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點及難點之一。學生的作文水平體現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而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決定著學生的作文水平,同時寫作能力也是考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展現學生語文素養途徑之一。在農村學校,多數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常常感到迷茫、無從下筆。而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講一些寫作技巧上,忽視了素材的積累、寫作興趣與能力的培養。
一、加強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
1. 抓好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語法、標點、修辭)、文體知識、文學常識五個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小學新課標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重注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認識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并能掌握、熟練運用基礎知識。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都有一定的儲備,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訓練,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對新課中的生字、新詞、好句、修辭,都會進行有目的訓練,還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并試著讓學生用好詞造句或仿寫好句。這樣能提高學生對字、詞、句的運用能力,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2. 抓好學生聽、說、讀、寫的常規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并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其中聽、說、讀是最基本的能力,寫是運用語文知識進行表詞達意的技能,只有打好聽、說、讀的基礎,才能為寫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語文常規的教學中,應該注重聽、說、讀的基本訓練,并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技巧,讓學生能認真聽清說話,正確表達思想,按要求進行閱讀,在此基礎上,能正確用書面表達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吾口表吾意,吾筆抒吾情”。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過程中,筆者常常在課堂中開展小活動或小游戲進行訓練。比如:在課堂中開展傳話游戲,讓學生認識到聽話的重要性;每周舉行一次“我最開心的事情”小演講,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分角色朗讀;每周寫一篇小短文,交上來讓老師批閱,并選出幾篇有價值的短文跟全班同學分享。在游戲、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小錯誤,足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并讓他們引以為戒。通過這些小游戲、小活動的開展,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多數寫作興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寫作題材缺乏,感覺沒有什么題材可寫。在思想上有畏懼寫作的心理,行為上表則表現出對寫作怠慢狀態,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便沒有了興趣、失去了信心。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一條不可忽視的途徑。在語文教學中,可降低寫作要求,讓學生大膽嘗試寫作,把每天所見所聞用文字表達出來,跟全班同學分享,教師及時抓住學生作品中的亮點給予鼓勵,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成就感,慢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從寫讀后感開始訓練,然后對課文進行模仿寫作。比如學習《葉公好龍》之后,讓學生獨立思考,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體會用書面地表達出來;學習《養花》之后,讓學生嘗試寫一篇表現自已樂趣的作文。這種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以新穎、靈活、多變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寫作,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日趨提高。
三、增強學生的寫作欲望
寫作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過程,是對已有的材料進行再加工的思維活動。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應該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想方設法讓學生想寫作、樂寫作,增強他們的寫作欲望,促使學生的寫作訓練常態化。筆者在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每兩周選出一定量的作文貼在學習欄進行展示,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制定激勵機制,使學生喜歡寫作。如:每周按要求寫一篇作文,并且每周的作文要求不同,有時寫記敘文,有時候寫讀后感,有時候仿寫,然后組織學生互改,抽取一定量的作文進行檢查,由批改者說出等級的理由。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樂事,在批改同學作文的時候,無形中就進行了一定量的閱讀,學習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經驗,形成同學之間作文的對比,從而找出了差距。批改完成后,有些學生對自已作文不滿意就會主動地去修改或者重寫,爭取被老師選出來做范文進行展示。這時候,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就應該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寫作文,不斷總結寫作經驗,提高寫作水平,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寫作是一項創新的思維活動,而想象力則是創新活動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奠定學生的寫作基礎。例如在教授《少年閏土》之后,可引導學生想象、思考:作者跟閏土分別后,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都會慢慢長大,長大后還會聯系嗎?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聯系?在若干年之后,他們會見面嗎?如果見面了,他們會聊一些什么話題呢?這些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生會根據生活環境進行想象,這樣就自然地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此外,利用圖畫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最好途徑之一。在語文的常規教學中,應該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圖畫的一些元素,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如:展現一幅《春耕圖》,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在圖里面有哪些元素?他們都在做什么?人物的表情如何?通過人物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是一片什么景象。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很容易就能判斷這是春耕的繁忙景象,農民們都在緊張地進行春種,他們臉上都帶著微笑,期待六月來個大豐收。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對圖畫的內容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再進行寫作就顯得容易多了,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也比較適合圖畫中表達的意思。
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及難點,也是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表詞達意的一個重要陳地。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及寫作經驗,要在此基礎上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從平時的常規教學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采取多種途徑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