羅莉
摘 要 科技圖書的出版對科技的進步非常重要,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靠科技圖書的出版傳遞、保存和積累下來的。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下,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和挑戰。本文分析了科技圖書出版現狀、存在問題及分析,分析了在大數據時代下科技出版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科技圖書;供給側改革;大數據;機遇與挑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78-0005-02
出版業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大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不斷增強出版物的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出版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進入一個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社會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時期。有效實施出版業的結構性改革將是出版業發展的大勢,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1 科技圖書出版現狀及分析
科技圖書的出版對科技的進步非常重要,科技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是靠科技圖書的出版傳遞、保存和積累下來的。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沖擊下,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1.1 出版模式的改變
數字出版行業已經開始逐漸蠶食傳統的出版行業。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數字出版具有周期時間短、成本低廉、按需印刷等大量優勢。相較而言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周期時間長、初始投資大、出版數量少。短期內傳統圖書出版行業面臨的這種情況非常難以緩解,并且傳統圖書出版業在以往關鍵環節的優勢變得越來越不突出,很難對抗數字出版業,傳統出版市場份額很可能被繼續蠶食。
數字技術書籍借助互聯網搜索平臺,讀者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渠道全面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知識,并盡可能的找到這本書,然后通過互聯網下載這本書,這種新的方式不僅減少了搜索這些書的時間,而且提高了辦事效率,還能使使用者得到想要的知識,這是相當成功的。但把這種方式簡單的植入科技圖書出版,卻有些不適合、不適應。目前,有關科技圖書的出版仍主要以紙質圖書為主,它可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在書上做筆記,通過閱讀科技圖書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
1.2 數字出版帶來的挑戰
相對于紙質圖書來說,電子書存儲量巨大、便于攜帶、更新速度快、而且價格相對便宜,非常符合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可以用更少量的錢買到更多的電子書,這些因素均使得傳統圖書市場受到擠壓。但科技圖書出版依靠我國科技的大發展和本身具有的獨特的特點,成為了成功的存在。據2016市場分析發布的數據來看,2016中國的新書出版為20.5萬冊,3 000多個類型科技圖書上架,25 500類新書在貨架銷售。此外還有一些在網絡銷售。雖然科技圖書在紙質圖書銷售份額中所占比例還算不錯,但這并不是說現在的科技圖書市場不存在問題,相反這個問題目前來看還很嚴重。
1.3 科技圖書出版存在的問題
因為缺乏科學和技術標準,專業化程度低,一些科技圖書沒有很高的質量,導致科技圖書行業質量下降,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
科技圖書出版周期時間長、初始投資大、出版數量少。導致了一些較高學術價值的科技圖書因害怕滯銷,銷售數量被大大低估,破解版、盜版圖書肆虐;一些優秀年輕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因出版經費不足,而無緣出版問世,再現了科技圖書出版的困難。
怎么用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需來增加科技圖書的質量,降低出版前期投入,使科技圖書成為有質、有量、高效的出版物,滿足讀者和作者的出版和閱讀需求。這些問題將是“十三五”規劃以來,出版方需要亟待解決的。
1.4 科技圖書獨具的使用特性
隨著國民科學素養和科學知識的提高,科技圖書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科技圖書的閱讀使用方式也與大眾消遣類圖書的閱讀使用方式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科技圖書的讀者大部分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一線研究員,科研機構、科研高校里的學生和科技愛好者們。讀者在科技圖書上閱讀、勾畫、批注的閱讀習慣和使用特性,是網絡等其他渠道提供的閱讀方式所無法取代的。
2 科技圖書出版的機遇和轉變
2.1 大數據信息化的機遇
出版業最重要的是內容,不管出版方式怎樣變化,科技圖書最核心價值始終是以內容為基礎的知識與信息的價值。傳統科學圖書出版業的生產模式為:出版前調查、選定方向,最后是編輯組稿,這種模式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很難起到預期的效果。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分析在科技出版有了史無前例井噴式的發展。科技圖書出版業可以利用大數據科技:捕捉大數據的熱點,擴大有效供給,創新內容生產,提升內容質量,推出更多雙效突出的內容精品,引領讀者閱讀需求;化解過剩產能,減少低端、重復供給,淘汰落后、過剩供給,將庫存、防風險、補短板,全面提升質量效益;在供給側為科技圖書出版挖掘、整合更多、更好的出版資源,給作者和讀者都能帶來更好的出版服務和知識服務。
2.2 商業模式的轉變
在數字時代的今天,科學圖書的閱讀將從書本、文獻轉向知識要素閱讀,這大大促進了科技圖書出版商從知識內容的提供者轉向獲取知識服務提供者的轉變,實現內容銷售商業模式向服務商業模式的轉變。實際上,出版商作為讀者和科學家之間的連接機構,本身就需要承擔科學內容的服務責任,而不單單只是提供科學知識。將大數據的作用貫穿于在出版的全過程中,獲取及時的、有效的信息,同時為其科學家和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3 營銷模式的轉變
對于科學書籍的銷售來說,書店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它的主要銷售是點對點的銷售模式。一些發達國家,專業圖書只有小部分在零售書店發售,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專業的渠道,所以,建立與書店類零售點區別開來的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網路途經,漸漸地成為了科技圖書銷售最有效的途徑。
以圖書出版行業為依據,建立全新的銷售渠道,尤其是在產業集群地或者學校附近發展銷售渠道。比如,派業務員直接到終端用戶的單位登門拜訪,展開面對面的銷售模式,對于一些專業方面的會議,科學圖書出版社可以適當的以較低的價格配送會議需要的相關書籍。不同于銷售人員,圖書的作者可以在會議上發言,掌握行業內的話語權,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
3 科技圖書出版的未來發展
隨著我國出版經濟“減速增值”特征的凸顯,政策性刺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細化。傳統科技出版業將加快轉型升級,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再造業務流程,培育新型業態,拓展有效供給,催生新的需求,實現融合創新發展。
4 結論
傳統的科技圖書出版業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電子圖書的不足。同時也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服務質量,增加科技圖書出版業的出版效率,提高科技圖書的質量,增強科技圖書出版的競爭力度,更好地在這個革新的時代生存,完成供應方面的改革科技圖書出版業,實現大幅度、跨越式的發展。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便捷,讓讀者們能夠了解更真實、更高質的現代科技前沿的知識,實現全民科技素質的提高,實現科技出版行業的繁榮。
參考文獻
[1]周煒.淺談科技圖書出版的供給側改革[J].現代商業,2016(26):58-59.
[2]何華征,盛德榮.論出版“供給側改革”的愿景及其進路[J].出版發行研究,2016(5):13-17.
[3]孟瀟碧.新形勢下按需出版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4]關欣.數字時代圖書出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新媒體研究,2016(1):93-94.
[5]苗晉誠.大數據背景下圖書出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傳播與版權,2014(9):37-38.
[6]張杰.淺談科技圖書出版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1):107.
[7]楊敏珊.科技圖書出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探討[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