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
摘 要:女性主義在西方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英國文學作品中都表現出女性主義的色彩。美國作為一個開放的移民國家,女性主義與黑人解放運動相融合,更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本文將分別分析英國、美國文學中女性主義的表現,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英美文學中女性主義的影響。
關鍵詞:英國;美國;英美文學;女性主義;影響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權解放運動的出現,女性主義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更成為了文學作品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西方國家受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比較大,人權解放得到了較大的運用與發展。因此,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女性主義的身影也隨處可見。例如,很多英國文學作品中都表現出了女性主義的色彩;而美國作為一個開放的移民國家,女性主義與黑人解放運動相融合,更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本文將分別分析英美文學中女性主義的表現,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英美文學中女性主義的影響。
1 英國文學中的女性主義
無論是在文學的世界里,還是在現實社會中,人們更多地推崇男性的價值觀念,致使女性在情感、生活甚至思想上都承受著不可言說的壓力。而女性主義將更多的重心放在女性身上,爭取女性所擁有的權益,保持女性自身對于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在提高女性意識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英國文學中存在很多優秀的作品,從不同的方面剖析了將男性作為敘述視角的例子,揭露了文學中對于女性的偏見;并試圖通過文學創作重新塑造女性的形象,增強人們對于女性價值的認識。
縱觀女性主義的發展歷史可見,英美國家的女性獲得的啟發為最大。尤其是在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眾多女性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瑪格麗特·芙樂,在她的女性主義理論里,雖然不強調要與男性展開直接的對立,但是她主張女性應該極力維護自身的權益,追求屬于自身的權利;約翰·穆勒也對女性主義作出了法律層面的解讀,認為正是法律上的不平等,尤其是從婚姻關系上來說,女性要想與男性擁有同樣的權益,至少要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雖然,女性主義思潮在英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最初階段,英國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女性主義并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同,而是得到了不少批判的眼光。例如,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品《傲慢與偏見》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生動寫照。作品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成為獨立女性的典型代表,充滿智慧、有著獨立意識、活得有尊嚴,對待生活和婚姻都有著自己理想的模式,凸顯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作品通過展示伊麗莎白在很多場合所受到的歧視,乃至于在婚姻上的不自主,都是對女性主義的書寫。
女性主義在英國文學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女性形象的改變。一些女性主義作家通過描述當時英國社會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平等的現象,來凸顯女性所承受的壓迫和歧視,以此來喚醒廣大女性的獨立意識,沖破傳統男性統治社會的觀念的束縛,獲得平等的權利。在這一文學創作過程中,與傳統的文學作品相比,女性的形象往往會發生極大的變化。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大多表現出性格鮮明同時又不失溫柔,有著自身的追求,獨立,渴望找到并實現自身的價值,成為英國文學中女性主義最突出的表現。此外,從英美文學中女性主義的表現來看,以20世紀為中間地帶,這前后的作品所側重的內容也有所不同:20世紀之前的作品更注重表現社會經濟、政治對于女性的影響;之后的文學作品中更加凸顯女性在追尋自我精神、人格上的獨立表現。例如,多麗絲·萊辛的作品《金色筆記》就是這一現象的寫照,表現出了鮮明的女性主義色彩。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在經歷了層層外界因素的影響之后,終于在自我追尋的過程中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凸顯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2 美國文學中的女性主義
美國文學中出現了眾多以描述女性婚姻、家庭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其通過探討女性在社會中所承受的壓迫和束縛,喚起女性意識的覺醒。而且,女性主義在美國文學中是不斷發展的,并且隨著文學的不斷發展、思想的不斷解放,女性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首先,在女性主義的發展和影響上,美國與英國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從一定程度上說,女性主義在英美兩國的發展都是文化傳播的結果。女性主義在美國文學中的表現,通常與“婚姻”“愛情”等詞匯聯系在一起。貝蒂·佛里丹在代表性作品《女性的奧秘》中,主張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擁有基本的權益,能夠自由地參與公共社會的活動;尤其是在工作上,兩性應該擁有相同的權利。在美國文學中,女性主義的表現多與婚姻、家庭聯系在一起,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女性被束縛在家庭、婚姻生活中,成為家庭的附屬品,逐漸迷失了自己。而且,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使得女性永遠處于這種反復之中,追求自身價值的積極性逐漸得到減小,也就失去了自我。但是,女性主義者們并不是要求女性完全放棄家庭,而是希望女性能夠在家庭和事業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愛情和事業的雙豐收,這樣的人生價值才是有意義的。在美國文學中,更加突出表現女性的個性、獨立、自強、勇氣等特質來展現女性的魅力,從而喚起更多女性的覺醒。例如,路易沙·梅·奧兒科特的作品《小婦人》,就赤裸裸地表現了美國女性的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喚醒了更多女性的獨立意識,成為深受美國讀者追捧的女性文學作品。
其次,與英國文學中的女性主義不同,美國文學中的女性主義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在美國社會中,由于受早期奴隸制以及種族歧視的影響,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尤其是黑人女性,承受著來自種族和性別的雙重歧視,成為社會的最底層。隨著女性主義思想的傳入以及人權解放運動的發展,黑人種族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也開始重新審視黑人女性的社會地位,隨之在美國文學中出現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美國黑人女性文學。在美國黑人女性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黑人女性作家,如托尼·莫里森、艾麗斯·沃克、瑪雅·安吉羅、特瑞·麥克米蘭等。而且,隨著黑人女性主義文學相關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黑人女性文學已經逐步在美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上都占據著重要位置。美國黑人女性文學涉及小說、詩歌、散文等眾多文學類型,主要通過展現黑人女性在社會中所承受的來自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壓迫,通過重新塑造黑人女性獨立自主、積極向上的形象,來達到喚醒女性意識的目的。這在引起了人們對黑人女性的關注的同時,也促進了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乃至于美國文學的發展。
3 文學中女性主義的影響
隨著英美文學中所出現的女性意識的不斷加深,女性開始在文學中確立了自己的選擇。很多傳統女性作家以及作品得以發展,文學中對于女性壓迫、歧視的現象也逐漸減少。這無疑豐富了文學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促進了文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首先,女性主義在文學中的出現和發展有一個緩慢的過程。不管是在英美文學中,還是在其他國家的文學中,女性主義都是在討論中逐漸顯現的。從最初的“女性為什么是男性的附屬品”,到“如何公平地對待女性”,這些理論層面、思維層面的討論,都推動了女性主義在文學中的發展。女性主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美國家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筆者認為,這也是英美文學中女性主義影響深遠的重要因素。弗吉妮婭·伍爾夫作為女性主義的創始人,其作品《一間自己的屋子》,深刻地討論了女性主義文學誕生的社會環境,她的很多關于女性的觀點成為人們不斷討論的話題。托里爾·莫娃有關女性主義的觀點則與伍爾夫有了一定的區別,她極力反對將男性觀點凌駕于女性主義之上,認為女性主義文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鼓舞女性通過反抗來獲取兩性上的平等,并深刻剖析了本質主義的性別觀。在探討女性主義上,哈姆的《第二性》也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男性與女性之間本身就存在著眾多的不同,正是男性對女性的歧視,才給她們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其次,英美文學中的女性主義對我國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一,促進了我國女性書寫的發展。從社會大背景上看,英美兩國與我國不同,英美兩國有著相對寬松的社會輿論環境。在文學上表現為,英美文學中的女性主義是在承認女性這一性別的前提條件下,追求兩性之間的平等;而中國不同,受傳統封建思想和觀念的束縛,中國所追求的男女平等并沒有以認同女性這一性別為前提。因此,英美文學中的女性主義,承認了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形式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文學尤其是女性書寫中的性別意識的發展,促進了性別的覺醒。例如,中國新寫實小說就開始用女性的眼光審視世界,突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第二,促進了中國女性書寫中群體意識的凸顯。英美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姐妹情誼”成為其凸顯女性主義的重要內容和形式;這也就促進了中國女性書寫中的群體意識。由于中國沒有女權運動,女性意識在覺醒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重重阻礙,有著漫長、曲折的過程,對女性的解放也缺乏深層次上的認識,在文學上也難以有獨特的建樹。而英美女性主義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群體意識、反抗意識,正好彌補了中國女性文學書寫中的不足,為我國女性書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之,英美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女性主義,不僅促進了英美兩國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英美文學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其對于中國當代的女性書寫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真平.英美女性主義理論與文學探索分析[J].作家,2015(22):110-111.
[2] 衛澤.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對中國當代女性寫作的影響和意義[D].湘潭大學,2003.
[3] 楊鴻雁.后現代女性主義與英美文學經典敘事的再闡釋[J].才智,2013(24):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