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麗
摘要:貸款基礎利率定價是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由央行推動的一種貸款利率定價機制,對商業銀行適應利率市場化、建立完善市場定價機制有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推進LPR定價的相關建議是:適當考慮擴大報價行范圍,加強金融機構層面應用LPR力度,擴大應用范圍;建立完善基于LPR的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定價機制,提高LPR的產品覆蓋度;提高LPR定價的信息披露水平。
關鍵詞:利率;定價;貸款基礎利率
一、什么是LPR定價
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指金融機構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以此為基礎通過加減點確定,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在貸款業務中推行LPR定價作為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許多國家的選擇。
(一)LPR的國際經驗
美國在大蕭條時期由《華爾街日報》倡導推動形成其貸款基準利率,共有10家報價銀行,主要應用范圍為中小企業貸款及零售客戶的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等。美國的LPR始終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同步自發性聯動;香港從1971年開始實行LPR定價,匯豐、渣打、花旗、恒生等銀行均為報價行。通常匯豐調整,其他銀行跟進,與其保持一致。2005年,香港市場分化為大P與小P,至今,小P一直比大P高25個基點。目前,香港金管局(HKMA)在其網站上公布大P,與HKMA公布的貼現利率的波動性趨勢基本一致,香港的按揭貸款通常以最優惠貸款利率減點或Hibor加點的形式定價,中小企業商業貸款基本都以最優惠貸款利率定價。日本從1959年開始引入LPR定價,其價格分為短期和長期,從1989年開始,日本央行公布瑞穗銀行等6家商業銀行短期Prime Lending Rate最高、最低及平均值及瑞穗實業銀行的長期Prime Lending Rate。大型企業貸款轉向參考Tibor、Libor定價,中小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及消費貸款等仍使用Prime Lending Rate作為定價基準,2001年開始,與央行隔夜拆借目標價差穩定在137.5個基點。印度央行從1994年開始要求各商業銀行發布最優貸款利率,2004年,取消其作為貸款利率下限的規定,并要求商業銀行發布基準最優貸款利率作為貸款定價參考。2010年7月,印度央行引入基礎利率體系,即商業銀行自行公布Base Rate,本行所有貸款利率都不得低于該利率(個別類型貸款除外)。幾乎所有的貸款仍以BaseRate作為定價。
(二)我國推行LPR.的過程
1987年我國央行首次嘗試貸款利率市場化,2004年10月取消貸款上限、實行下限管理,2013年7月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2013年9月,央行支持召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明確了自律機制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并通過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指引》。2013年10月25日,自律機制發布《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規則》,由報價行正式報價,并通過指定發布人(即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開發布LPR利率,在央行基準利率退出市場之前,LPR將會與基準利率并行。
(三)LPP,.定價對商業銀行的好處及適應利率市場化的優勢
從國外的推廣經驗看,實行LPR定價,可以促進定價基準由中央銀行確定向市場決定平穩過渡,提高金融機構信貸產品、自主定價能力,減少非理性定價行為,維護信貸市場公平有序的定價秩序,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機制。從商業銀行端而言,由于LPR定價實行LPR加減點方式,相比人行基準利率采用以上下浮比例作為乘數的方式,在利率調整期,貸款利率上下波動對銀行實際執行利率的影響會相對小一些。
二、推行LPR定價的現狀
(一)報價行主要為全國性銀行
自2013年開始實行LPR,報價行一直為工、農、中、建、交、招商、中信、興業、浦發共9家銀行,這9家銀行均為上市銀行且為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根據2016年6月公布的年報,9家報價行貸款總額約占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的52%;從報價情況看,各家行的報價基本形成以四大行報價為中樞上下浮動的局面,交通銀行報價最高,為4.3283。
(二)LPtk利率與央行基準利率基本趨同
下表為自2013年LPR推出后,LPR利率與央行一年期利率、一年期shibor值的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推行LPR至2014年底,市場公布的LPR值與人行基準利率保持了30個BPS的差距,2014年后人行基準利率調整后,LPR調整幅度低于人行基準利率調整幅度,與人行基準利率的差距縮小到5BPS。
(三)LPR覆蓋面
從LPR價格運用情況看,目前各銀行的運用上進度不一,對公貸款運用較多,對私貸款運用較少;一般是三年以內的貸款使用較多,長期限使用較少,以某商業銀行為例,其使用LPR報價的貸款約占其新發放貸款額的70%,且主要運用于三年期以內貸款中,對三年期以上的貸款運用LPR定價較少。
三、商業銀行推行LPR定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于LPlL定價的客戶和產品覆蓋度仍需提高
從目前的推廣情況看,LPR定價主要僅限于九家報價行,且在報價行也是在短期限的貸款中運用居多;此外,在商業銀行的產品應用中,LPR更多地是運用在貸款產品的定價中,在其他資產類業務如同業業務、資產管理類業務中運用較少;在客戶端,盡管LPR是各報價行根據其最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計算得出的,而在實際上,各銀行的最優客戶通常是AAA級或大型客戶,在基準利率的選擇、議價等方面具有主動權,這類客戶反而更多地選擇以人行基準利率定價。
(二)LPR.價格體系與現行商業銀行貸款結構如何契合的問題
目前LPR報價體系以一年期進行報價,而從金融機構貸款的結構看,截止2016年8月末,全國金融機構貸款總額942 623.22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588 969.55億元,中長期貸款占比62.48%,從2005年以來,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占比一直高于50%(中長期貸款占比較高有個人住房貸款期限較長、且近年來增長較快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如何將LPR體系與本身的貸款結構相適應的問題,需要構建合適的收益曲線來滿足長期限貸款如何在定價時加、減點的問題,特別是在個人住房貸款的應用上,其期限通常更長、且個人客戶眾多,如何針對每個客戶確定其加減點,是商業銀行在推廣應用LPR定價時面臨的問題。
(三)LPR定價信息披露和商業銀行定價偏離度問題
LPR推行以來,在央行的指導下建立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并先后發布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指引》、《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規則》,對LPR報價情況進行管理;同時,為加強對報價行報價行為的管理,還針對報價行建立了《貸款基礎利率報價考評指標體系》,以從多方面對報價行報價行為等進行有效約束。但從信息披露的角度看,央行或自律機制還僅限于報價結果的披露,對LPR的實際運用情況鮮少見相關數據,無法全面掌握LPR在全量貸款中的運用;此外,從報價偏離度的角度,目前LPR也尚未完全發揮其基準利率的作用。所謂報價偏離度,是指報價行對最優質客戶貸款的實際執行利率與本行LPR報價價差的偏離度。.由考核期新發放的一年期最優質客戶(AAA級或等同客戶)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與本行當期LPR報價算數平均值的價差來衡量。從實際執行情況看,由于當前貨幣政策持續寬松、無風險利率下行、市場競爭等多種因素影響,造成商業銀行最優質客戶實際執行的一年期貸款利率通常低于LPR利率或人行一年期基準利率10%左右,銀行的報價與LPR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離。
四、進一步推進LPR定價的相關建議
(一)適當考慮擴大報價行范圍,加強金融機構層面應用LPK力度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間利率定價機制的成員不斷擴大,在很多地區已將地方性商業銀行納入當地自律機制的范疇。從擴大LPR應用范圍的角度講,建議可考慮將一些全國性的或業務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地方商業銀行納入LPR報價行的范疇,以逐步提高LPR定價的影響力。
(二)建立完善基于LPR的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定價機制,提高LPR的產品覆蓋度
定價機制的完善需要建立相應的成本分攤機制、風險識別和計量機制以及客戶細分機制等,目前大型的商業銀行基本都已開始建立了比較成熟的管理會計、風險管理、客戶管理系統,甚至著手建設了基于成本分攤、風險計量基礎上的資產、負債業務定價機制,地方商業銀行也都在建立或著手建立定價支持系統。為更好地實現LPR定價在短期和長期貸款以及其他新型資產業務中的應用,建議各商業銀行在完善內部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基于客戶、風險的合理定價,從而更好地實現貸款業務LPR計量的全覆蓋,提高LPR定價在全量資產業務中的應用。
(三)提高LPR.定價的信息披露水平
一是建議對全社會范圍內基于LPR定價的資產業務量進行披露,以更好地掌握、了解LPR業務推進范圍,同時也能起到激勵作用,引導更多的客戶、機構使用LPR作為定價基準;二是對商業銀行LPR報價的偏離度等進行披露,逐步體現LPR利率的校準作用,也對報價行的報價行為、市場競爭行為等進行更為有效的約束。
[責任編輯:文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