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然
摘 要:人們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習慣注重演唱的技能技巧,以及對咬字氣息和共鳴調節的控制,而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隱患:心理情緒狀態對聲樂演唱者的學習和演唱的影響。歌唱對于現代人來說不僅是立體高度性的藝術演繹活動,也是常見的娛樂表演活動,它與心理情緒狀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在以后的聲樂演唱中,我們不僅要提高舞臺藝術和技術的掌握能力,更要重視和平衡好自身的心理素質,這樣全方位地發展才能成為一名成熟的歌唱者,達到對演唱藝術的追求。
關鍵詞:積極心理;聲樂演唱;作用;影響
1 聲樂演唱者積極心理調控的概念及現狀
歌唱者的心理素質狀態是指個體在面對生活中出現的事件或者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情緒反應作出的控制和調節。簡單地說,就是減輕心理情緒的控制和調節的發作程度,這與個體對自我的客觀認知和評價緊密相關。從心理學上來講,心理調控也被稱為心理素質調控,是心理品質及能力的統一呈現體,是我們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機能。而本文所重點闡述的歌唱者的積極心理是指心理品質方面的情感、氣質、意志和性格的調節以及心理能力方面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控制。積極的心理素質調控需要歌唱者在技術、舞臺和心理上花大量的時間積累,最終才能成為一名全方位發展的成熟的歌唱者。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又高壓的社會中,不只是歌唱者,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些許矛盾而產生消極情緒。這種心理情緒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控制及調節好自我的情緒對適應社會的發展及維護自我的身心健康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方面保持適度情緒緊張的心理狀態,可以促進生活的節奏和情趣,更高效地發揮我們的潛能來獲取身心的健康與和諧;另一方面,積極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我的心理狀態可以消除和減少消極的心理刺激,更好地適應和接受既定的現實情況與條件。所以,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使我們每個人都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狀態和良好的自我意識,從而促使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能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2 心理狀態對歌唱者的影響及作用
2.1 歌唱者心理狀態的浮動因素及其影響
演唱者的歌唱效果不僅是各種呼吸顫動和發聲發音器官的動作行為,還是認知、感受、想象及體驗等方面的心理活動。歌唱者的心理狀態經常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圍環境及客觀存在事物的影響,從而又影響和支配著演唱狀態的建立、技能技巧的展示以及藝術情感的呈現。本文對影響歌唱者心理狀態浮動諸多因素中四個較為顯著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剖析,以提高歌唱者的心理調控意識。
第一個心理狀態浮動的因素是,每一個歌唱者都有的喜怒哀樂方面的情緒,而當這種心理情緒與歌唱者所要表達的歌曲意境相互矛盾時就會影響到歌唱者的演繹水平;第二個因素是每一個歌唱者都擁有獨立的性格,尤其是內向型性格的歌唱者習慣的心理變化和潛意識的行為方式都會導致歌唱者在演唱時出現各種心理負擔從而引發緊張情緒,甚至導致發揮失常;第三個因素是歌唱者在演唱時是主動型心理還是被迫型心理,同為演唱一首歌曲但如果是被迫型心理很容易出現排斥演唱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第四個因素是現場的聽眾和觀眾不同的反應會直接影響歌唱者的表現欲望和渲染歌唱者的情緒,承擔著歌唱者的演繹呈現是否能圓滿成功的作用。
2.2 積極心理狀態對歌唱者的作用
歌唱者在學習演唱的過程中,類似緊張、怯場及恐懼方面的心理問題調控是其必經的階段,但可以在大量的演出實踐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學會適當、正確、客觀的自我認知和心理調控。一方面,能很大程度上克服歌唱者在演唱時的心理緊張、怯場及恐懼問題,提高歌唱者在演唱時的自信心,為其保持平衡的心態和發揮正常水平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能使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時保持全神貫注的狀態,自然流露出作品中的情感意境,最終達到展現自己最佳水平的完美效果。
3 聲樂演唱者積極心理狀態的調控方法
歌唱者的心理活動直接關系到其演唱時的實踐能力展現,因此在歌唱過程中需要歌唱者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下面我們就分析下改善和降低由于心理問題影響演唱水平的方式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其實并無科學道理,但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吸引力法則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和心理激勵策略。歌唱者在演唱前和演唱中的緊張、怯場及恐懼的狀態其實是大腦反射的一種情緒反應,歌唱者可以在自身出現這種心理征兆時,給予自己“我今天一定行”“我很棒”“我可以的”“我相信我會越唱越好”這類的心理激勵的暗示語。借用這種不過分夸張的語言來傳遞情感的沖擊和對自我的肯定,同時逐漸學會接受和享受這種體驗,來調控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從而逐漸穩定演唱心態和水平。
歌唱者的身臨其境、自然流露情感的演繹狀態是對歌唱藝術的二度創作。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作品前的心理準備工作也要做好把控。歌唱者要在歌唱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尋求形體手勢、表情眼神的心靈共鳴,以達到無我和忘我的程度,在根本上解決怯場問題,并呈現出具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歌唱者要重視每一個作品背后的作曲構思及音符樂句的安排。通過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實現自然、完美的演唱表演,增強與觀眾的情感交流,避免舞臺演唱時的心理障礙,給自身和聽眾都帶來不同韻味的快樂體驗。
我國流行一句話叫“臺下十年功”。要想調控好心理狀態,必須加強舞臺演唱的實踐,歷經多次的磨煉才能取得輝煌的成就。也只有多上臺表演實踐,多體會舞臺的感覺,多駕馭自己上臺時的心情和演唱能力,才能避免和減少心理情緒上的緊張而引起的僵化和呆滯及發言不流暢的現象,進一步促進發音器官和生理機能間的協調,落落大方地向聽眾傳達藝術和傾訴歌曲作品的情感。
4 結語
在學習和演唱歌曲作品的過程中,積極的歌唱心理對聲樂演唱者具有和技能技巧、咬字氣息和共鳴調節的控制同樣重要的作用與影響。作為一名成熟、合格的聲樂歌唱者,在持續完善演唱的技術技巧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對自身的心理調控,方能更完美地展示舞臺演唱水平。正確地運用積極心理情緒,可以讓歌唱者更客觀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認知自己的心理狀態,以便更理性、平靜地接受和對待一切挑戰。在積極的歌唱心理狀態下,精益求精地錘煉自身的基本功和演唱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追求更好的藝術境界,來提升演唱水平,強化演唱技巧,使演唱更具特色,給聽眾帶來身臨歌唱作品情境中的感受,引發共鳴,進行一場完美的演唱。
參考文獻:
[1] 石磊.積極的歌唱心理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的影響及作用[J].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學報,2010(01):21-24.
[2] 周昀.論聲樂演唱中的心理調控[D].新疆師范大學,2016.
[3] 吳蕾.聲樂演唱和教學中歌唱心理的影響與作用探析[J].黃河之聲,2015(24):21.
[4] 劉佩榮.正確的歌唱意識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J].當代音樂,2016(20):54-56.
[5] 田丹丹.聲樂演唱中歌唱生理與歌唱心理的結合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6] 王鶴霓.聲樂演唱中的個性、共性心理與實例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