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慶松
(山東省林業基金管理站,山東 濟南250014)
山東涉林貸款使用現狀及對策研究
杜慶松
(山東省林業基金管理站,山東 濟南250014)
根據山東涉林貸款需求和使用現狀,對涉林貸款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優化林業項目信貸融資環境的相關措施,以充分發揮林業貼息貸款政策在促進山東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支持林業產業發展,2009年,財政部、國家林業局制定了《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范圍的林業生產經營項目,對其貸款中央財政按年3%給予貼息,2014年,中央財政對林業補助資金進行整合并重新分類,仍然保留了林業貸款貼息補貼政策;為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鞏固改革成果,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國家林業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切實加大對林業發展的有效信貸投入,適當放寬林業貸款期限,合理確定林業貸款利率;為切實推動我省林權抵押貸款工作開展,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林業廳、山東銀監局、山東保監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這些政策的制定出臺,為林業產業發展融資提供了良好的金融信貸環境,實踐證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林銀合作,加大了林業產業信貸資金投入。
從林業貼息貸款需求情況來看,2015年,全省主要涉林貼息貸款需求9.4億元。其中,果品加工3.8億元,占需求總量的40.4%;速生豐產林種植0.1億元,占需求總量的1.1%;經濟林種植1.5億元,占需求總量的16.0%;森林旅游0.6億元,占需求總量的6.3%;苗木種植2.8億元,占需求總量的29.8%;林下種植經濟作物0.2億元,占需求總量的2.1%;林下養殖0.4億元,占需求總量的4.3%。項目總投資17.5億元,其中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9.4億元,占53.7%,其他部分企業自籌。林業貸款仍然是林業產業發展融資重要渠道。
全省2015年實際落實主要涉林貼息貸款6.2億元,落實率僅為66.0%。其中,果品加工3.3億元,占總量的53.2%;經濟林種植0.9億元,占14.5%;森林旅游0.3億元,占4.8%;苗木種植1.6億元,占25.9%;林下養殖0.1億元,占1.6%。速生豐產林和林下種植項目貸款未落實。在落實的6.2億元貸款中,苗木種植作為我省重點林業產業和涉林貸款重要投資方向,落實貸款1.6億元,僅占其貸款需求的57.1%;果品加工項目貸款主要用于原材料收購,貸款落實率達到了86.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涉林貸款的投資偏好。
在以上6.2億元貸款中,農村信用社放款2.2億元,占35.5%,高居第一位;地方商業銀行放款1.9億元,占30.7%;其他各類銀行放款2.1億元,占33.8%。在各金融機構中,農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放款僅為0.3億元,占4.8%,農業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沒能有效發揮,涉林政策性貸款覆蓋面還很窄。
在涉林貼息貸款投向上,各金融機構放款主要用于林產品加工項目,該類項目落實貸款3.3億元,占86.8%。從林業貸款投向看,金融機構投資偏好更傾向于資金周轉和投資見效快的林產品加工業,而最能體現林業特性且最需信貸資金支持的營造林尚未成為林業貸款的主要投放方向。
涉林貸款品種主要涵蓋在涉農貸款種類中,在貸款項目評審發放、監督考核、信息統計等諸多方面沒有依據林業特點實行差別化管理。林權抵押貸款作為僅有的一項林業特色貸款,僅占2015年主要涉林貼息貸款的9.7%。
涉林貸款多為1~2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林業生產經營周期長與其貸款期限短不匹配的問題十分突出。企業或農戶貸款造林后,還沒有投資收益就到了還款期,造林資金周轉難嚴重制約了企業和農戶利用信貸資金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發展現代林業的積極性。
涉林貸款利率基本上按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上浮20%~30%。其中,農村信用社和地方商業性銀行作為林業貸款的投放主體,年利率接近9%,最高的達到10%。
目前,多數金融機構仍然傾向于用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作為林業貸款的抵押物,林權抵押貸款未能有效開展。
目前,對銀行業主要通過經濟資本占用管理體系進行績效考核與監管。按照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規定,林業產業受生產經營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等因素影響,林業貸款的各項風險權重相對較高,由此得出的林業貸款經濟資本占用系數相對較高。根據規定,各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所占用的經濟資本量不得高于每年下達的核定額度。林業貸款由于占用的經濟資本高于其他行業,可發放的貸款額度就會相對減少,銀行的經濟收益也會相應下降,直接導致各銀行傾向于發放其他行業經濟資本占有量少的短期貸款項目或通過大幅度提高利率發放涉林貸款以彌補經濟收益損失。
①林權流轉制度可操作性不高,林權交易平臺不健全,難以滿足銀行出現償貸風險后及時流轉林權化解金融風險的實際需求。
②與林權抵押貸款相適應的新的林木采伐機制不健全,抵押林木無法滿足金融機構及時采伐變現化解償貸風險的實際需求。
③林權抵押監管成本高。目前林權監管機制尚不健全,用材林可以通過采伐或流轉環節實施動態監控,但經濟林等其它種植業項目抵押物的監管就相對困難,監管成本較高。
④森林保險發展緩慢。森林保險賠償是銀行化解貸款風險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省森林保險工作還未全面鋪開。
目前我省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剛剛起步,尚處于評估人員培訓階段。市場上完全符合規定的評估機構數量過少,且收費標準過高,尤其是評估結果的公允度和權威性等還不能得到金融部門的充分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的進度和積極性。
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應充分考慮林業產業尤其是造林業所具有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于一體且隨著時間推移其經濟價值呈不斷升值趨勢的特性,以及國家扶持林業產業發展所采取的財政貼息、森林保險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林業貸款經濟資本占用系數考核體系,專門設立有利于激勵林業產業發展且符合林業生產經營特性和實際需求的林業信貸產品,包括種苗、造林、撫育、采伐等林木生產全過程的專項貸款種類,造林項目貸款期限依據項目建設期確定,貸款利率采取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
引導、規范林權交易行為,推進林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面向社會的林權交易和信息發布網絡平臺建設,使林權流轉盡快與要素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提高林權流轉變現能力。加強林權流轉和林權抵押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包括林權證主要內容、林權抵押登記狀況等在內的全方位林權管理信息化服務體系,以便于銀行部門及時查詢確認辦理抵押登記林權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切實解決銀行作為林權抵押權人的后顧之憂,為全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創造良好的必要條件。
進一步明確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設立的相關管理機構、設立條件和相關程序,加大評估人員培訓力度,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充分考慮林權抵押貸款的實際需求與可操作性,切實提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可信度與權威性。
推行公平普惠的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逐步提高保險賠償標準。在現有的以一定行政單位組織形式統一投保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面向單個企業和農戶的保險業務,有效增強林業生產經營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林業貸款在信貸融資市場的弱質性,客觀上要求通過財政貼息方式有效解決林業貸款利率高的問題。通過財政貼息,一方面可以有效滿足林業貸款銀行的盈利性要求和起到一定的風險緩釋作用,有利于調動銀行發放林業貸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林業生產經營者的高利率經濟負擔,有利于調動起林業生產經營者利用林業貸款發展規模化林業、集約化經營的積極性,有力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F326.23
A
1002-2724(2016)05-0117-03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