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山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關服務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8)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研究
陸天山
(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關服務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8)
近年來,隨著一些農產品事件的出現,我國越來越重視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上的投入,并希望通過合理有效的程序和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利用這些技術來保證農產品的良好供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我國農業又快又好發展。文章就從現在普遍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有關的問題出發,分析它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發展趨勢
1.1 國家重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投入
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測,隨著不斷發展并逐步形成了一個合理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從“假牛肉”到“染色蔬菜”事件,由于食品質量安全等問題的出現對社會的發展危害非常嚴重。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障公民的合法消費權益,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投入,構成了從國家、地方、行業到企業系統地監測網絡,各種檢測技術手段不斷發展,相關檢測人員人數不斷增加,專業素養和知識素養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成效不斷提高。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不斷發展
(1)農產品中天然毒素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檢驗黃曲霉菌是對農產品天然毒素進行檢驗的重要手段,但是傳統的檢驗方法由于操作麻煩、費時費力等因素往往在實際檢測中會受到很多限制。針對傳統的黃曲霉菌檢測方法的不足之處,我國引進了ELISA(酶聯免疫吸附劑測試技術)來替代傳統的黃曲霉菌的檢測方法。由于其成本低、效果好和易操作等優點,相關部門開始進行大力推廣,并促進了ELISA(酶聯免疫吸附劑測試技術)檢測試劑盒的發展,是我國在毒素真菌檢驗方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農產品生長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在《農產品生長環境質量》中,我國提出了對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指標:包括土地質量指標、大氣環境指標和灌溉水的水質指標等,旨在通過這些指標的建立使對農產品生長發展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監控,促進農產品的優質提供。
(3)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農藥的使用最初是為了消除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病蟲災害,為農產品的生長提供一個有力的環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商販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濫用化學試劑與農藥,給市場交易帶來嚴重隱患。最初由于農藥無色無味的原因,導致不能很好地檢測出產品中殘留的農藥。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快捷高效的農藥檢測體系,提高了農藥檢測質量,也從另一方面規范了市場不良行為的出現。
(4)農產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的發展。除了農藥殘留和天然毒素對農產品的影響外,農產品中的重金屬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為解決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問題研發出了原子吸收法,成為了我國在農產品檢測中又一重要技術手段。
(1)檢測體系不健全。在實際操作中,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主要是以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來進行,而作為把控產品質量安全源頭企業的自我檢測往往成了第二位。這種做法雖然強調了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權威作用,有利于規范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但是,企業作為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其主動性沒有被很好地發揮出來,不利于徹底根治農產品質量問題,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遠發展。據了解,現有的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沒有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能力,也沒有重視企業在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上的投入,從而導致一些農產品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術檢驗便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市場合理有序的發展。
(2)檢測人員不專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主要是由相關人員依據專業知識和技術進行的一項檢測活動,檢測人員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還有待發展,他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在對我國各地方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進行調查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有關人員缺乏專業、正規的培訓,而且就數據統計而言,我國各檢驗檢測中心對于高級檢測人員的缺口仍然較大。
(3)檢測方式不合理。目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還比較落后,在很多方面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還存在較多不合理的現象,沒有一個全面、有序的檢測框架,國家也缺乏對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懲罰,導致市場上各種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企業為了獲得暴利而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利益,大量輸送各種有毒、有害或者農藥殘留的問題食品。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有關部門往往不能很好地檢測出這些物質,使得它們流向市場,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4)檢測標準未與國際接軌。我國雖大力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但是由于起步遲、發展緩,我國在各項標準制度上同發達國家檢測標準差距較大。由于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落后于國際標準,讓我國食品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易被外國人接受,國內居民也偏愛對國外食品的購買,使得我國在食品進出口上面臨著強大的挑戰,不利于食品進出口協調發展。
(1)健全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體系。為了真正規范各種市場不利行為,國家應該加大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上的立法,制定相應的農產品質量規范標準,建立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對違法者嚴重處罰,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加強對相關檢測技術人員的培訓。國家要加大對高校相關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投入,培養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為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我國缺乏高端檢測人才這一問題,應該面向國內外引進高端檢測人員,并加強對在職檢測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及時了解國際檢測的發展。
(3)形成全方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需要國家、社會和企業的共同推動。要充分發揮國家、社會和企業在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上的作用,做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正常有效運行。
為保證我國公民的食品質量安全,要注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要確立相應的檢測標準,研發適宜的檢測技術,做到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
LU Tian-shan
(Guangxi Entry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Nanning,Guangxi 530028,China)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mergence of som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vent,our country pays more attention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and hopesto ensure a good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rough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s and in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use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a sou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safety monitoring;development trend
F322
A
2095-980X(2017)01-0140-02
2016-12-15
陸天山(1958-),男,廣西貴港人,助理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農產品檢測與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