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蓮
(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農技和農村合作經濟服務站,湖南 保靖 416500)
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的分析
張應蓮
(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農技和農村合作經濟服務站,湖南 保靖 416500)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但當前我國各糧食種植區普遍存在水稻染病的情況,阻礙了糧食的正常生產?;诖耍恼率紫葟倪x種、育苗、栽培三個角度闡述了水稻種植中基礎性的抗病技術,其后重點針對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立枯病三種病害提出了針對性的抗病技術策略。
彎孢霉真菌;水稻稻瘟病;水稻立枯病
近年來,水稻病害問題頻發,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糧食產量和農民經濟收入。對此,如何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如何研究出高效可行的水稻抗病技術等問題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所以有必要對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進行分析研究,推動水稻種植工作的科學安全發展。
(1)選種中的抗病技術??茖W選種是水稻抗病的基礎,也是有效預防病蟲害、實現水稻質量和產量雙豐收的根本保障。所以,購買種子時首先要選擇正規的商家,并檢查種子外包裝有無破損;其后再對種子進行仔細觀察,如發現有顏色發黑的種子出現,即表明該種可能感染了彎孢霉真菌,應立即停止購買,以防種植后將病害傳播給其他種子,導致大規模的稻曲病發生,降低水稻種植的成活率。
(2)育苗中的抗病技術。育苗即通過培育促使種子發芽形成植株,首先應仔細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選用長勢較好、未發生病害的種苗進行栽植,以提高水稻種植的質量;其次要保證水稻種植田土質疏松柔軟,以保證幼苗能正常呼吸、扎根和發芽;最后還應注意施肥和澆水的次數和用量,切忌水分用量超標,以避免種子因土地過濕而出現病害或腐爛的情況。
(3)栽培中的抗病技術。水稻的生長栽培過程很長,在此期間為了防止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同時也為了保證水稻的養分充足,應做好除草和適量的農藥噴灑工作,以避免害蟲在雜草中滋生,對水稻的健康順利生長造成影響。
(1)針對水稻紋枯病的抗病技術。水稻紋枯病是一種發生于稻稈和稻葉的常見疾病,又稱花腳桿、爛腳桿。水稻染病前期表現為水面附近的稻稈及稻葉上可見水漬形狀的圓形斑點;到了染病中后期,那些圓形斑點將逐漸擴大,并伴有乳白色的菌絲出現,直至轉化為褐色的菌斑。究其原因,主要是水稻種植者未嚴格按照栽植標準進行栽培,使得稻田氮肥過量或水分不足。對此,水稻紋枯病的抗病技術可從以下兩點進行:①要嚴格進行田間管理,按時灌溉、合理施肥,從栽植方式上杜絕真菌的形成,實現病害菌殘留的最小化;②還要進行適量的農藥噴灑,通過藥物干預殺滅有害菌。例如,某水稻種植者為了治療水稻紋枯病,選用井岡美素A可濕粉劑進行噴灑治療。該種植者預先通過調查計算得出稻田的病情指數為6.01,然后應用6%濃度井岡霉素A可濕粉劑進行了每十天一次、共四次的農藥噴濕工作。經治療后,稻田的水稻紋枯病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情指數成功降至2.16,實際治療量高達86%以上。
(2)針對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技術。水稻稻瘟病又叫做叩頭瘟、火燒瘟,如果水稻感染此類病害,很可能導致染病稻田的產量銳減一半以上。當水稻進入抽穗期時,如果發現稻節處布滿小斑點,即提示水稻發生了稻瘟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稻節上的斑點將逐漸擴大并蔓延開來,使稻節發黑斷裂,最終使得稻穗枯萎衰敗。引發稻瘟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水稻長期缺少太陽照射,加之環境內空氣偏濕造成的。所以,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技術首先要從根源入手,通過合理密植對水稻的株距進行適當調整,保證各植株接收到充足的太陽光照射;其次要加強肥水管理,注意氮、鉀、磷肥相互配合、有機肥與化肥相互配合,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最后,還需要通過化學方法殺死稻田中的稻梨孢,現階段通常選用濃度為20%的咪鮮胺兌水進行農藥噴灑,可根據病害嚴重情況將有效農藥用量調整為150g/hm2或210g/hm2,噴灑2~3次即可有效降低稻瘟病的危害。
(3)針對水稻立枯病的抗病技術。水稻立枯病多發于水稻的幼苗期,當稻苗染病時便會發黃彎曲并生長緩慢,使得其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此時環境中如有其它病菌存在,則很容易會并發多種水稻疾病,繼而影響到水稻的成活率。低溫是誘發此病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水稻立枯病的抗病技術應從溫度入手,以預防為主實施“前保——中控——后煉”的病害防治管理辦法:“前?!奔此境雒缜白龊帽毓ぷ?,加強苗床的防寒、通風工作力度;“中控”在水稻出苗期至三葉期進行,將溫度持續控制在25℃左右;“后煉”即三葉期后揭膜通風,通過人工干預鍛煉稻苗的抗旱能力,繼而減少稻苗發生立枯病的幾率。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水稻的無病高產,就必須嚴格進行水稻的田間管理,將抗病技術貫穿于水稻的整體生長過程之中。分析可知,通過研究科學進行選種、育苗和栽植工作,并對立枯病、稻瘟病等水稻常見病害的發病原因和感染現象進行分析,將基礎性抗病與針對性抗病相結合,能有效地對病害進行防御和治療,促使水稻茁壯成長,繼而實現水稻的高質量豐產。最后,希望文章對日后的水稻種植工作有所幫助。
[1]劉開泉,梁盛,童仁錕.抗病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18):14.
張應蓮,主要研究方向:水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