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龍涯
摘要 青少年作為國家發展的希望,是社會重點關注和保護的對象,近幾年,隨著依法治國的推進以及國家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問題也逐漸成為學術界和實踐領域關注的重點,而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的重要時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抵抗外界的誘惑及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因此其犯罪的概率也在逐漸增加。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是國家法治發展的主題,更是社會發展的主題。本文以當前國家法律及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及具體原因,同時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機制建立等相關問題。
關鍵詞 青少年 犯罪 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20
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到18周歲的青少年實施犯罪行為,而我國統計局在做數據統計時,一般也會包含18周歲到25周歲的人的犯罪行為。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在數量上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其破壞性,也在逐漸增強。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青少年的成長始終是社會關注的主題,而在今天,不管是國家發展的一體化,還是互聯網的普及化,都使得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日漸復雜化,所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要面臨的考驗也在不斷增多。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看到了日漸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以及日漸豐富的青少年犯罪情況,不管是校園霸陵導致的死傷事件,還是青少年搶劫強奸案件,在破壞社會秩序、擾亂社會環境的同時,也在拷問著國家的法治建設以及對青少年的關注程度。所以最近幾年,不管是從社會層面,還是從國家司法社會建設層面,都開始把青少年犯罪放到重要位置,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本文認為,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的建立,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本質屬性及具體原因,在此基礎上分析具體的預防機制建立,才能真正適應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真正起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那么具體而言,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體現在哪些地方呢,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針對青少年犯罪的具體情況,應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呢?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
青少年犯罪與一股犯罪的不同體現在不同方面,本文認為,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體特殊性
青少年犯罪的最大特殊性就體現在其犯罪主體方面,上面我們已經提到,青少年犯罪中的犯罪群體,是14周歲到25周歲之間的青年,這首先就對青少年犯罪的主體的年齡做了具體限制,所以青少年犯罪的主體年齡相對較小。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而處在14周歲到25周歲的人,正是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心理學研究顯示,處在這個年齡的人最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同時叛逆和自我證明的思想的影響,容易沖動。同時我們知道,青少年的個人辨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他們在做出某些行為時,往往不計后果,如此一來,犯罪行為的出現概率就增加了。此外,從社會普遍認知來看,對青少年的評價多是低傷害和無攻擊性的,這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對青少年群體的設防度是非常低的,那么青少年一旦有犯罪行為,其造成的危害結果往往就非常嚴重。所以說,從主體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具有主體上的特殊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客觀特殊性
青少年犯罪的客觀特殊性,是指青少年犯罪行為所表現出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犯罪在客觀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就犯罪行為的參與者而言,改革開放初期,多是一人實施的“單打獨斗”式犯罪,而到了今天,青少年犯罪在客觀上則逐漸呈現出群體性的特點,甚至出現大量有組織、有紀律的青少年團伙犯罪,根據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的青少年犯作案方式統計數據,團伙作案的占49.1%,單獨作案的占33.8%。由此可見青少年犯罪的團體性的增強趨勢。此外,青少年犯罪的客觀性還體現在犯罪的科技含量逐漸提高、犯罪的偵破難度逐漸提升等方面。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社會環境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甚至地理位置不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具體情況就會有所差異,但總的而言,青少年犯罪的具體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個人及家庭原因
個人和家庭的原因,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首先,就個人而言,在上面主體的特殊性中我們已經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主體的特殊性,這同時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個具體原因;其次,從家庭層面上,目前青少年所處家庭,多是獨生子女,三代一個核心的家庭模式之下青少年在足夠的寵愛,甚至溺愛的環境下長大,所以自我約束意識差,那么在相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任何一個導火索都可能直接導致青少年犯罪,所以這是青少年犯罪的—個重要原因。此外,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經濟飛速發展,家庭對于經濟和物質的追求也在不斷增多,所以很多年輕父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工作和物質基礎的追求上,使得很多青少年處在留守或半留守狀態,所以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關愛缺失,青少年的成長缺乏必要的引導,也會導致過激行為,甚至犯罪出現。所以說,個人和家庭原因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二)社會環境原因
社會原因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人是群體動物,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完全獨立生存,而人和人之間所產生的群體關系,就是社會,人處在社會環境中,影響著社會,也受社會影響。上面我們已經提到,青少年屬于非常容易受社會環境影響的群體,而目前的社會環境中對青少年犯罪的誘導因素太多。一方面,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整個社會處在相對浮躁的環境之下,唯金錢至上的錯誤價值觀直接導致了很多人鋌而走險,而青少年既可能成為這些行為的學習者,也可能成為這些行為的參與者,最終都可能導致青少年犯罪活動的出現;另一方面,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全球集中于一個顯示屏之上,大量信息充斥,有益信息以及不良信息都可能被青少年獲取,其中暴力內容等,很可能為青少年犯罪提供參考甚至指導,這會引發青少年犯罪。總之,社會原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國家法治發展原因
國家法治發展原因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青少年犯罪,歸根結底是對法律的觸碰和違反,而國家法治發展的具體情況,對青少年犯罪也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以當前我過社會法治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法律制度逐漸增多,法制朝著健全的方向發展,但是整個社會對法律的認識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也就是說,基本的普法工作沒有做到位,國家的法治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在青少年群體中,對法律了解不足者,還有很多,甚至還會有一些法盲的存在,那么在不了解法律的情況下,犯罪自然會增多;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后的具體處罰機制及預防矯正機制也不夠健全,這也會對青少年犯罪產生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法治的不均衡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偏遠地區,經濟落后地區等法律法規的落實還不到位,很多案件的處理偏離法律要求,這也會造成青少年對法律的錯誤認識,最終導致青少年犯罪。由此可見,法治方面的原因,同樣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機制
以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為基礎,針對青少年犯罪的具體原因,本文認為,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的建立,主要應從以下幾點展開:
(一)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面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時我們也提到了目前的家庭狀況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的建立,首先是要建立起以家庭為核心的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首先,父母應當轉變家庭教育的基本觀念,認識到自身在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就需要做好農村的村委宣傳以及城市的社區宣傳,保證家長意識的轉變以及對青少年犯罪的認識的提高,這樣才能在最初為青少年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其次,轉變現代家庭對孩子的培養方式,一方面要保證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減少青少年因確實父母關愛而產生的陰暗或者極端情緒,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的溺愛帶來的青少年目中無法的現象。另一方面,改變過去物質保證代替一切的培養方式,對于青少年的物質給予,要適度,不能因為精神虧錢就采用物質補償的方式,要均衡精神培養與物質培養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建立起現代家庭犯罪預防的成熟體系,比如父母在合適的機會有目的的對青少年進行法律知識教育,為孩子講解基本的法律常識,以此來保證青少年對于法律的認識以及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意識。通過以上幾點的努力,為青少年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的同時,保證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同時也為青少年帶來了基本的法律常識,所以,是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建立過程中的必經途徑。
(二)建立社會普遍參與的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整體社會環境,所以青少年犯罪的預防,需要建立起社會普遍參與的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第一,建立起互聯網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這就要求各大網站平臺要對本平臺發布的內容進行嚴格的篩選和監管,特別是青少年接觸較多的網站,更要做好隨時檢查隨時排查的工作,為青少年提供健康干凈的互聯網平臺。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加強對青少年的普法宣傳,比如在青少年接觸較多的網站進行滾動或彈出式法律常識宣傳等,讓青少年在上網的同時接觸更多法律知識;第二,建立起校園青少年犯罪預防機制。現代學校教育,在進行基本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應該關注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所以就要打破傳統教育的藩籬,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比如校園內部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時引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時校園內也可以做好普法宣傳工作,由專業的普法工作者在校園內講解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青少年犯罪法律常識等等,這些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第三,整個社會參與到青少年犯罪的預防的隊伍當中。通過公益廣告等宣傳形式,讓社會更多人關愛身邊的青少年,對于失散、偏激的青少年,參與到其幫扶隊伍中,讓青少年感受更多關愛。
(三)完善法律制度,健全青少年犯罪司法預防機制
司法預防機制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在現有立法的基礎上,一方面是要增加對社區矯正的精細規定,吸納更多政府機關和社會非盈利組織到青少年犯罪預防的隊伍中來,保證已經犯罪的青少年有足夠學習和改正的可能及空間,減少青少年的二次犯罪,更減少已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創傷;另一方面,實現均衡普法,特別是對于—些偏遠山區,要做好普法工作,為青少年帶來普法講堂,減少青少年的無知性犯罪。此外,在國家司法層面,更應該完善現有法律對青少年犯罪的規定,特別是對于一些失愛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況,要做好法律上的明確指導,這樣才能保證司法實踐領域對青少年犯罪的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