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平
■傅舉謙
■譚安生
■龍施雨
■朱明生
■蔣婷
行業動態
■劉世平
1月22日,雙峰縣召開2017年第二次縣委常委會議,會議上審定通過《雙峰縣農機產業發展(2017~2020年)行動計劃》,雙峰縣農機產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農機產業是雙峰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此次會議通過的“四年行動”計劃要求農機管理部門要以“整合資源,放大優勢,培育大企業,打造大品牌,形成大產業,推動大發展”為總綱,大力實施人才培育,投資促進、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質量品牌、裝備提升、市場拓展七大工程,全面提升雙峰農機的核心競爭力,把雙峰打造成為全國中部地區最大的農機產業基地、全國農機工業強縣、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到2020年實現農機工業總產值超200億元,農機產業利潤總額超5億元,實繳稅金超1億元。
■傅舉謙
為重點突破水稻機插秧關鍵環節技術瓶頸,快速提升長沙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2017年長沙市擬扶持建設4個市級工廠化育秧示范項目,探索“工廠化育秧、商品化供秧、合同化插秧、產業化經營”的市場運行模式。項目實施主體為糧食生產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示范項目采取自動化播種、智能化催芽、標準化育苗的模式,達到每季度育秧333.33hm2(5000畝)大田以上的能力,按照商品化供秧、合同化插秧的方式,為周邊的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作業服務,并通過示范帶動,提高周邊三個鄉鎮水稻機械化插秧水平。每個示范項目安排扶持資金200萬元,對其中示范效果最優的1個項目,增加補助資金100萬元。
■譚安生
2016年,耒陽市農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精準扶貧相關文件要求,根據農機行業特點,采取四項措施抓好農機產業扶貧工作。一是農機政策惠農扶貧。嚴格執行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有購機意愿的貧困戶,符合有關要求,優先給予補貼指標,實行應補盡補;對新購買農機具的貧困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2016年共補貼各類農機具847臺/套,惠及農民567戶,帶動農民投入購買農業機械1980.74萬元。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為農機推廣、產業服務打好了基礎性工作。另外,對家庭是獨生子女、兩女戶、困難戶等的新購機戶,市農機局還按每戶100元另行發放補貼,共計金額1600元。二是農機技術培訓扶貧。鼓勵引導廣大貧困戶參加農機技術、農機操作、農機安全生產、農機法律法規等培訓學習,通過學技能,開拓就業渠道,投身農機作業服務,為脫貧增收找路子;市農機化學校、市拖拉機駕駛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學方式,為廣大農民及農村貧困戶提供水稻機插秧、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新型職業農民、農機安全生產知識、農機法律法規等免費技術培訓,使受訓農戶掌握1~2項農機操作技能。全年舉辦36期培訓班,共計1770余人參加了農機教育培訓。同時,在貧困人口較多的鄉鎮和村,開展無人飛機植保、水稻、油菜機械化耕作、收割演示現場會,讓農機科技成果惠及更多貧困戶。三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帶動扶貧。將扶持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一環,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和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就業及參與合作社經營,有勞力的貧困戶以“帶土地入社”、“帶勞動力入社”等形式,帶動貧困戶勤勞脫貧。目前全市已有農機合作社52家,其中獲省財政扶持18家,獲得衡陽市財政扶持6家,帶動農戶2萬多戶。四是農機職業技能扶貧。鼓勵支持農機維修企業及服務機構吸納貧困戶就業。對申請開辦農機維修網點的貧困戶,優先辦理有關手續,并免費對其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其提高維修經營能力。對購買使用農機的貧困戶,在技術培訓上采取“一對一”的形式,直至其熟練掌握、操作維修無障礙為止。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貧困戶提供信用支持,督促生產和經銷企業做好“三包”服務。全年共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機補貼經銷企業維修人員,深入農村,為農民和貧困戶維修保養各類農機具3000臺次,為農民節約資金200多萬元。
■龍施雨
2017年1月18日,鳳凰縣農機局從全縣數十個涉農單位脫穎而出,獲評2016年農民權益維護和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16年以來,縣農機局創新工作舉措,通過做實組織保障、專項治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減負公示等工作,扎實開展農民減負工作,實效顯著。結合農機化工作特點及上級相關要求,齊心協力扎實推動購機補貼政策落實、創新開展土地深松、切實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竭力狠抓精準扶貧等有農機特色的方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對于一些新政策,新規范,縣農機局管理人員逢疑必問、逢新必學,力求理解透徹;為了更好監督惠農資金流向,多次開展自查,為開展土地深松的機具裝上了攝像頭,通過衛星定位等多種高科技手段盯實作業面積,防止謊報重報;切實利用省里的農機購置補貼系統,機審人審相結合,確保惠農資金申報審批規范。2016年,鳳凰縣農機購機補貼資金任務300萬,完成310萬,完成目標任務的103%,補貼機具2856臺,受益農戶2721戶;新機具推廣任務1200臺,完成2557臺,完成目標任務的213%,完成率全州第一;完成機插秧2000hm2(3萬畝);農機操作手培訓任務500人,完成5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完成農機互助險163臺,完成臺數全州第一;完成農機土地深松整地584.67hm2(8770余畝),完成率全州第一,爭取縣財政配套資金推動農民“免費”享受深松服務之政策開全國先河,并連續五年保障全縣未出現農機安全責任事故。
■朱明生
2016年,衡陽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利用市財政農業公共服務資金,通過辦點示范,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推廣水平,做到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全力助推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2016年市農機局站布點衡陽縣三湖鎮、衡東縣石灣鎮、祁東縣金橋鎮,依托利民、惠康、鑫達3個現代農機合作社,聯合衡陽縣、衡東縣、祁東縣農機推廣站進行水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推廣與示范,共建設了3個核心連片33.33hm2(500畝)以上的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片,輻射周邊縣、鄉400hm2(6000畝)以上。2016年7月,市農機局在衡東舉辦水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培訓班,邀請省站研究員等專家現場授課。隨后陸續在衡陽縣、祁東縣組織召開全縣范圍的推廣會、培訓班。2016年8月,市農機局在衡東縣召開全市水稻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推廣現場會。隨后按照市站的項目總體實施方案,3個縣站都進行了“稻-稻”模式和“稻-油”模式的秸稈還田對比示范試驗,共推廣秸稈切碎裝置共計218套;在各核心連片示范區,由農機局、統計局相關人員進行了現場測產結果顯示畝平增產20kg,綜合經濟效益明顯。2016年12月,市農機局、市財政局、市推廣站的領導和專家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績效評價和驗收,項目的實施和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蔣婷
澧縣2016年農機培訓緊緊抓住市場需求,服務農機手,切實提高農機培訓工作的實用性。一是精準培訓內容。在每期培訓班開班前,廣泛征求意見,開出培訓菜單,根據農民需求確定培訓內容。二是精準培訓模式。實行基地(澧縣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培訓、農機推廣+培訓、“千社工程”項目+培訓的模式,打造農機企業、農機經銷商、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零距離溝通平臺。2016年共計開辦農機駕駛與維修技能培訓班5個批次,累計培訓人數250人次,全部頒發技能資格證書。培育生產經營型水稻全程機械化專業新型職業農民40人,社會服務型農機操作人員50人。與農機推廣站等各二層單位舉辦高速插秧機現場會、土地深松現場會等新型機具、新農藝推廣會共5次,參加人數累計達500人次以上。其中錦繡千村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開辦的高速插秧機機手培訓班,培訓人數達100人,全部走上高速插秧機操作第一線。三是精準培訓能手。隨著農業機械化的迅猛發展,農機操作能手的示范作用越顯重要,2016年舉辦了澧縣拖拉機機手競賽培訓班,參加學員50余人,在2016年中國農機手大賽中,澧縣景明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榮獲“最佳團隊獎”,胡景明、金中雨等12位學員分別獲得不同等級的個人單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