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神木縣隆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榆林 719302)
煤礦礦井采掘失調的原因與改善方案分析
張 勇
(神木縣隆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榆林 719302)
將地下煤炭資源有計劃地開采出來,才能滿足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就決定在了煤炭資源采掘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科學的部署,同時還要加大機械裝備力度,并且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才能保障煤礦礦井開采的正常進行。文章以煤礦礦井采掘為出發點,詳細介紹了煤礦礦井采掘失調的原因,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方案。
煤礦;礦井采掘;失調;改善方案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能源,其產量和質量直接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開采的過程中,必須要按計劃、及時有效地將煤炭資源從地下開采出來。目前,我國煤炭資源在開采的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采掘失調現象。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能源,其產量和質量直接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煤炭在采掘的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采掘失調現象。這就要求在煤礦采掘過程中,不斷處理好煤礦礦井采掘失調的現象,實現平穩采掘,才能不斷促進煤礦煤炭產量的高產和穩產。
在煤炭的采掘過程中,開采和掘進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通常,只有在煤炭的采掘過程中,遵循以掘保采、掘進先行的指導思想,使開采與掘進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平衡,才能保證煤炭采掘的順利進行,從而保證煤炭企業生產的安全。否則,一味地重視煤炭開采,而忽視了煤炭的掘進,在短時期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此以往下去,長久的采掘失調,必然會導致煤炭產量下降,使經濟不能進行有效的配置。
(1)地質勘探準確度低。在煤礦礦井采掘生產的過程中,首先勘探清楚礦井地質情況,并且要確保獲得第一手資料,然后根據地質勘探的資料對煤炭巖層,以及煤礦礦井的地質情況,進行精確分析和判斷,并將最終的結果指導煤炭生產。然而在當前,煤炭生產過程中,由于地質勘探準確度較低,導致在勘探的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出入。如此一來,在勘探之前制定的采掘部署就會被完全打亂,給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且還會影響到煤炭生產的施工時間和空間,對煤炭的礦井安全生產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2)地質構造的影響以及殘采的存在。在煤炭生產過程中,對煤炭礦井進行開采時,通過都要選擇高程一致的區段和片盤,但是在實際礦井開采過程中,由于斷層、煤層變薄,以及火成巖石等因素的存在,非常容易使回采工作受到影響,導致回采工作過程中出現走向或者傾向不連續的現象,特別是在回采巷道下行的掘進過程中,一旦出現因為斷層、煤層變薄,以及火成巖石等因素造成的走向或者傾向不連續現象,就會導致在開采過程中出現一定的浪費現象,從而產生殘采。
在實際采掘過程中,由于部分礦井在采掘過程中,無法達到預期的產量,就必須要通過掘進煤進行彌補,如此一來,就會出現上下同采、或者是上停下采的現象,從而影響煤礦回采巷道的通風系統,使其無法正常運行,這樣也不利于煤礦井下作業的安全。
(3)掘進進尺欠賬。在煤礦礦井采掘過程中,掘進是“問路者”,只有具有較強的超前性,才能有效保證采面正常接替。然而實際中,導致采掘失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掘進進尺較少,而且進度較慢,就會導致在采掘過程中,采面布置超前與掘進面,從而使其交替出現緊張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非常多,其中地質條件、礦井病害、運輸通暢性、勞動力調配,以及掘進設備等,都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4)礦井“五害”的影響。在煤礦礦井采掘過程中,礦井“五害”的客觀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煤礦礦井采掘失調現象,從而影響了煤礦正常生產。嚴重時,還會對煤礦采掘過程中的工作人員,造成傷亡,給煤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5)技術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煤礦礦井采掘屬于高危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人員比較多,且對專業要求較高,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較多的未知因素,這就要求在煤礦采掘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精細化管理。但是煤礦企業在實際作業中,受到其場所本身特點的影響,管理中出現流程較長、難度較大的現象。再加上煤礦企業在技術管理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制度不完善,必然會給煤礦礦井生產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1)切實做好地質勘探工作。①煤礦礦井在采掘生產之前,要進行精確的地質勘探,并通過對地質進行研究和分析,做出高精度的地質勘探報告,從而為煤礦礦井采掘生產環節,如:礦井設計、施工和生產過程等,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要做好高精度的地質勘探,就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并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永遠走在知識科研的最前端。除此之外,還必須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業務知識等,才能在地質勘探中,提供出最科學的依據;②相關專業人員還要加強對礦井進行構造診斷,及時找出采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解決方案;③加強對采掘現場的指導和監督,對采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并給以解決,從而確保煤礦礦井采掘工作的順利進行;④對沒有開采的地域進行分析,了解在既有的開采條件下,掘進率以及單進的完成情況,從而為不斷提高掘進力的投入和掘進機械化的程度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2)對地質構造進行合理分析,認真組織回采和掘進頭的正規循環作業。相關工作人員在組織回采和掘進頭的正規循環作業時,要認真對待,將每一個環境進行細分,并在組織回采工作中層層落實,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影響。并且還要通過對地質構造進行合理的分析,從而降低地質構造對回采工作的影響,從而不斷提高煤礦礦井的回采率,提高煤礦礦井的經濟效益。
(3)減少掘進尺度的欠賬。為了保證煤炭的安全生產,在煤礦采掘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控制好煤炭掘進面和采煤工作面之間的關系,使兩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煤礦礦井采掘工作之間的連續性。另外,還要對掘進設備和施工的工藝進行提高,從而不斷提高煤礦采掘工作的工作效率,增加掘進面的進度,使其滿足采掘面的進程,從而達到煤礦采掘的平衡。
(4)加強對煤礦“五害”的處理。礦井“五害”嚴重影響了煤礦礦井采掘平衡,從而給煤礦不安全生產埋下很大的因素。這就要求必須要加強對煤礦“五害”的重視,加強對“五害”的治理和防范,從而有效降低“五害”發生率,以達到“五害”對采掘工作的影響,從而保證煤礦生產安全進行。
(5)完善管理制度,實施獎懲制度。實現煤礦采掘工作的平衡,做好煤礦礦井生產的安全運行,就必須要不斷完善其管理制度。如:制定合理的儲量計算辦法、儲量專管員有效形式開發監督權、嚴格的儲量審批制度、加強巷道報廢和采掘工程管理制度,并施行獎懲的辦法等。只有不斷完善煤礦礦井的管理制度,并施行有效的獎懲制度,才能不斷降低煤礦決策失誤,平衡煤礦的采掘工作,不斷實現其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在煤礦礦井的安全生產過程中,采掘平衡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保證煤礦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保障,這就需要在煤礦礦井的采掘過程中,不斷轉變采掘理念,進行科學的管理、統一布置、合理配備人員和設備等,盡可能降低煤礦礦井采掘失調率,最大限度實現采掘之間的平衡。
[1]程磊,李秦旭.煤礦礦井采掘失調原因及如何處理[J].大科技,2015,(14):180-181.
[2]徐光.煤礦采掘失調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7):129.
張勇(1971-),男,鄂爾多斯伊旗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煤礦采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