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鈞
音樂沒有國界,動人的音符和旋律可以突破種族、語言等一切束縛直達聽眾的內心,讓人產生情感共鳴,但音樂教育有國界。隨著全球化發展,各國高校間的合作交流越來越緊密和頻繁,高校間的“國界”感越來越弱,但由于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時代發展狀況的迥異,各國高校音樂教育在一體化趨勢中仍有很多的差異。關注和研究這其中的差異,尤其是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音樂教育差異是我們教育界的重要任務,因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高等音樂教育教育方面還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他們在音樂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師李小瑩的專著《當代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就從比較音樂教育的視角,以美國鋼琴教育為研究對象,為我國高等鋼琴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啟示。為使讀者清晰了解和認識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具體理念以及理念的實踐效果,李小瑩親自前往美國進行實地考察與調研,在綜合了實地考察報告與各類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完成了該著作。該著作對美國鋼琴教育理念的歷史進行了回顧梳理,并從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課程設置出發,探討和分析了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課程類型、教材內容、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等,對當代美國高等鋼琴教育專業課程進行從理念到實踐的認識與把握。
該著作的突出價值和特色就是對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的梳理與分析。雖然書本在第一章就開門見山地向讀者介紹了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在隨后的章節中看似在介紹與教學理念不相關的內容,但是仔細閱讀后,不難發現,這些章節的內容無不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管是在高校鋼琴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依據上、課程類型劃分原則上,還是依據不同教學對象采用不同教學方式中,都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理念,堅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著作還對美國頂級高校的音樂學院的課程設置進行橫向比較,分析了各個高校的特點所在,使讀者了解到美國各高校因其教育目的和優勢不同,課程設置在具體細節上存在一定的區別。這種差別性既體現了美國教育個性化特質,也彰顯了多元化教育理念。
該著作的重要價值還體現在深刻分析了多元而有個性的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理念都是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通識教育”為基礎的教學理念這兩大基本教育理念的概括下的具體細化成果。美國高等鋼琴教育鼓勵其自主學習,重視合作學習,倡導討論式學習,還特別提倡重視表演和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同時,美國高等鋼琴教育強調專業化和通識化并重,既提倡鋼琴教學專門化,又堅持音樂通識教育,還重視鋼琴音樂的本土化和多樣化,拓寬學生的鋼琴音樂的多元文化視野。這使得美國各音樂院校在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通識教育”理念之下,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出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而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獨特風格。
該著作全面展示的美國鋼琴教育理念能夠為中國鋼琴教學提供借鑒和啟示。反觀我國高校高等鋼琴專業教育,雖然也在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這更多的是停留理論層面,很少也很難將這種教學理念落到實際教學中去。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延用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多地注重學生技巧的訓練而輕視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教育。這是我們在高等音樂教育改革中應該注意和警醒的。美國在鋼琴教育上有諸多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我們應該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表演平臺,將我們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實實在在地踐行下去,不斷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感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美國比較教育學家康德爾指出,“比較教育的目的在于發現導致教育制度相差別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異性”。《當代美國高等鋼琴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一書對美國鋼琴教育的理念展開了深度探究,展示海外先進國家別樣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給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有益的經驗借鑒。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博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