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芳
【摘要】 目的:比較經顱多普勒和腦電圖檢查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72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72例患者均應用腦電圖檢查與經顱多普勒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異常率。結果:腦電圖檢查出輕度異常36例,中度異常8例,重度異常1例,檢查異常率達62.5%;經顱多普勒檢查出血流速度增快20例,血管狹窄13例,血流速度降低13例,血管流速降低并血管狹窄11例,檢查異常率達79.2%;經顱多普勒檢查的異常率明顯高于腦電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經顱多普勒檢查的異常率高于腦電圖檢查,而且操作簡單,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短暫性腦缺血; 經顱多普勒; 腦電圖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ZHANG Fen-f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6):108-110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TCD)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Method: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both the application of EEG and TCD in 72 cases,the abnormal detection rat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EEG examination showed mild abnormality in 36 cases,moderate abnormality in 8 cases,severe abnormality in 1 case,the abnormal rate was up to 62.5%;TCD examination showed,blood flow velocity increased in 20 cases,13 cases of stenosis, blood flow velocity decreased in 13 cases,blood flow decreased and vascular stenosis in 11 cases,the abnormal rate was 79.2%;the abnormal rate of TC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E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abnormal rate of TCD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EG,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Transcranial Doppler; Electroencephalogra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6.03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屬于腦血管急性期,具有發病急的特點,患者容易發生腦梗死、腦出血等疾病,一般1 d內患者情況會有所恢復,但是短暫性腦缺血會反復發作,而且每次發作都比較突然,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種,患者在5年內容易引發腦梗死[1]。應用頭部影像學檢查并不容易發現異常改變,經顱多普勒檢查可以評估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情況。應用腦電圖檢查是評估患者腦細胞缺血性損傷后的機能改變情況[2]。本研究選擇扥院收治的72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應用腦電圖檢查與經顱多普勒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相關診斷標準,排除了腦梗死、腦出血等疾病患者。72例患者均應用腦電圖檢查與經顱多普勒檢查,男50例,女22例,年齡50~70歲,平均(56.9±10.1)歲。
1.2 方法 腦電圖檢查選擇腦電圖儀(美國生產),患者取坐或臥位,于清醒狀態下閉目檢查,根據國際標準為患者安置頭皮電極,將走紙速度控制在3 cm/s,時間常數選擇0.3 s,調節濾波頻率為35 Hz,電壓10 μv/mm。對單極、雙極進行描記后,再為患者實施睜閉眼和過度換氣試驗,檢查時間總計20 min。經顱多普勒檢查選擇經顱多普勒儀(德國生產),設置探頭頻率在2.0 MHz,取臥位,檢查患者大腦前、大腦中、大腦后等部位動脈及椎動脈,對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脈動指數等進行檢測。兩組均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檢查完成后得出檢查結果,對比兩種檢查的異常率。
1.3 評價標準 腦電圖檢查異常情況包括輕度異常、中度異常和重度異常,其中輕度異常指波頻率變慢、慢波在25%以上,存在輕度不對稱;中度異常指慢波在50%以上,存在局灶性改變;重度異常指主要都是中慢波[3]。經顱多普勒檢查異常情況包括:血流速度增快且收縮期血流速度在大腦中動脈>160 cm/s,在前動脈>120 cm/s,在椎動脈>100 cm/s,發現頻譜形態明顯改變,能聽到雜音。其他血管血量發現速度明顯加快,表明代償較好,如果其他血管血流發現速度減慢,表示代償不理想[4]。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腦電圖檢查異常率達62.5%,經顱多普勒異常率達79.2%,兩種檢查方法的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8403,P=0.0278),見表1。
3 討論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發作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 min內完全恢復,超過2 h常遺留輕微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或CT及MRI顯示腦組織缺血征象。TIA好發于34~65歲,65歲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發病突然,多在體位改變、活動過度、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等情況下發病。發病無先兆,有一過性的神經系統定位體征,一般無意識障礙,歷時5~20 min,可反復發作,但一般在24 h內完全恢復,無后遺癥。短暫性缺血發作因顱內血管病變導致的局灶性、一過性的腦功能障礙,具有反復發作、感覺異常等特點,發作時持續時間在數分鐘,大多1 h內患者可以完全恢復[5]。CT或MRI檢查很難查出病灶,癥狀表現并不嚴重,而且患者可以實現生活自理,但是容易繼發腦卒中,具有極高的致殘率、致死率,而且患者預后不理想。臨床通常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稱作腦卒中的前奏[6]。文獻[7]研究顯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展成腦卒中機率與正常人相比更高,其中有1/3患者會進展成腦卒中,有1/3患者會進展成新的腦血管疾病[8]。
現階段,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大多認為是由于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狹窄等致病因引起,應用CT或MRI等檢查并不能取得陽性檢查結果,經誘發電位、腦電圖等檢查可以在患者疾病發作后的短時間發現異常[9]。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顱內血管發生病理改變,引起腦部短暫性障礙,患者會有語言功能、四肢及感覺等多處異常。短暫性腦缺血發生時可持續數分鐘,發作1 h內能明顯好轉,疾病好轉后再檢查很難發現原發癥狀,而且不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大多數患者會繼發腦卒中,預后較差[10]。文獻[11]研究發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腦卒中前兆,這類患者與普通人相比,患有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更高,其中大多數患者會有腦卒中癥狀出現,也有少數患者會出現新的腦血管疾病?;颊卟∈分?年以上,就極少有病死發生[12]。
經顱多普勒檢查是以患者顱內動脈狹窄作為評價標準[13],既能評估出血管狹窄范圍,還能評估患者側支循環代償情況,分析患者血液流速和頻譜錯亂等指標,對患者進展成腦卒中的概率進行分析。腦電圖是擴大患者腦部微弱生物電,記錄生物電為曲線圖的方式,對患者腦部病癥進行診斷[14]。腦電圖異常會隨時間推移消失,因患者腦部出現一過性缺血時間短,實施腦電圖檢查很難檢查異常,主要是由于受到組織代謝影響,和患者缺血發作區域、持續時間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能直觀反應血管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情況,所以診斷異常結果不及經顱多普勒檢查[15]。經顱多普勒檢查結果血流速度無論增快還是減慢,都會引起腦組織供血不足,當患者腦組織出現供血不足時還會使腦細胞生物代謝受到影響,從而損傷腦細胞,使其功能出現異常[1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區域大、損傷程度重、損傷時間長,應用腦電圖檢查都可以發現有明顯的改變,尤其是患者頸動脈系統發作,應用腦電圖檢查可以發現同側額區、頂區及雙側都會有波增多異常,一旦大腦動脈支配區缺血發作,還有明顯慢波,當患者合并意識障礙,還可以檢測出暫時性廣泛慢波出現。腦電圖檢查與經顱多普勒檢查相比,經顱多普勒檢查對患者進展成腦卒中的概率預測更為準確,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臨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腦電圖檢查出輕度異常36例,中度異常8例,重度異常1例,檢查異常率達62.5%;經顱多普勒檢查出血流速度增快20例,血管狹窄13例,血流速度降低13例,血管流速降低并血管狹窄11例,檢查異常率達79.2%;兩種檢查方法的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18-19]研究相符??梢?,將腦電圖檢查與經顱多普勒檢查聯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排除其他血管病因,通過血流動力學、電生理學兩方面,了解患者大腦供血、腦細胞等功能異常情況,給患者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更準確的輔助檢查方案[20]。
綜上所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經顱多普勒檢查的異常率高于腦電圖檢查,而且操作簡單,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順振,胡興榮,陳華東,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經顱多普勒在短暫性腦缺血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33):3754-3756.
[2]鮑歡,楊玉梅,郝俊杰,等.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第一部分)[J].中國卒中雜志,2014,9(8):679-685.
[3]單志愿.比較磁共振彌散成像和經顱多普勒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疾病判斷[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227-228.
[4]朱惠萍,李常紅,杜志華,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血管評估價值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1273-1276.
[5]董玉茹,王宏,鐘心,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磁共振血管成像病變特點[J].武警醫學,2013,24(2):104-106.
[6]杜彥挺,夏志強,杜光勇,等.CT腦灌注成像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7):27-30.
[7]劉振華,杜怡峰,呂京光,等.腦梗死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的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0(6):452-454.
[8]畢齊,吳昊.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特點和研究現狀[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0):1009-1010.
[9]李俊霞,溫玉梅,劉曉宇,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評估價值[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5):83-84.
[10]高陽.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CD與DSA檢查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361-362.
[11]張藝,楊順實.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價值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4):147-149.
[12]孫娜,劉艷麗.經顱多普勒血管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6):201.
[13]劉繼明,李思振.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經顱多普勒在短暫性腦缺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446-447.
[14]劉玲,余琦,彭述雅,等.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頸內動脈顱內段狹窄的診斷價值評估[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3,15(4):296-299.
[15]鄭幸麗.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1):1508-1509.
[16]袁錫榮.經顱多普勒超聲對于腦血管疾病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8):11-12.
[17]譚集鳳,葉立妹.經顱多普勒超聲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33-34.
[18]謝靜.暈厥患者的腦電圖與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2):130-131.
[19]周季平,丁美萍.腦電圖在卒中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3,8(10):805-809.
[20]呂高萍.經顱多普勒和腦電圖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60例分析[J].華夏醫學,2012,25(5):1215-1216.
(收稿日期:2016-12-29)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