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冰+劉淑玲
摘要:化學實驗教學與化學理論教學建構起化學教學的整體內容,即化學教學所要達成的目的依賴這兩方面的內容去實現。化學理論教學是化學抽象教學知識的記憶性積淀,化學實驗教學是對化學理論的求證求解,會讓學生將習得的理論應用于探究具體問題的實踐之中,是高中化學教學中需要重視的內容。
關鍵詞:高中 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理論 求證求解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204-01
化學是自然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學科,是人類探究物質結構與變化規律、研制新物質的一門科學,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學科乃至新興學科——信息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生命科學和空間技術等研究的工具性學科。若將化學教學做兩分法解剖,其一為理論教學,其二為實驗教學,二者共同架構起化學教學的基本樣態,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學生對化學知識和能力的積淀。那么,從化學實驗教學說來應該怎樣的求取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完善實驗教學方式
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對規范性操作的要求較高,僅僅依靠教師的課上演講很難保證教學效果。而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將精美的畫面和風趣的動畫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通過直觀、形象又富有趣味的動畫或視頻方式將枯燥、復雜的實驗操作技能完美地表現出來,使課堂氣氛既愉悅又活躍,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實驗的規范性操作和基本實驗技能。除此之外,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幫助演示一些實驗儀器和試劑較為昂貴、操作較為復雜且不宜控、實驗過程危險性和毒害作用較高的實驗操作。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演示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知識,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更得心應手地進行實際實驗操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分析化學的實驗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二、培養實驗操作技能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獲得準確實驗結果的基本前提是對操作要求的嚴格規范,由此,應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強化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的實驗能力得到提高。教師應秉承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出現的錯誤,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實驗操作知識體系。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檢查學生對實驗規范操作的基本掌握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教師要指導學生對實驗產生的現象和數據進行規范記錄,教師還要及時備份學生的實驗數據,防止學生進行篡改,以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積極開拓第二實驗課堂
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在加強課上實驗教學的同時,應當在課下時間對學生開放實驗室,開拓學生的第二實驗課堂。教師可聯系生產、生活實踐,設計可行性實驗,并將其引入到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之中,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日后的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興趣小組,結合化學處理及檢測技術,就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查閱文獻資料,開展調研,引導學生設計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通過對實際課題的研究與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開展文獻調研、獨立進行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聯系當地環境、藥品及農產品質量檢驗局等部門,組織學生參與各部門檢測人員的實際樣品測定工作,使學生通過參與了解實際操作的完整檢測過程,學習到各種樣品的實際采樣方法,掌握各種分析儀器的選取原則及操作方法,并了解制訂實驗方案及分析常規項目的方法。通過開展第二實驗課堂活動,學生既熟悉了分析化學實驗在實際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規定,又體會到了其對于實際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的更深層認識。
四、合理實驗考核方式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引入科學、適當的考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質量。實驗教學的考核重點應當放在課前實驗預習、課上實驗過程和課終實驗結果三個方面,各部分所占分值應當按照20%、30%和50%分配。教師還應當重視學生第二實驗課堂的表現,正確分配考核中第一實驗課堂與第二實驗課堂所占分值,可參考80%、20%的比值。對于第一實驗課堂學生表現情況的評判,教師應當從預習情況、實驗表現情況、實驗報告的規范性及準確性等方面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于第二實驗課堂學生表現情況的評判,教師應當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科研思維和具體情況,以及所提交實驗論文的撰寫情況等方面來綜合評價。考核方式的合理設置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從被動型學習方式向獨立、思考、探索型學習方式轉變。
參考文獻:
[1]高明慧.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分析實驗室,2007, 26(z1):245-247.
[2]夏彬彬.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改革,提高教學效率[J].科技信息,2010(4):304-306.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