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植
(吉林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企業實踐有效結合
趙秋植
(吉林化工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國教育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教育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關鍵環節。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傳統專業,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促進提高我國模具專業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下企業實踐的有效結合,是促進該專業發展的重點戰略。通過文章的討論,筆者主要講述了在我國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并分析了模具專業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下企業實踐有效結合的方式。
模具專業;校內實訓;校企合作;結合
模具專業是一門要求對材料、機械原理、多種加工方式等相當了解的專業。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通過智能人才市場的統計,招聘企業對機械、產品設計類人才的需求一直名列前茅,對模具設計人才的需求更是居高不下,因此培養更多模具專業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模具專業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面向制造行業,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以及后期管理的高等技術型人才,因此動手實踐是該專業的主要教學方式,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熟練地掌握制造方法。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堅持以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為主要教學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提升為人才培養目標,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在當下,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都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而積極開展大量的校企合作教學方案,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例如:由美國教育家提出的“合作教育模式”,指的是學校主動聘請具有專業代表性的崗位學者,并且成立專業委員會,按照專業不同的需求,從而明確教學目標,在長期的教學中,總結學生發展規律,將相近的實訓課程歸納在一起,形成一個完善的教學板塊,與教師共同完成實踐教學的相關任務。在新加坡,就存在著“工廠教學”的教育模式,主張讓學生進入實際的工廠環境中,通過實際的生產環節,讓學生能切實體會到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提升。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可以彌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缺陷,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為實際生產能力。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就業為教學導向”的思想依然成為大多數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內容,因此校企合作,在模具專業的教學中便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缺乏久遠的建設規劃、校企雙方合作出發點模糊、教學管理紊亂、課程考核機制不健全等。
校內實訓與校外企業的實踐相結合,主要是學校與企業建立一種合作模式,從而能一起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理論與實踐兩手抓、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校企合作不僅能滿足學校“以就業為辦學導向”的教育思想,還能保證學校能時刻緊跟工廠的用人需求,有充足的人才資源來保證生產力的提高。
(1)制定建設規劃。制定建設規劃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指導性意義,是后期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因此在制定規劃時,校企雙方都應該明確自身需求,從而保證規劃的完整性。制定符合企業利益需求的校企合作計劃,深入開展校企一體化辦學,實施資源共有、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教育體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企業與院校進行探討,制定相關的合作計劃,劃分各自責任,細化教學內容,校方應給學生提供專業課程的講解,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實訓中,企業要提供專業實訓技能的講解,提供實訓的環境。只有在有規劃的前提下,才能更進一步地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采取利益驅動。只有在具有相同利益的條件下,校企雙方的合作才能走得更遠,這就表明了,合作要以利益作為驅動,才能更好地保證校企合作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一般來說,企業負責招攬模具制造訂單,部分零部件由學生進行加工,生產所得利益在學校、企業、學生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企業占60%,學生占30%,學校占10%的分配模式。在制造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節省企業的開支,還能促進學生技能的提升。同時,可以以大學生自主創業基地為重要依托,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鼓勵當地企業在學校建立分公司,與此同時,政府也應該提高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視程度,在資金等方面提供援助,幫助高職院校建設具有實際生產意義的實訓基地。
(3)校企雙方管理。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校企雙方的合作中,也要對學生的教學進行管理,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在模具制造生產過程中,由于制造過程存在一定復雜性,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危險性,常常會因為學生的操作失誤等原因,最終導致學生的身心安全出現一定風險。因此,校企雙方要建立相關管理部門,對責任承擔進行討論與定奪,用以滿足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企業實踐的完美結合。
(4)校企同考機制??己耸桥袛鄬W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關鍵手段,在模具專業的校企合作中,考核也是至關重要的內容??刹捎谩八脑u兩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四評指的是:學生自評、學生小組互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兩結合指的是:過程考核與測評考核相結合、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以這種全面的考核方式,來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從而保證學習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展了各種教育模式的改革,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發展,在初步實踐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普通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發展,更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校企合作成為了大部分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模式,在校內進行實訓課程,在校外企業進行實踐,不僅能完善高職院校專業實訓資源的共建與共享,還能充分發揮企業的教導功能,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企業生產力的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1]閆靖,譚征,蔣杉杉,等.校企合作共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以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為例[J].物流技術,2016,35(4):180-183,192.
[2]黃幼巖.校企共建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長效機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2,12(18):82-85.
[3]王宇川,李偉,李闖,等.基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的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的銜接與融通的研究與實踐[J].教師,2015,15(26):104-105.
[4]李天鵬,王競,周大翠,等.高職車輛專業校內實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專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122-122.
[5]田剛.校內實訓為主、校企合作為輔的物流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探討[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7(4):70-72.
[6]楊柳青,湯峰,闞萍,等.基于校企合作實踐的汽車專業校內實訓中心建設模式構想[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3(1):85-90.
[7]徐海祥,施帥,李志方,等.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初探——以江蘇農牧學院省級實訓基地食品加工實訓中心為例[J].農產品加工(下半月),2016,13(10):86-88.
[8]李勝.基于工學結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初探——以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動漫專業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14,19(3):107-109.
趙秋植,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