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張穎
摘要 針對貪賄案件舉報線索而言,主要有單位舉報、集體舉報和個人舉報三種形式,其中個人舉報的情況最為復雜,其真偽混雜的程度尤甚于其它舉報形式。個人舉報者的舉報動機和目的不甚相同,其舉報心態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舉報線索的真實程度。
關鍵詞 個人舉報 舉報心態 檢察機關
中圖分類號:B8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358
筆者結合近年來我院受理的部分個人舉報線索,對其舉報心態作一簡單分析,希冀能對貪賄案件舉報線索的審查和篩選工作有所裨益。
一、個人舉報者心態分析
(一)伸張正義
舉報人對貪污賄賂等腐敗行為深惡痛絕,不愿看到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受到侵害,出于伸張起義的目的,在掌握了一定的線索和證據后向檢察機關舉報,以求弘揚正氣,懲治邪惡,利國利民,這是正常的舉報心理,其中署名舉報者占多數。如某國企科研干部李某對單位科研管理人員劉某等人貪污挪用科研經費非常不滿,在掌握了一定的證據后向檢察機關舉報,并提供有關證據,在反貪工作中給予積極支持和配合,保證了案件的順利偵結,劉某等人被作有罪判決后檢察機關依法給予李某舉報獎勵。
(二)報復陷害
舉報人由于某些原因與被舉報人產生利益摩擦和沖突,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對立,明知對方沒有違法犯罪事實或者問題不大,卻故意捏造事實或者夸大、歪曲事實進行舉報,以解心頭之恨。從舉報實踐來看,被舉報人多是舉報人的上級領導或者有利害沖突的同事,有些舉報人是在沖突面前的失敗者或被舉報人批評處分過,卻又在人家屬下不敢明爭而只能暗斗,也存在舉報人出于嫉妒或為了向上爬,常會編造事實、羅織罪名向檢察機關舉報,試圖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這類舉報多發生在干部提拔調動的關鍵期,且署名舉報居多,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舉報心態。
(三)分贓不均
這類線索多系知情舉報,舉報人和被舉報人聯系緊密,多是與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定聯系,是低層次的參加者、獲益者,但是由于分得利益不均,因而心理失衡,產生個人恩怨,出于平衡利益的考慮向檢察機關舉報,想借此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如我院查處曾查處的某國企廠長、副廠長伙同會計、出納私設小金庫,共同貪污挪用公款大案,就是因為分贓不均,會計王某獲利較少,感覺吃虧較大,最后以魚死網破的方式向檢察機關舉報,在反貪部門調查階段,王某又急于立功贖罪,對自己和所了解的他人犯罪事實向檢察機關如實供述,牽出了這個貪污挪用窩案。總體上看,此類舉報線索具有較大的利用價值,舉報者本身就可以作為旁證,具有較高的成案率。
(四)將信將疑
有些舉報人對各種腐敗現象都恨之入骨,但對各種傳聞都信以為真,尤其看到本單位、本部門領導富了但又不知其生財之道,懷疑其來路不正,但又無真憑實據,明知舉報無實貨,便拼湊一些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害怕檢察機關追究其舉報不實的責任,多匿名舉報,出于試探心理。如舉報信中常見的如:“可能存在貪污受賄行為。”等等詞語最能表現其舉報心態。
(五)懼怕心理
受各種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不少個人舉報者懷有懼怕心理:怕舉報人后,被對方發現而遭報復;怕舉報后有關部門不受理被耽擱;怕官官相護,問題不查或查不深查不透,最后不了了之,甚至自己“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怕受人指責,被人說成賣友求榮;怕泄密,怕告密,自己被出賣等等。在舉報工作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匿名舉報,報紙拼字、電腦打字等現象都是其心態的表現。
(六)滿不在乎
這類舉報人對反腐敗斗爭認識程度不深,正義感差,內心責任感不強,一時心血來潮,將所了解和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向檢察機關舉報,同時又對查處結果不寄太大希望,在舉報工作實踐中常常表現為對檢察機關的各種處理結果,不甚感興趣,或者只圖知道結果就行,沒有積極配合和接受反饋的態度,可以看出其多是抱著無所謂甚至冷漠心態進行舉報的,其內心對舉報結果并無執著的追求,充分反映出其舉報目的的隨意性。
(七)教育挽救
這類個人舉報者多是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或在某種程度上與被舉報者有一定的關系或感情,不愿看到其走上犯罪道路,但又不能有效阻止其犯罪,出于關照心理想借助舉報的形式以檢察機關的力量對其進行挽救教育,制止其犯罪于萌芽狀態或防止其在犯罪的泥潭中越滑越深。在舉報工作實踐中,舉報者出于教育挽救的考慮,多只提供部分犯罪事實,構罪即可,故意隱匿被舉報人的大部分嚴重犯罪事實。
(八)立功贖罪
廣義上舉報應該包括同案犯的揭發,這類舉報線索多是同案犯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采取強制措施后,為爭取寬大處理,出于明哲保身或減輕罪行的考慮,而主動揭發他人或提供線索,在舉報工作實踐中,往往—些公安部門管轄范圍的其他刑事犯罪嫌疑人出于立功贖罪心態對自己所了解的貪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予以揭發,如我院曾接受公安部門移送的某偷油犯罪嫌疑人揭發的他曾向油田某四類井管理干部進行行賄,以打通關節的犯罪事實,我院根據對此線索的初查,挖掘出多名四類井管理干部受賄犯罪事實。
二、針對舉報心態細化線索分析、篩選和反饋工作
由于個人舉報者舉報動機和目的的不同,因而舉報線索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利用價值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控申人員和偵查人員在分析篩選線索時要結合當地的社會環境和被舉報人的經歷、社會關系、興趣愛好及職務活動情況實事求是地進行,不能憑主觀想象,胡亂猜測,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一)根據拳報方式的不同,推斷線索的可靠程度
舉報方式通常有信函舉報、電話舉報和當面舉報三種,其中當面舉報的可靠性最大,容易通過交談搞清舉報內容的來龍去脈。而電話舉報中留下姓名及聯系地址的舉報可靠性最大,同時接待人員也要善于從同舉報者拉家常或追根問底的方式套出其舉報動機與目的,以決定舉報信息的利用價值。信函舉報有署名舉報和匿名舉報兩種,署名舉報多是舉報者與被舉報人矛盾對立已明顯化,或舉報者出于正義感或平衡利益關系而舉報,因舉報者敢于對自己行為負責,舉報真實性相對強一些。對匿名舉報,控申人員或偵查人員要善于從字里行間捕捉舉報者的心理軌跡,經過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反復推敲分析,得出正確的判斷。
(二)查清舉報線索的來源與原因
無論以何種方式舉報都要注意了解舉報者的案件線索來源于何處,尤其是對于來訪者舉報和電話舉報及署名來信舉報,在與舉報人交談的時候,應注意弄清線索來源。如舉報者與被舉報人是直接的上下級關系,其線索是從密切的關系中發現的。則線索真實性較強,反之如工作關系較疏遠,與被舉報人聯系接觸較少,案件線索是轉手得到或道聽途說的,則真實程度較低。還要通過接觸舉報者或舉報信,注意了解舉報線索內容,包括作案時間、地點、手段、后果、情節、后果、證據等情況,同時也要直接或間接分析舉報原因,分析舉報者的回答是否乎情理、合乎邏輯,進而推斷舉報內容的真偽程度。
(三)結合對被舉報人的職務調查進行初步分析其犯罪的可能性
完整的舉報線索應包括所舉報發生的時間、地點、作案手段、結果、證人、關系人等等,控申人員或偵查人員要重點分析上列因素是否齊全:一要看上述要素的來龍去脈是否清楚;二要判斷其是否客觀準確,被舉報人是否有利用職務之便的可能性,就是結合被舉報人的職務活動,分析其是否掌握一定的人、財、物權,是否處在職務犯罪的易發環節或部位,以及有無短期暴富、收支明顯不符的情況等,以判斷被舉報人是否有實施犯罪的可能。
(四)針對個人舉報者的不同心態做好反饋工作
檢察機關在分析舉報線索的真實程度和案件性質之后,要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做好反饋工作。通過分析舉報者對反饋的不同反應,可以印證以前的分析,矯正處理中的不當部分,避免出現冤假錯案。我們應當注意的是由于個人舉報者對其舉報線索被處理的過程和結果由于原來的舉報心態不同,接受反饋的心態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應當有的放矢的進行反饋,并根據個人舉報者的反饋心態及時調查我們的工作方法。針對隱蔽型和畏懼型舉報者,我們應采取口頭或書面形式,指出舉報線索的真實程度,講明保護舉報者權益措施,幫助他們消除思想顧慮,增強舉報勇氣。對于急躁型舉報者,我們應在反饋的同時耐心向其講清道理,使他們克服急躁情緒,依法舉報,不再纏訪。對于報復型舉報,要依法查處,澄清事實,為被舉報人正名,并通過反饋對舉報者進行批評教育,對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對于公正型舉報者,在反饋的時候應給予物質和精神的鼓勵,對舉報有功人員應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