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梅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中國旅游資源開發模式與旅游區域可持續發展理念
馮立梅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我國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旅游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常態。由于不同的旅游景區的開發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也就導致了各個旅游景區的開發程度和開發效果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在當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旅游景區進行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旅游景區發展的必然趨勢。
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可持續發展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業一直不斷發展,各個地方都對當地的旅游景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但是,由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并不重視環境以及各種資源的保護,導致很多景區存在過度開發的現象,伴隨著過度的開發,各種環境、資源問題也隨之而來,所以,當前我國的旅游景區開發應當遵從可持續發展原則,改變當前的旅游開發模式并引入區域旅游開發的理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一直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很多旅游風景區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開發。但是,在開發過程中,旅游景區方面往往不注重對于景區的保護,采取了很多掠奪式的開發,導致景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破壞,很多景區失去了當年的風景和人文特色。同時,還有一些景區的開發程度不夠深入,僅僅是淺層初級的開發,這樣的開發往往會影響到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出現這些現象說明了當前我國對于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理論知識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的欠缺。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使國內游客對景區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很多景區的旅游資源不能滿足當前國內游客的需求,同時,國外的游客也大批來到中國進行旅行,這就要求我國旅游行業要加強對于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為游客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旅行環境和娛樂環境。鑒于我國旅游行業當前的情況,應該針對不同的旅游方式開發相應的旅游資源,建立相應的開發模式,讓區域旅行和資源開發做到可持續發展。
(1)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對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而言,本身就有較為良好的社會資源和各種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所以對于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來說,就應該以城市為中心,向周邊進行發散式的開發,并且在周邊配套設施、娛樂設施、交通條件等方面進一步發展,把經濟發達地區的優勢盡可能的發揮。同時,在旅游開發時要注意將旅游中心城市與周邊旅游景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挖掘周邊旅游景點的人文內涵,加強景區的人文氣息和意蘊。
(2)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經濟欠發達地區主要是我國地理位條件較差的地區,比如西藏、云貴川部分地區以及江西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因為擁有更多的山川湖泊以及其他自然景色,相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而言擁有更多的旅游開發先天條件和優勢。但是,在這些地區往往交通條件受到較大的限制,所以解決交通問題就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旅游資源開發的首要問題,只有交通條件得到較好的改善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資金成為了很大的一個限制條件,所以對于欠發達地區進行開發時應該要逐步進行開發,吸引游客,然后再將賺到的錢投入新一輪的開發,以此循環,逐步將景區開發完善化,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旅游景區還存在資源開發方面的諸多問題,導致景區質量嚴重下降。所以,我國旅游業進行可持續發展改造至關重要。
對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它存在兩層含義:首先來說,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部分,如果在旅游業的開發過程中拋開當前的實際條件進行超前或者滯后的開發都會影響到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破旅游業發展的平衡;從另一方面說,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對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也就是說在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一面進行開發,另一面就要進行保護,讓旅游資源能夠不斷地重生,以達到充分發揮資源效力、延長資源生命周期的效果。對于以市場為導向的旅游市場而言,需要注重社會人文的開發,注意對于環境資源的保護,針對不同游客的需求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資源配給,滿足各層次游客的需求;對于景區型旅游場所的旅游資源的開發一定要杜絕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注重景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景區周邊配套設施的開發,讓景區的游客在欣賞到美景的同時擁有一個舒適的旅行生活環境。
受到社會環境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的影響,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當前發展的一個首要目標,旅游資源的開發上也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讓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以及人文需求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只有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能讓我們的旅游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馮立梅(1973-),女,河南泌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