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內涵和跨境旅游合作的特點及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發展現狀,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下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發展。要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完善跨境旅游法律法規與跨國合作監管機構;構建跨境旅游合作區,成立跨境旅游合作促進委員會;融入先進技術,科學設計跨境旅游線路;強化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管理,重視旅游地居民素質的提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境旅游便利化。
關鍵詞:一帶一路:跨境旅游;合作區
一、“一帶一路”戰略與跨境旅游合作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中亞、東南亞國家出訪期間分別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即“一帶一路“戰略。它是中國應對全球形勢的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外局勢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關乎未來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繁榮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戰略,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廣泛響應。“一帶一路”戰略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一項系統工程。
(二)跨境旅游合作的概念與特點
跨境旅游是相鄰國家或地區的居民跨越國(邊)境所進行的旅游活動。跨境旅游合作是共同擁有邊境線的國家或地區,為加強邊境地區旅游資源共享、旅游產品共建、旅游市場共拓、旅游行業共管、旅游人才共用等而進行的國際旅游合作。它是國際合作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國家間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實施的跨境旅游合作方式是國家政府層面的合作,具有政府主導性、運作復雜性、產品依托陛、基礎設施是保障、聯合營銷為主等特點。
(三)“一帶一路”戰略對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的影響
1.為云南跨境旅游創造了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相關國家都在不斷在政治、法律、安全、人文環境等方面進行國家合作環境優化,努力打造和諧包容的人文環境,營造和平穩定、友好互信的周邊環境和和寬松有利、高效協同的區域經濟環境,尋求合作共贏機會。
2.為云南跨境旅游搭建了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是借助古絲綢之路“和平、優異、交往、繁榮”的文化符號,宣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搭建國際政治、外交、經濟交流和合作平臺,打造開放型區域一體化發展與合作。旅游業作為開放性、綜合性產業,憑借先聯先通的獨特優勢,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拉動就業,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提升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等。
3.為云南跨境旅游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3年《云南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總體規劃》提出以邊境經濟與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為重點,完善跨境基礎設施,培育和發展跨境旅游。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允許沿路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旅游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游合作機制,在東盟一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推動區域旅游合作,實現區域旅游一體化。2015《推動“一帶一路”的意愿與行動》指出: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把云南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要道,中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東南亞、南亞的省份;又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江三角經濟圈、孟中印緬及經濟走廊合作的交匯點。它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山水相連,邊境線長4060公里,8個邊境地州、27個縣與三國接壤,有13個少數民族600多7YA.跨境而居,16個國家級一類口岸,7個國家級二類口岸、75條有監管的邊民通道,并有105個邊民互市點,其中規范化互市點11個。對外開放的加深和邊貿政策的出臺,云南憑借自身的區位優勢,不僅使自己成了中國參與瀾滄江一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主要省份,而且也逐漸成為中國實現對東南亞開放和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前沿陣地。
隨著昆曼大通道全線貫通和邊境環線旅游的開放,云南跨境旅游合作迎來了發展高峰(見表1)。這也是云南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口岸管理服務網絡平臺,優化發展環境,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的直接成果體現。“一帶一路”戰略是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的新引擎,為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三、加快“一帶一路”戰略下云南跨境旅游合作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完善跨境旅游法律法規與跨國合作監管機構
2013年10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雖然填補了中國旅游法律方面的空白,對旅游市場起到了宏觀調控作用,但針對跨境旅游還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跨境旅游合作需要參與方政府進行良好溝通,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共同磋商,制定有利于跨境旅游合作的方針政策。“一帶一路”戰略下,云南在加深跨境旅游合作時;可因地制宜制定出有利于促進和協調跨境旅游合作的地方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確保各國在文化、宗教、法律、經濟、語言等各方面對跨境游客提供旅游地信息與援助,通過法律有效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規范和約束旅游企業及從業人員的行為,強化跨境旅游行業管理,打擊旅游犯罪,維護旅游安全。
(二)構建跨境旅游合作區,成立跨境旅游合作促進委員會
跨境旅游合作區是中國與鄰國政府在旅游產業領域深化金融、貿易、管理、投資等方面合作的試驗區,由雙多邊政府協商和批準,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共同監管。它是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云南與周邊國家合作發展的有效選擇。2011年云南已提出加快推進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云南應盡快在合作區實現互免旅游簽證,提供人員自由來往、貨物自由流通、貨幣自由兌換、車輛自由出入等,實施聯合營銷,共同打造合作區的整體形象,培養旅游新經濟聯動點,推動跨境旅游合作快速發展。另外,加強合作區內國家的交流,有必要共同協商成立跨境旅游合作促進委員會,規定合作范圍,秉承合作共贏,共同推進區域旅游服務標準化和國際質量認證管理,共同防范和應對旅游危機。
(三)融入先進技術,科學設計跨境旅游線路
跨境旅游合作應重視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強引進先進技術,提升旅游服務的科技含量,改善旅游服務質量,在交通、酒店、餐飲等方面推進清潔生產,增加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改善跨境旅游生態環境,宣傳低碳生活方式,走科技旅游跨國旅游合作之路。
根據國際旅游市場規律,綜合考慮跨境區域內各景區(點)的資源稟賦、文化特色、通達條件等,分析游客的市場需求與行為偏好,明確跨境旅游線路主題,設計出與國際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旅游產品。云南應圍繞“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年”,積極開發“南方古絲綢之路”及“茶馬古道”旅游線路和產品,重點優化開發云南與越、老、緬三鄰國之間的旅游線路和瀾滄江一湄公河水系的“黃金水道”旅游線路。
(四)強化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管理,重視旅游地居民素質的提升
針對跨境旅游區域多樣化的語言、民族、文化、風俗背景,云南與周邊國家可根據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以人才資源共享和互補為原則,采取合作培養的方式,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提升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質;加強參與國政府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的交流培訓,提高旅游合作效率;組織旅游企業經營人員交流學習,規范跨境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提高職業道德;通過語言培訓、文化體驗、學術交流、行業走訪旅游體驗等形式,為跨境旅游乃至整個旅游產業國際化培養高級人才。以高校和實訓基地為依托,加強旅游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提升導游等跨境旅游服務技能人員的職業技能。旅游地居民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更應多途徑提升素質,提高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參與能力,如宣傳國家對外開放政策、普及法律意識、開展榮辱觀教育、重視語言溝通教育,尤其是普通話和英語等。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境旅游便利化
“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使各國政府紛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國際合作奠定基礎。云南應改善跨境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旅游空中航線網絡,增強航空服務對境外的輻射能力;加強邊境口岸間的通道建設,實現跨境旅游陸路對接;完善跨境海上航線接待服務和配套設施建設,開發有國際影響力的郵輪高跨境旅游接待能力。加強在交通、通訊、餐飲、住宿等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已迫在眉睫。搭建跨境網絡通信服務設施,完善國際互聯網平臺,實現智慧旅游。
[責任編輯: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