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季慕寅
摘 要:高職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的順利開展一直是困擾相關涉農職業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該文結合當前涉農專業頂實習的現狀,明確指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環節,深入闡明了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的建立,為提升農林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作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農林類;頂崗實習;標準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5-0138-03
Abstract:To carry out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fessional post practice smoothly or not is an issue plaguing the reform of man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practice,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elucid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fessional post practice standards,making a useful exploration to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Professional post practice;Standard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獨立的教育類型已經進入了緊密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階段,以基于職業崗位的、參與真實工作過程實踐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教育領域得到普遍的認可。在這種模式下,近一年時間的頂崗實習過程成為高職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
“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載體,將學校所學和企業工作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但是,就高職院校而言,雖然近年來在頂崗實習方面作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但由于所處地域、所屬專業等特殊性及其他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頂崗實習工作的實際開展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在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過程中,鑒于許多現實問題的出現導致學生的頂崗實習無實質內容,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農林類專業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的人才培養質量。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高素質的農林技術人員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源泉,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何提高農林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培養大量適應社會需求的農林類技能型人才,是涉農高校的基本任務。因此,如何建立高職涉農專業頂崗實習的標準,構建有效機制,強化頂崗實習的功能,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從而促進農林類專業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培養高水平技能型農林類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涉農高職院校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
1 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的現狀
1.1 受制于農林類行業企業現代化、規模化程度 眾所周知,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所擁有的戰略地位,現代農業產業勢頭強勁,但是目前我國農業行業企業的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許多涉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相對艱難,更多是依靠政策的扶持。而頂崗實習是高職學生學習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關系著學生技能的培養,企業是頂崗實習的大舞臺,企業比學校更能掌握學生頂崗實習的情況,所以涉農企業的發展、態度和觀念決定著農林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效果。
1.2 缺乏個性化的教學大綱 在學生頂崗實習之前,學校都會印制頂崗實習指導手冊,其內容大致相似,就是通過對學生的各種要求,以保證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但農林類專業因其專業特色和實習企業和崗位的特殊性,需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制訂完善相對特殊的實習教學大綱并對學生進行系統培訓指導,促使學生了解、熟悉頂崗實習的相關規定和制度,而往往缺乏這樣的個性化教學大綱。
1.3 管理不到位 農林類行業企業一般地處城郊或遠離城市的所謂邊窮地區,學生被送到實習企業之后,學校難于管理到位,甚至是有學生是自己找聯系的實習單位,學校基本無法跟進管理。
1.4 教師指導不到位 經調研,現在的學生頂崗實習一般有兩位指導教師,一位是企業教師,另一位是校內專任教師。校內教師只是負責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統計學生的頂崗單位;企業指導教師基本就是形同虛設,就是掛名而已,沒有起到實際指導作用。校內外指導教師缺乏良好的交流溝通,導致對學生頂崗實習指導不到位,甚至缺乏指導。另外農林類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也是目前涉農高職院校急需加強的地方。
1.5 “三有三無”成為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常態 農林類企業數量規模、管理者水平、創新意識、技術能力和安全生產防范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直接導致農林類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常常出現“三有三無”的頂崗實習常態:即有頂崗,無輪崗;有粗暴管理感受,無職業素養培養;有安全生產風險,無實習權益保障。這樣,在較低管理水平下的長期單一重復勞動,驅使實習學生的情緒化現象嚴重,技能水平呈現扁平化。
1.6 規范化考核評價體系欠缺 目前,頂崗實習學生的評價主要由實習企業給出評定結果,其評價差異性基本無法體現,而指導教師的評價主要則是基于學生是否存在重大違紀現象,如無,就依靠主觀印象給予評價,學生一般都可以通過頂崗實習的考核評價。這種現象在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中體現較多。
2 加強高職農林類頂崗實習的對策建議
2.1 完善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教學大綱 頂崗實習教學大綱是指導農林類專業學生完成頂崗實習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標準要求,結合農林類專業特點、崗位需求、職業定位等方面內容,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頂崗實習全過程,從實習的性質、進度安排、崗位要求、時間安排等方面系統規劃完善教學大綱,學生在它的指導下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通過分析研究,頂崗實習教學大綱應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專業大綱,一類是綜合大綱,內容可包括:實習目的及基本要求、基本內容和任務、頂崗實習環節和要領、頂崗實習的形式、頂崗實習的指導要求、成績評定等。完善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大綱是建立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的核心之一。
2.2 以職業教育集團實現涉農企業資源整合,開創校企合作新機制 職業教育的大發展越來越需要各類職業教育集團的推動,因此,今后要優化集團內部涉農企業資源,制訂集團準入方案,集團內部實現師資、技術等資源共享,并積極拓展新的農業行業企業加入集團。借助職業教育集團平臺,結合區域特色產業,涉農專業與行業企業、農業產業園區及示范基地、農村合作社等共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融知識、技能和素質于一體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涉農行企資源整合,開創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新機制。建立涉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責任分擔機制,明確實習企業、學生、學校在頂崗實習中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實習的進行和中止制訂準確的評判依據。
2.3 頂崗、輪崗、職崗貫通,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的“三有三無”常態和扁平化的技能水平嚴重影響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因此,需摒棄原有頂崗實習的計劃的崗位安排,與涉農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反饋。在頂崗實習標準中鮮明指出頂崗實習、輪崗實習和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在涉農的企業全部實習期間,在企業的關注下,以培訓教育為突破口,從企業文化、安全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提升職業素養,從首次實習崗位的學習、熟練,拓展到不同崗位的實踐訓練,以達到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來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扎實提升實習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此環節,校企雙方須深度融合,密切關注學生的頂崗實習動態,及時協調解決實習學生工作、生活及思想上出現的問題。
2.4 建立動態監控與職業素養并重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 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的關鍵環節為有效評價實習效果。因此,需建立動態監控與職業素養并重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生頂崗實習考核的量化標準。主要包括:企業選擇、企業文化、安全生產、工藝流程、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等考核評價;頂崗實習考核鑒定表、頂崗實習動態考核記錄(可借助學校高水平數字平臺建設實現全程跟蹤);以及引入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考核測試成績作為評定依據。例如:某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學生在養殖場從事動物防疫檢疫崗位實習,則在完成基本的考核要要求后,須從農業行特有工種職業技能考核題庫中抽取一套動物防疫檢疫員高級工的試卷進行測試,并將成績計入頂崗實習總成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技能考核鑒定放在頂崗實習的最后一個月進行,將學生的頂崗實習效果與技能考核鑒定有效銜接。
2.5 以高水平農林師資團隊,推行校企雙導師或駐點管理模式 頂崗實習標準的踐行,最終落實到位的是校內外指導教師對實習學生的共同管理,即校企雙導師管理,或者校內教師的駐點管理。以實施農林類頂崗實習標準為根本目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符合農林類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和傳幫帶”的方式,積極拓寬教師能力提升渠道,優化專職兼師資隊伍建設,健全促進教師發展的管理制度。落實涉農企業技術人員和校內專業教師 “雙師指導”,解決校內教師赴企業駐點管理頂崗實習學生的后顧之憂,促進校內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校內外教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根據農林類頂崗實習大綱的具體要求,推進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引導學生在實習崗位的成長,成材,對雙導師或駐點教師進行量化考核。校企雙師將企業參與校內實踐教學前移,將學校參與頂崗實習延伸,形成學校教育與企業師傅帶徒教育的有機結合。
3 結語
探索建立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標準,是依據農林類專業特點,農林類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為基本要素,將創新創業教育全程貫穿實習大綱,科學有效的將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時間、目標、崗位要求、技術技能、崗位輪換等方面與學生能力素質提升相關的要素細化、量化,并將創新、創業理念貫穿于頂崗實習全程(農林類專業創業位點較多),對于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的關鍵節點重點指導和掌控,形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夠有效執行的標準體系,從而指導省內農林類專業頂崗實習工作高水平的開展,對于提升農林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具有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舵.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J].教育探索,2007(9):134-135.
[2]劉榮紅,崔海軍.校企合作“三位一體”實習模式研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108-110.
[3]童衛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系統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2(05):102-104.
[4]吳紅,冷士良,徐冬梅,等.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頂崗實習一體化模式的構想[J].煤炭高等教育,2009(06):110-111.
[5]張全國,何松林,宋安東,等.實施綜合改革工程培養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J].高等農業教育,2013(7):3-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