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齡蔚 曹伊
摘要:黃金作為抵御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全球各個國家不可或缺的戰略儲備資源。截止到2016年6月,我國黃金儲備量為1823噸,同比增長了370噸。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黃金儲備現有情況而研究未來我國增持黃金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儲備黃金過程中存在價格風險及交易和管理方面的弊端,提出了降低交易成本、加強交易監督手段、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黃金儲備;存在障礙;規避價格風險;完善管理
一、我國增持黃金儲備基本情況
現代社會中,黃金儲備作為構成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的一個重要板塊,大多數央行的國際儲備中都有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黃金留有貨幣與商品的多重屬性,也是現如今公認的避險保值相對最優儲備手段。盡管黃金非貨幣化;但由于其相對獨立且內在價值穩定,所以一直受各國熱捧,在其資產儲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因其人口基數大在黃金的生產和消費上一直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自2015年6月我國調查統計司重新更新黃金儲備數據開始,央行保持著每個月50萬盎司左右的增持速度穩步增長。截止到2016年6月末,我國現有黃金儲備5862萬盎司(約1823噸)。
從圖1可看出,我國的黃金儲備量上升幅度較小,說明央行對增加黃金儲備還是有所保留。截止到2016年6月,外匯儲備相較上年下降了5000億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間,黃金儲備增長了370噸。從總體來看外匯儲備的下降和中國的黃金儲備的增加是正相關的。我國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重十分小,僅有2.3%,與10%的國際黃金平均儲備水平也相差甚遠。而縱觀西方發達國家的黃金占外匯儲備比重,基本維持在50%到70%左右。說明我國的黃金儲備水平還有待提高,并且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二、我國增持黃金儲備存在的障礙
(一)價格風險較高
首先,黃金的交易價格主要由開采成本、運輸、保管等部分組成。黃金的開采工具與人力昂貴,開采困難使得成本居高不下,且黃金運輸復雜,步驟繁瑣,實物過重也導致運輸單位成本高。同時,我國每年需要向美國繳納一定的黃金保管費,實物成本的增加刺激了金價上漲。其次,黃金具有的保值增值特質與黃金價格也存在著緊密聯系。但在國內針對于黃金的保值增值的途徑較少,導致黃金的流動性低,阻礙了黃金保值增值的發展。最后,黃金衍生產品價格風險高。
(二)交易存在制約
首先,我國對黃金交易的監管尚停留在初級階段。198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作為專門監管黃金交易的法則被沿用至今,而且其中許多的條款已經被廢止。隨著黃金市場的快速興起,如果沒有約束其發展的法律規定,難免會有不法分子從中獲取利益,阻礙黃金市場的發展。其次,上海黃金交易所采用會員制,只有經過央行核準的從事黃金業務的金融機構以及具有良好資信的法人單位才具有交易資格,這也導致了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機會參與業務交易。最后,相比于大多數黃金交易所實行的做市商制度,我國缺乏專業的投資機構和交易平臺,這就造成了黃金交易的實時資訊不完整,主要體現在當國際金價劇烈波動時,國內的金價變動更新相對延遲。
(三)管理存在困難
首先,中國黃金的管理主要是依托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實行統一合作,沒有黃金管理局,專門機構的缺乏導致我國的黃金市場管理存在許多的漏洞。其次,我國現如今持有3.2萬億的高額外匯儲備,基數過大使得黃金儲備占其比量僅有2.1%。因為黃金儲備總量少、格局小,所以導致我國的黃金市場發展并不迅速。最后,黃金在我國并不是居民投資的首選目標,這就影響了黃金儲備量的增加。因為我國對居民持有黃金有嚴格的限制,居民想要購買黃金的途徑少、監管嚴、要求高、這就降低了民眾的購買愿望。
三、我國提升黃金儲備的對策
(一)有效規避價格風險
1.合理降低交易成本。黃金的市場價格主要由兩個成本決定,一是黃金的生產成本;二是黃金的相關成本。首先,金礦作為國有資產,可以實行更加高效的開發機制,并且適度擴大黃金開采規模。其次,金企可以與國外優秀礦產開采公司合作,引進先進的勘探技術,從源頭節約成本。最后,提高黃金企業人行門檻。黃金線上的企業越多,政府管理的相應成本就會增加。黃金的運輸和倉儲費用、人工和管理費等,都會影響交易的成本。所以政府可以成立審查小組對黃金企業的合規性進行審核,降低市場中違規行為的出現。同時規劃黃金運輸路線,力求將資源集中到最大化,從而節省不必要費用的支出。
2.完善保值增值策略。首先,我國可以將一部分黃金儲備拿出來轉化為人民幣對國內外的礦產企業進行投資或人股,將其每年開采出來的實物黃金作為投資回報。其次,也可以通過發展黃金租賃公司向出借人收取除本金之外的,以實物黃金作為其手續費來提高黃金的利用價值。最后,發展黃金期權衍生產品,政府可以通過黃金保值產品與黃金期權相結合的投資方式,利用期權的杠桿作用,從而在保本的基礎上獲得增值的機會。
3.有效利用衍生產品。首先,組建黃金投資小組,通過利用其專業知識在黃金市場中將投資組合發揮到最大化,利用投資不同黃金衍生產品進行優勢互補,從而有效地回避、轉移或分散全球經濟或政局不穩導致黃金的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其.次,在黃金衍生品上進行改革創新,將實物黃金與虛擬黃金相結合,利用商業銀行的中介性,在其開設一個單獨的黃金賬戶,當黃金價格波動大時,可以將賬戶上的黃金轉化成實物儲存于國庫;反之,當價格波動起伏小時,就只在賬戶上做黃金交易,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黃金儲備量,還能有效降低風險。最后,央行通過國內金融機構購買國外已開放成熟的黃金衍生產品,例如購買倫敦國際金融交易所收益較高但風險小的倫敦金,從而有效的增持黃金。
(二)逐步化解交易風險
1.加強交易監督手段
首先,我國黃金監管部門應全面清理黃金市場上相對滯后的政策規章,為投資者提供黃金投資的政策支持,同時也為市場創建一個安全可靠的成長環境。其次,構建以政府為主,人民為輔的監督機制。通過實行有獎舉報,設立黃金內線小組,從而全方位、多層次地對黃金交易進行監督管理。最后,對國外發達國家的交易監管模式進行學習。可以借鑒日本在黃金交易所內部設立自律性組織,以此保證價格波動相對合理,杜絕發生人為操縱而影響價格波動劇烈等情況;還可借鑒英國當局與其金融行業監管部門等相互配合,從而使倫敦金市保持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2.擴大交易業務范圍。首先,適度開放黃金市場,開展與黃金強國的業務往來,為未來中國黃金資源擴張打下有力的基礎。其次,如果可以將黃金合作計劃融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框架,設立黃金自由交易區,將內陸市場的黃金運送出去,那么通過依托于這條海上路線,不僅可以獲得與各國經濟合作的機會,還能使中國的黃金產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最后,中國的礦產企業可以對海外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投資或收購,從而將國外黃金資源投資到國內,從而提高中國的黃金儲備水平。
3.完善專業交易平臺。首先,要嚴格控制交易平臺的規范性,一方面要出臺有關的行為約束條例,另一方面要提高監管機構的威信力和執行力。其次,公開黃金交易操作,提供交易數據以方便投資者查詢,提高市場交易的透明度是吸引投資者投資的必要舉措。最后,大多黃金交易平臺是通過服務器項下的交易軟件進行交易,所以使用高速寬帶,提升服務器速度,從而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同時在交易軟件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從而使投資者得到更好的服務,也提升了我國黃金交易平臺的規范和標準。
(三)完善黃金儲備管理
1.成立專門管理機構。首先,成立黃金監管小組專門負責黃金的交易管理,小組成員由央行、證監會、銀監會專人組成。央行負責全面監管黃金市場,證監會、銀監會按照其職能對銀行黃金業務與黃金期貨業務進行監管。同時這個小組需要對國際黃金市場上的金價保持高度的關注,從而有針對性對黃金儲備進行管理,并且與國內外市場上相對可靠的黃金交易商進行信息分享與合作。其次,建立黃金法律糾紛處理小組,從法律專業人士和金融專業人士中進行成員選擇,在正式的法律文件出臺之前,專門針對各種交易糾紛以及處罰在黃金市場中鉆法律空隙的人,杜絕交易盲區。最卮,我國可以從國外引進一批優秀管理人才,利用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再結合我國黃金市場的特點,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策略。
2.優化黃金儲備規模。要優化我國黃金儲備規模,首先要減持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我國外匯儲備的最佳規模在2.2萬億到3.3萬億美元,黃金儲備的適度規模是2%~5%。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國可以適當拿出一部分外匯將其用于黃金儲備的購買和投資。不僅需要將黃金儲備的規模持續擴大,還可以利用現貨黃金等金衍生品使其投資規模具有多樣性。其次,加快非黃金附帶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非金產業,加強金銀冶煉中銦、鉍等貴金屬的提純精度,從而使礦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整合清理黃金資源,將純度不高的黃金重新冶煉提純,并且集中黃金產業優勢,提高黃金企業競爭力。
3.逐步實現藏金于民。首先,在不斷優化現有黃金期貨產品環境和規則的基礎上,可以設計多種個人投資者需要的黃金產品,比如黃金整存整取、黃金存儲計劃、黃金債券等。通過這種模式不但能做到藏金于民,而且還改善了市場上資金過剩的局面。其次,我國可結合國情發展做市商制度,可以開展培訓班和舉辦考試得到做市商人才,通過設立門檻從而規范做市商的交易行為。同時讓我國黃金市場與國際黃金市場接軌,從而使我國市場逐步成為國際化交易平臺。最后,利用黃金在稅收方面的優勢來吸引民眾投資黃金。黃金不同于股票等投資產品,無需繳納印花稅及其他易忽視的稅種,所以增加股票基金等產品的賦稅率,使民眾將資金投放于黃金市場,這樣有利于促進藏金于民的發展。
[責任編輯:文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