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人民醫院(473300)李秋莎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妊娠(CSP)是異位妊娠中較少見的類型。也是產科臨床的少見病例,屬于妊娠物種植于剖宮產切口瘢痕組織的異位妊娠,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1]。
但是近幾年來,由于剖宮產手術例數的增多,因而導致子宮瘢痕部位妊娠的可能性增加,對孕產婦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對該病的傳統治療是采用天花粉注射,或者MTX治療,或者還可以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殺胚,但這些治療周期不僅周期長,最終還會導致患者切除子宮[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并探討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對治療剖宮產后瘢痕妊娠大出血臨床療效,正文詳細報道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產科剖宮產后瘢痕妊娠大出血的2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確診為CSP。患者年齡25~35歲,平均(37.54±5.26)歲;既往孕次1~4次,其中早期妊娠10例,中期妊娠10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陰道出血和腹痛史,出血量在1000~3200ml之間,平均出血量(1725.2±135.41)ml。
1.2 方法 20例剖宮產后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采用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腹股溝區常規消毒、鋪巾,采用局部麻醉處理,用Seldinger穿刺技術經右側股動脈穿刺,將輔主動脈L3~L4椎體,并注入對比劑,12ml/s,了解子宮動脈的開口、走行及妊娠血供情況,然后用微導管超選擇插入雙側子宮動脈再行造影,確認瘢痕妊娠的供血情況。用80~100mg甲氨喋呤稀釋液灌注雙側子宮動脈后,再將新鮮明膠海綿顆粒裁成1mm×1mm×1mm的大小,當子宮動脈血流明顯變慢時停止栓塞,反復沖洗微導管后將微導管撤出,造影劑混合后注入,對側子宮動脈灌注栓塞方法同上。術后24~48小時行B超引導下清宮術。
1.3 觀察指標 術后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患者進行β—HCG水平檢測,并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
經手術治療后,所有患者全部栓塞成功,14例患者在30~70min內完成栓塞,3例患者90min栓塞成功,3例患者120min內完成栓塞。所有患者栓塞成功后,陰道出血在2~10min停止,平均出血停止時間(4.5±1.24)min。患者均為一次性栓塞成功,術后各項生命體征穩定。β—HCG水平檢測恢復正常,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對出現腹痛患者給予鹽酸布桂嗪或者哌替啶進行止痛對癥治療,其他發熱反應無需用藥處理,均痊愈出院;經B超檢查瘢痕處存在異常聲像圖,均在2~3個月內消失。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20例患者子宮恢復良好。
隨著剖宮產手術例數逐漸增多,瘢痕部位妊娠也逐年上升。醫學專家認為CSP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受精卵通過切口瘢痕處的微小裂痕植入子宮肌層,但該子宮肌層薄弱,隨著孕囊增大會增加患者人工流產大出血的可能性[3]。由于出血較多,會增加患者的感染率,使得子宮出血更難以控制。當患者出現該種癥狀時,由于出血洶涌,對患者采用傳統治療效果不佳。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是經栓塞術后直接阻斷子宮的血液循環,控制患者大出血情況,因而該種治療方法具有安全、快速的特點,既可以準確的進行栓塞,還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本次研究中,對20例患者采用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效果顯著,還能減少對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影響,對患者后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后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采用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可避免子宮切除,為患者保留生育能力,適合在產科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