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有
(蛟河市農業綜合執法隊,吉林 蛟河 132500)
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在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周國有
(蛟河市農業綜合執法隊,吉林 蛟河 13250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也因此帶來了許多矛盾。城鄉經濟發展失衡,農村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相對滯后,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金融體系落后的現狀,文章對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的概念進行分析,并對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在發展中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以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出借鑒。
農村經濟;農村金融;相關性;經濟發展
伴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了較大差距。這種差距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擴大了我國貧富差距,阻礙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同時,關于農村金融發展如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問題也影響了農村金融的發展,進而導致農村經濟無法發展。因此,通過促進農村金融發展,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農村金融的概念。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金融概念開始被廣泛使用,農村金融的本質蘊藏于農村金融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是不同歷史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現實,是當前農村貨幣流通和農村信用活動,分為農村消費性信貸行為和農村投資型信貸行為,是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的資金需求而籌集和再分配農村資金的過程,是信用關系制度化的產物。農村金融發展則是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在農村金融上的共同體現。農村金融是由特殊主義信用向普遍主義信用的發展,其主要目標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以政府行為的有效性為前提。同時,農村金融發展受到宏觀制度環境的影響和沖擊,應當與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
(2)農村經濟的概念。農村經濟是發生在農村或者與農村生產有直接關系的經濟集群和經濟活動,是農村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總稱,包括農、林、牧、漁、副、工、商、運、建、服等所有經濟部門和行業。
(3)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狀況。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農民收入逐漸上升。在“三農”政策的指導下,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基本建立起種類多樣、層次豐富、系統完備的農村金融體系,為農村經濟增長提供相應的金融資金保證,農村金融改革進入了新階段。
(4)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當前,我國農村生產力迅速提高,產業結構逐漸優化,農村各類企業迅速發展。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擴大了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使我國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大幅度改善,提高了農業專業化水準。但我國農村仍然存在著農民收入偏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等現象。同時,農村資金相對短缺導致我國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緩慢,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逐年下降。我國農村還存在著科技化水平不高,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等問題,導致農村經濟增長遭遇瓶頸,農村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1)第一產業發展落后。雖然我國總體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但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不同產業增長速度存在著較大差別。當前,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落后,生產結構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農業產品。我國農村農產品也出現供過于求的問題,由于農村農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阻礙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小農思想阻礙了農村經濟結構改革,導致農產品缺乏特色,無法打開農產品市場。
(2)農村資金短缺。一方面,農村固定資金短缺,資產投資增長緩慢,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個別地區存在著農村資金流失嚴重的情況,農村金融不僅沒有起到應有扶農、支農作用,反而不斷從農村吸收流動資金,阻礙農村經濟的增長。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農業投資的吸引力。同時,農村生產能夠自己自足,農民缺乏生活壓力,農業競爭力度較弱,導致農民對農業生產缺乏積極性,造成農村資金短缺,發展滯后。
(1)農村金融起不到應有支農作用。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商業銀行在股份制改革過程中,對利益的考量致使各大商業銀行從農村撤離,商業銀行在農村發展中逐漸式微。而國家政策規定的農業發展銀行在扶農、助農方面作用仍然有限。傳統農村信用社在逐漸商業化的過程中,農業合作本質逐漸被削弱,甚至抬高農業發展貸款利率,更加阻礙農村金融發展,使農村金融起不到應用支農、扶農作用,反而給農業發展造成阻礙。
(2)農業金融業發展環境差。由于我國農村市場化發展基礎薄弱,農村抵押擔保體系尚不健全。同時,農村因發展集體經濟,宅基地等制度造成農村產權不清晰,給農村抵押制度造成較大困難。農民缺乏貸款相關知識,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缺少通過貸款獲取資金發展農業生產的觀念。導致農村金融資金利用效率低,金融業發展環境差的情況。
(3)農村金融供需不匹配。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以農戶家庭為經營主體的農業服務主體逐漸成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農村各類集體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經濟建設。但現代農業發展對農村金融的需求與傳統農業發展存在著較大差別,目前農村金融體系尚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農業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造成對農村金融發展需求的變化。
(1)農村金融發展為農村經濟增長提供資本積累。資本作為生產環節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源之一,不僅起到促進生產產業發展的作用,也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假設農村經濟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封閉系統,其中只存在著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兩個互相聯系的部門,暫定農村的技術、生產規模、經濟發展規模不變,將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的發展歸于資本的積累。假設農村初始總資本存量為M,農村實體經濟資本存量為Ma,農村金融資本存量為Mb,可以得出公式:M=Ma+Mb。
設農村經濟產出為N,則農村經濟資本存量與農村金融資本存量存在關系 N=B(Ma,Mb)
∵經濟規模不變
∴ 可將公式 N=B(Ma,Mb)轉化為公式進而得出公式
MaN'Mb=b('n)。
根據以上公式,可以得出:①當b('m)>0,農村經濟實際產出是農村金融資本存量的增函數;②當b'('m)<0,農村經濟實際產出是農村金融資本存量的減函數;③當b('0)=∞,表明當m很小時,農村金融資本存量的邊際產出很大;④當b'(∞)=0,表明當m很大時,農村金融資本存量邊際產出很小;因此,農村金融發展為農村經濟增長提供資本積累。
(2)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經濟增長不能僅僅依靠農業發展,還需要進行經濟結構優化和科學技術的應用。因此,必須針對技術進步帶來的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模式下的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在前文所述公式的基礎上,假設時間范圍為T,技術進步使單位農村實體經濟資本存量為eat,農村金融資本產出效益為e,則科技進步是農村實體經濟和農村金融資本存量由Ma、Mb變為eatMa和ectMb,因此得出公式:
N=B(Mae,Kbe)=B(eatMa,ectMb)
M=Mae+Mbe=eatMa+ectMb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技術效率的提高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投入同等成本情況下,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數量或是產出質量。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生產水平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通過金融發展,能夠通過金融市場創新出股票、債券、存單、保單等新型金融工具,調整金融資源配置,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技術創新。
(3)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伴隨經濟發展,必然造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村金融的發展不僅能夠推動農村經濟增長的速度,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一方面,政府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了干預,鼓勵農業生產資源向非農業資源轉移,往往導致農業資源生產因為缺乏經濟基礎,導致發展緩慢。另一方面,農業相比其他產業較為弱勢,在生產收益上較低,無法吸引金融投資,改善農村產業結構。而通過農村金融業發展,能夠拉動農村經濟部門投資,提高投資率,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總產量增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促進作用,我國應當更加注重農村金融的發展,通過農村金融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資本積累、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最終幫助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共同繁榮。
[1]岳敬芹,陳蕊,程嶸.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穩定農村社會經濟秩序[J].吉林農業,2017,(20):60-61.
[2]王杰.農業經濟與農村金融內在關系研究[J].河南農業,2017,(26):1.
[3]鄭琛譽.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長春市與四平市的比較分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67-70+76
周國有(1962-),男,吉林蛟河人,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民增加收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