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詠梅
摘要:通過以人力資本視角對有關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長的文獻梳理,結果表明,人力資本投資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而人口老齡化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在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時,其對人力資本投資有正向影響,在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時,其N-z.~資本投資有不利影響。鑒于此,我們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等方法來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經濟增長。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人力資本;經濟增長
一、引言
21世紀可以說是全球老齡化的世紀,根據2010年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發布的數據,2069年,發達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1%,平均五個人中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預計2050年將達到33%;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低于發達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平均為8%,預計2050年達到20%。由此可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21世紀都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勢,我國自然也不能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要快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2009年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2%,未來這一比例將快速上升,預計2050年將達到31%,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當。同時,我國的經濟增速放緩,2015年GDP增長率為6.9%,創近20年來的新低。顯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兩大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二者之間又相互影響,因此,現階段厘清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十分復雜,其影響經濟增長的途徑亦有很多,篇幅所限,筆者將從人力資本的視角探討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并試圖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以期在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2000年的中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0.3%,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此后,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22億,占總人口的16.1%,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44億,占總人口的10.5%。可見,中國的老齡人口數量龐大,是世界上唯一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并且,老年人口增長速度較快,我國人口結構由成年型變為老年型進入老齡社會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發達國家實現同樣的轉變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除了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增長迅速外,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還存在以下特點:其一,未富先老;其二,農村老年人比例高于城市。
三、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十分復雜,人口老齡化可以通過儲蓄、勞動力供給、人力資本等途徑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筆者將僅從人力資本角度探討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新經濟增長理論和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人力資本而非物質資本,特別是在21世紀,人力資本更是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而人口老齡化對人力資本投資亦有影響,鑒于此,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對人口老齡化、人力資本投資、經濟增長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人力資本的形成源于私人人力資本投資和社會公共財政支出,人口老齡化對這兩類支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又有怎樣的關系?下文我們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來回答上述問題,并試圖尋找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經濟增長的對策。
(一)人口老齡化與私人人力資本投資
Fougere&Merette(1999)運用同時考慮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內生增長模型,模擬研究了7個OECD國家1954-2050年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人口老齡化會刺激未來的后代增加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緩解人口老齡化對人均產出的負面作用。在Fougere&Merette的模型中,人口老齡化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促進私人人力資本投資:其一,老齡化帶來的儲蓄的降低使物質資本的投入產出下降,促使人們減少物質資本投資,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其二,在假設現收現付養老制度所需的養老金全部來源于工資收入稅的基礎上,人口老齡化會促進年輕人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削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Cipriani&Makris(2006)運用考慮了預期壽命因素的世代交疊模型來考察預期壽命與私人人力資本投入的關系,他們認為,人均人力資本提高會提高5"A的預期壽命,當壽命延長后,人力資本投入也會進一步提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總之,理論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會刺激私人人力資本投資。
(二)人口老齡化與公共教育投資
與私人人力資本投資不同,老齡化對公共教育投資的影響較為復雜。Zhang&Zhang&Lee(2003)在公共教育財政支持資金來源于工資收入稅的基礎上,對成年人死亡率與公共教育投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成年人死亡率與公共教育投資之間呈非線性的倒u型關系;從高死亡率開始下降(如發展中國家),死亡率下降的凈效應是促進經濟增長;但從低死亡率再下降(如發達國家),死亡率下降的凈效應是減緩經濟增長。Gradstein&Kaganovich(2004)在考慮了社會對教育投資愿意的模型中得到了與Zhang&Zhang&Lee(2003)不同的結論。壽命的延長會產生兩種影響,老年人由于無法分享教育投入的產出,將反對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而青年人會在未來享受教育投入的收益,將強烈支持教育投入,兩種力量綜合,支持的力量會大于反對的力量,人口壽命的延長會使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增加。總之,人口老齡化對公共教育投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三)我國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新經濟增長理論和發達國家經驗都表明,人力資本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那么中國的現實是否如此呢?近年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受到教育支出和機構培訓等人力資本因素的影響。王弟海(2007)對人力資本的經濟效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其對經濟的長期增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這種促進作用在健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更為明顯。蔡防和都陽(2000)、楊建芳等人(2006)的研究均發現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姚先國和張海峰(2008)的研究表明,平均教育年限上升1年,經濟增長率將會平均增加155%。不難看出,人力資本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
四、結論與致策建議
筆者從人力資本的視角梳理了有關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文獻,結果表明,其一,人口老齡化影響人力資本投資的作用機制是不確定的,在成人死亡率較高時,死亡率下降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在成人死亡率較低時,死亡率下降可能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其二,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可以帶來經濟增長率的上升。綜合上述結論,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其一,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人力資本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因此,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教育投資,發揮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Pecchenino&Pollard(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應把給予年輕人的教育財政支出轉移到老年人社會保障中,年輕人教育資源的增加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福利水平。通過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增加社會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以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下降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時,還應增加對教育資金的監管,提高教育資金的利用效率,合理分配教育資源。
其二,充分利用好老年人人力資源。我國的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而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4.83歲,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具備工作能力,特別是一些高學歷人才,他們的工作時間只有約30年的時間,這顯然造成了老年人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經濟增長,我國應充分利用好老年人力資源,具體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彈性退休政策;對于教育、醫療等高學歷人才較多的行業可以適當地延遲退休,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其二,提供老年人再就業支持,包括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老年人權益,為老年人再就業提供咨詢、培訓服務等。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