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娟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漁業環境監測站,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現代人們所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污染物排放的問題,同時包含了自然環境的保護,生態的平衡及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特別對于濕地漁業的生態環境來說,其環境監測的意義更加重大,通過環境監測能夠有效的將我國濕地漁業生態環境進行直觀的反映,進而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本文重點對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及保護進行分析。
關鍵詞: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保護
中圖分類號:S93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9
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來說,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環境監測以及相應的保護工作。本文主要以嫩江濕地漁業環境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嫩江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的工作,及相應的環境保護工作。
1 嫩江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監測
本文研究的樣本是嫩江濕地的漁業生態環境,其中選取濕地魚塘進行環境監測,所選擇的時間點分別是夏季和秋季,按照標準水樣GB 12999-1991進行水樣的選取,并每隔2h進行樣本的選取。
其后就需要對所選取的樣本進行相關的監測,其中包括有水溫、pH、溶解氧、硫化氫、氨氮、總磷和總氮等因素,并根據相關的標準進行監測對比,進而得出相應的結果,具體的監測方法是:對于水溫的監測來說,所運用的是GB/T13195-1991溫度計法進行監測;對于pH值的監測來說,所運用的主要是GB/T6920-1986玻璃電極法進行監測;溶解氧的監測方法則是GB/T7489-1987碘量法;硫化氫的監測運用的是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氨氮的監測方法主要是GB7479-1987納氏試劑光度法,而對于其中磷和氮的含量檢測來說,主要運用的是紫外線分光光度法。通過進行相應的監測并對監測的結果進行記錄。
2 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主要存在的問題及相應保護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類資源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利用,并逐步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但是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來說,其與漁業生產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尚沒有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共同發展,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也日益成為我國環境惡化的重要問題,所以,需要不斷對濕地漁業生態環境進行監測,根據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相應的保護。
2.1 對大水面的放養模式進行調整
不同的養殖模式對于濕地漁業的生態環境具有不同的影響,以漁業中的草魚為例,當草魚的作為主要的養殖體時,生態環境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富營養化。在通過對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之后,所以找到相應的保護方法,對于大水面放養來說,想要保證濕地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此環境下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就需要對放養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整。當水面面積在5hm2以上時,要對所放養的魚種類進行選擇,保證70%左右的魚類為濾食性鰱魚和鳙魚,剩下的30%可以選擇一定數量的鯉魚及鯽魚進行放養,其中要特別注意對草食性魚類的放養,這樣就能夠有效的實現濕地生態環境及水生生物的自我恢復。
2.2 有效對立體生態漁業進行發展
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來說,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濕地環境利用的最大化,所以,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來說,就需要進行立體生態漁業的養殖,具體的方法是可以在濕地淺水區進行蓮的種植,而水域較深的生態環境則可以選擇水上種植蓮,而水下進行魚類的養殖,這樣就能夠有效實現養殖模式的最優化,對濕地的生態漁業發展實現最大化,實現利益最大化。
2.3 有效實現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來說,最優質的濕地生態環境就是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以嫩江濕地為例,其主要生長的魚類為烏鱧,還有一些嫩江濕地鯉魚及鯰魚等,而此水域同時也是國家級的資源保護區,在此區域中,還進行了一定的人工服務,以提高了嫩江濕地生物的多樣性,同時還對現實中經濟型的魚類資源進行了有效的豐富,例如嫩江濕地鲇等。而其中魚類的豐富性增長,也保證了濕地漁業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進而實現了生態環境多樣性。
3 結束語
對于生態環境的監測工作來說,其整體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作,所以只有進行有效的環境監測,才能夠實現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這對于濕地漁業生態環境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沈新強.我國漁業生態環境養護研究現狀與展望[J].漁業現代化,2010,11(1):156-160.
[2]李立銀,倪朝輝,李云峰,等.漲渡湖濕地保護與漁業生產優化模式探討[J].長江流域資源環境,2014,15(3):100-105.
[3]劉通,趙旭.扎龍濕地水質、水生生物評價[J].吉林地質,2015,24(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