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
摘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對象、特點、人員組織、機構設置、技術與方法、成果以及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等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重溫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調查研究思想,仍然能夠從中得到一些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調查研究思想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7)01-0033-04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十分重視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并且在多篇重要著作、講話和報告中都探討了這方面的問題,逐步形成了富有鮮明特色的調查研究思想。可以說,調查研究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進入21世紀,重溫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調查研究思想,對于我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啟示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調查研究問題一直都十分重視,并從理論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闡述。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查閱和梳理,我們可以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毛澤東從四個方面對調查研究重要性作了論述。一是有助于對當地情況的了解。毛澤東認為,只有進行調查研究,才有可能了解當地的真實情況。1941年3月和4月,他在《農村調查》的序言中明確指出:“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對于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具有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最基礎的知識。”在這里,毛澤東不僅指出了了解當地情況離不開調查研究工作,而且還闡明了調查研究必須以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二是可以推動革命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毛澤東在多篇重要著作中闡述了調查研究對于革命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性。早在1930年5月,他在《反對本本主義》這篇重要著作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么,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這是從反面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給予了深入的分析。1931年1月26日,毛澤東在《興國調查》前言中又明確指出:“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符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過去紅色區域弄出了許多錯誤,都是黨的指導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緣故。所以詳細的科學的實際調查,乃非常之必須。”很顯然,這是在結合革命根據地的歷史狀況來闡述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又著重指出:“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在這里,毛澤東將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到了事關黨的作風建設的高度。可以說,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都與調查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三是能夠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工作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他在兩篇重要著作中以革命導師為例具體地論證了他的這一重要觀點。例如,1941年9月,他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主義。”1942年2月,他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馬克思在實際斗爭中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概括了各種東西,得到的結論又拿到實際斗爭中去加以證明,這樣的工作就叫做理論工作。”從上述毛澤東的闡述中不難看出,進行調查研究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有助于在時事問題研究上得到正確的結論。毛澤東認為,要做好對時事問題的研究,也離不開調查研究工作。他在1939年10月1日就曾明確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或者說‘研究時事問題須先詳細占有材料,這是科學方法論的起碼一點,并不是什么‘狹隘經驗論。”很顯然,毛澤東對時事問題的研究在方法論上同教條主義者是截然不同的。
(二)調查研究的對象
在調查研究的對象上,一方面,毛澤東認為,農村或城鎮中的各個階級是調查研究的對象,通過調查研究能夠掌握他們當時的真實狀況。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這篇重要著作中明確指出:“作為我們社會經濟調查的對象的是社會的各階級,而不是各種片段的社會現象。”另一方面,他又認為,針對農村或城鎮中某一階級的調查研究工作應當盡可能地細化和深入,即應當分階層做好相應的調查研究工作。1930年5月他在《反對本本主義》的第五部分中就闡述了這一觀點:“舉例來說,我們調查農民成分時,不但要知道自耕農,半自耕農,佃農,這些以租佃關系區別的各種農民的數目有多少,我們尤其要知道富農,中農,貧農,這些以階級區別階層區別的各種農民的數目有多少。”正是在對農村和城鎮各個階級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才制定了正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三)調查研究的特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具有基層性和長期性的特點。1941年9月他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就明確地指出:“我們的調查工作要面向下層,而不是幻想。同時,我們又相信事物是運動的,變化著的,進步著的。因此,我們的調查也是長期的。”同時,他還認為,調查研究并不只是黨的領導干部的事情,它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對此,他在《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中明確地指出:“除中央及各地的調查研究機關外,必須動員全黨、全軍及政府之各級機關及全體同志,著重對于敵友我三方情況的調查研究,并供給上級調查研究機關以材料。”
(四)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和調查研究機關的設立
一方面,毛澤東認為,要想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做好調研人員的組織工作,并組成自己的調研隊伍。例如,1930年10月底,他在興國進行調查研究工作時,就“找了傅濟庭、李昌英、溫奉章、陳偵山、鐘得五、黃大春、陳北平、雷漢香八個人開調查會”。另一方面,在調查研究機關的設立方面,毛澤東認為,為了做好調查研究方面的工作,必須在黨和政府內部設立相應的機關。對此,1941年8月他在起草《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一文中就明確指出:“(一)中央設置調查研究機關,收集國內外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為中央工作的直接助手。(二)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獨立區域的區黨委或省委,八路軍、新四軍之高級機關,各根據地高級政府,均須設置調查研究機關,收集有關該地敵友我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為各該地工作的直接助手,同時供給中央以材料。”從毛澤東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在革命戰爭時期,從中央到地方應當設立專門的調查研究機關,以推動中央和地方其他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調查研究的技術和方法
毛澤東認為,要想達到預期的調研目的和效果,自然離不開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尤其是離不開正確的技術和方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在多篇著作中探討了這方面的問題。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這篇重要著作中的最后一個部分探討了調查的技術問題,仔細分析了開調查會時的調查技術、調查綱目的確定、調查研究的深入、親自做調查研究、自己做好記錄等方面的內容。1931年1月毛澤東在《興國調查》前言中指出:“下面的材料是這樣得來的:由我提出調查的綱目,逐一發問并加討論,一切結論都是由我提出得到他們八個同志的同意,然后寫下來的,有些并未做出結論,僅敘述了他們的答話。”實際上,這是對開調查會這種調查研究的技術進行了比較簡要的描述。1941年8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中列舉了7種收集材料的方法,即收集敵、友、我三方的紙質材料,邀請有經驗的人開調查會,在農村和城鎮對相關階級和階層生活狀況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調查,利用干部會和代表會收集材料,撰寫名人列傳,個別口頭詢問,收集和研究縣志、府志、省志和家譜。1941年9月毛澤東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探討了對立統一、階級斗爭、分析、綜合、詳細地占有資料、抓住要點等調查研究的方法,而且列舉了對延安的調查、馬克思撰寫《資本論》、對中國農村各階級的分析、西安事變前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等為例來比較詳細而生動地介紹這些方法。同時,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還介紹了調查研究的技術,主要包括開調查會、尋找調查的典型、收集和整理材料、使對方說真話等。
(六)調查研究的成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報告和專著是調查研究的主要成果。一方面,他先后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3)、《尋烏調查》(1930.5)、《東塘等處調查》前言(1930.11)、《興國調查》前言(1931.01)、《長岡鄉調查》(1933.11)、《才溪鄉調查》(1933.11)等調查研究報告,其主要內容是當時中國的農民革命運動。其中,《尋烏調查》是毛澤東同志篇幅最長的一篇調查研究報告,著重介紹了尋烏當地的政治區劃、交通狀況、原來的土地關系和當時的土地斗爭狀況,反映了毛澤東調查研究中全面深入細致的風范。另一方面,1941年毛澤東還在延安出版了《農村調查》一書,這本書既包括在尋烏、興國、東塘、木口村、長岡鄉、才溪鄉等地調查的材料,也涵蓋了贛西南土地分配情況、分青與出租問題、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田后的富農問題、兩個初期的土地法等方面的內容。
(七)領導干部應當帶頭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認為,雖然調查研究工作是群眾性的工作,但是黨的領導干部應當帶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對此,他在多篇講話、報告和著作中都強調了這一點。1940年9月他在《關于調查地主資產階級和國民黨軍官的通知》中,要求周恩來、葉劍英、李克農、饒漱石等黨的高層領導做好調查研究方面的工作。為了推動領導干部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毛澤東認為,應當做好這方面的教育工作。為此,他在《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中指出:“向各級在職干部與訓練干部的學校,進行關于了解客觀情況(敵、友、我三方)的教育。鼓勵那些了解客觀情況較多較好的同志,批判那些尚空談不實際的同志;鼓勵那些既了解情況又注意政策的同志,批判那些既不了解情況又不注意政策的同志。”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啟示
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一直重視調查研究工作,而調查研究“對于他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對于他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起了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重溫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調查研究思想,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能夠從中得到以下幾方面的重要啟示:
其一,經常性的調查研究工作是新時期各級領導干部做好本職工作所必需的。毛澤東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要想做好本職工作,尤其是在政策的制定和決策的做出時,必須首先做相關的調查研究工作,全面地掌握當前社會的情況。而且在實踐中,毛澤東本人也是調查研究的實干家。這就啟示處于新時期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尤其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為了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應當定期抽出一定的時間到農村、城鎮、廠礦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形式主義,盡量地輕車簡從,多與當地的群眾接觸和交流,以便能夠了解到人民群眾真實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并虛心聽取人民群眾對目前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真實態度、意見和建議。這是就某一地方而言,應當將調查研究作為各級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來看待。就全國范圍來說,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計劃和規劃時,中央應當組織開展好全國范圍內的分門別類的調查研究工作,將計劃和規劃建立在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不管是地方性的調查研究,還是全國性的調查研究,都應當力求形成相應的研究成果——調查研究報告或者理論性的文章。
其二,調查研究考核應當成為對領導干部進行年度考核的主要方面之一。對干部的考核涉及到道德水準、工作態度、工作業績等多個方面,調查研究考核應當成為各級領導干部業績考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各級領導干部進行業績調查研究考核時,應當主要考核他們從事調查研究的時間、次數和調查報告的撰寫質量等幾個方面,考核應當采取資料審核與答辯詢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便能夠真正考核出各級領導干部自身調查研究方面的實際水平。在進行這方面的考核時,應當參考他們本年度政策與決策制定時的相關情況,以核實調查研究與政策出臺和決策做出之間關聯度的高低,盡量避免應付考核而做調查研究的形式主義的作風。可以說,通過調查研究的考核,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黨和政府制定政策與做出決策的質量和水平。
其三,調查研究應當是深入細致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認為,要想制定出好的政策和做出正確的決策,就必須對與政策和決策密切相關的階級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切實掌握這些階級內部每個階層的具體情況。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社會內部的階層更加多樣化了。在這一時期,黨和政府在制定和出臺有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之前,首先應當做好與之相關的調查研究,全面地把握社會內部各個階層真實的生存和發展狀況,注意征詢他們對即將出臺的政策和做出的決策的意見和看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政策和決策的偏頗之處,使得改革開放的成果能夠真正地惠及到廣大的人民群眾。
其四,應當組織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好相應的教育活動。具體而言,教育活動主要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應當做好唯物史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切實提高他們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唯物史觀的教育,主要讓各級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關于唯物史觀和群眾路線的論述,使得他們進一步明白堅持執政為民和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應當做好有關調查研究理論知識的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對調查研究重要性的認識,并使各級領導干部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調查研究隊伍的組織、基地的建設、調查研究的技術與方法、成果的表達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為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這方面的教育活動應當結合案例分析——對調查研究報告的分析進行,在調查研究報告的學習中,尤其要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加強對《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的學習,從而真正掌握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精髓和靈魂。
責任編輯 何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