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見
福建民企參與國際競爭底氣漸足
弓見
一場為期5天,以創新來帶動產業活力的大會,似乎正可以解答這樣一個問題,因為創新確實是中國企業能否走出國門持續發展的關鍵。
6月18日,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在福州揭幕。福建官方借此搭建“項目、技術、資本、人才”對接平臺,共有2000多家企業參展參會,華為、中興通訊、京東方等知名企業亮相。15年來,“6·18”平臺共征集推介科技項目成果10多萬項,促進4萬多項成果在福建轉化落地,帶動社會投資5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
“6·18”自舉辦以來,便以市場為導向有效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其中最活躍的參與者便是福建的民營企業。此次大會亦重點推出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洽談會,今年新對接項目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11項,其中制造業項目63項,投資額1047億元;服務業項目48項,投資額1010億元。
福建民企是中國市場經濟的活躍力量,其創業因子傳承于中國歷史上三大商幫之一的閩商。這個群體的創業有一個明晰的路徑:上世紀八十年代,企業只要能生產出產品,便能打開一片天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只要重視產品質量與營銷,便能在眾多競爭中創造財富奇跡;到了20世紀初,產品能不能創新,創新能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成為民企能否存續發展的硬指標。
而現在,資本漸漸雄厚的福建民企能夠快速滲透海外市場,亦有創新能力強大的因素在內。
在福建民營企業家,“玻璃大王”曹德旺近期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實際想法明確:國際化是必由之路。雖然前路未必平坦。
前段時間,央視財經《為中國實業代言》節目組到福州對話曹德旺,他對現在的制造業發展有一句很好的概括,就是做短板,社會上缺乏什么我生產什么,而這種短板,是根據時代進步,不斷發現市場需求而來的。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曾經刷爆了朋友圈。其實,福建廈門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衛浴產業的“隱性冠軍”,其影響力業績包括:全球最主要的馬桶蓋(包括智能與非智能)生產基地之一;全世界70%以上品牌選用的水箱配件都是廈門制造。
廈門衛浴產業在國際上名聲遠播,當然離不開龍頭企業的貢獻。其中,瑞爾特衛浴近期上了胡潤“2017中國潛力企業榜”,這家略顯低調的企業,其實是擁有430多項專利技術的智能馬桶蓋制造商。
或許,創新才是福建民企做大出海的自新之路。約翰·D.洛克菲勒就說過,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