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雯雯

[摘 要] 在人口老齡化成為社會常態的當下,發展共享養老模式成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主要途徑,共享養老模式為老年人營造了賦有質量的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減輕了家庭的生活負擔。以我國老年人的特點及對家庭的影響為論述切入點,闡述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費用支出的具體影響以及共享養老模式下優化家庭養老費用的對策。
[關鍵詞] 共享養老;家庭養老;費用支出;影響
[中圖分類號] F840.6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4-0023-03
引言
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是人口轉變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社會的新常態現象。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已經高達13.26%,甚至一些省份高達20%左右,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未富先老”格局已經形成。面對老齡社會的嚴峻挑戰,不僅給國家養老保障體系造成巨大的沖擊,而且還給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為此黨中央做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的重大戰略,積極推進共享養老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模式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家庭經濟負擔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優于共享養老模式發展時間還不長,因此對于家庭養老費用的影響程度有待研究。
一、共享經濟環境下我國老齡化的特點及對家庭養老的影響
共享經濟是黨根據經濟新常態發展而制定的戰略,共享經濟對我國養老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沖擊。共享經濟環境的養老不僅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共享、健康醫療的共享、交通出行的共享,而且還實現了精神活動的共享。例如老年人共同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充實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其人生閱歷。因此共享養老實質上是結合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和居家養老模式的優點,是新經濟形態下傳統的家庭養老的延伸和拓展,使弱化的傳統的家庭養老被“分享經濟”和“互聯網+”這兩個因子激活,為創新養老產業、豐富養老途徑提供了新的載體。共享經濟環境下的老齡化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我國老齡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谖覈厥獾膰椋锤幌壤系母窬忠呀浶纬?,老齡化成為現代社會新常態。根據相關資料預測美國由成年型進入老年型用60年、英國用45年,而我國走完該歷程則只需要18年,可見我國已經成為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二是地區老齡化差異性比較大。人口老齡化從某種意義上并沒有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反而是經濟越差的地區,老齡化進程越快。以某省為例,近些年經濟出現了快速下滑的趨勢,但是其老齡化比例卻不斷提高,甚至成為我國老齡化最為嚴重的省份。三是老年人的人口基數越來越大?;诠蚕斫洕陌l展,尤其是智能護理技術的發展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健康醫療保障,無疑會延長老年人的生命,再加上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進而使得我國老年人的比例不斷提升。
基于共享養老模式下呈現的新特點,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傳統家庭養老的功能被弱化。隨著“四二一”家庭結構以及社會競爭激勵程度的不斷加劇,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子女的工作緊張使得子女沒有富裕的時間陪伴并照顧父母,久而久之使得父母對子女的不滿越來越強烈,甚至會影響家庭矛盾。二是基于共享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老年人接觸的世界更加全面。老年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認識到許多新鮮事物,他們渴望新鮮事物,因此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遠遠達不到老年人精神層面的追求,所以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加入到共享養老模式中。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害怕孤獨,他們心理上有著強烈的安全需求與歸屬需求,愿意通過集體活動消除自己所存在的心理需求,讓自己獲得歸屬感。
二、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費用支出的影響分析
共享養老模式建立在共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共享養老模式為老年人營造了賦有意義的生活共同體,實現了個人、家庭、政府和社會四個層面的多贏效應。根據對我國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調查,雖然養老院、鄉村養老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但是家庭養老仍然是老年人首選的方式。“互聯網+”則為家庭養老創造了新的途徑,實現了家庭養老內涵的轉變。結合調查,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費用支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降低了老年人醫療費用支出
健康醫療費用是養老費用支出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屬于一個發病率高且以慢性病為主的人群,根據對老年人供養體系的調查,老年人患有疾病的比例為80%左右,其中患有兩種以上疾病的占據37.58%(見下表)。因此老年人每年用于支付疾病治療的費用要占據其個人工資的60%以上。當然由于城鎮老年人大部分由醫療保障作為支撐,不會對子女產生過多的經濟費用影響,但是由于農村地區老年人沒有醫療保障,他們日常的醫療保健費用則需要子女負擔,給子女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而共享養老模式則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實現對老年人的管理,這樣必然會降低其個人醫療費用支出。一方面通過共享老年人可以就相同的疾病進行劃分,共同享受醫生醫療指導,從而降低了就醫費用。例如通過共享養老可以讓醫生上門治療,實現了醫療健康治療的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共享養老可以緩解子女工作緊張沒有時間陪伴父母的問題。長期以來父母就醫需要子女作伴,而共享養老則可以實現老年人相互出行,進而解決老年人就醫作伴的問題。
(二)降低了子女負擔
基于我國傳統的養老理念,“養兒防老”一直被老年人所認可。雖然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但是老年人仍然將子女贍養作為養老的主要途徑。由于社會壓力的加急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父母獲取子女贍養服務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子女的贍養負擔也越來越重,尤其是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共享養老模式有效的緩解了子女贍養負擔。一方面共享養老模式降低了子女的經濟費用負擔。以子女的生活費支出為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如果老年人能夠自理,那么老年人則需要自己做飯,但是如果老年人不能自理則需要子女聘請護理人員做飯,這樣需要子女花費相應的費用。而共享養老模式,老年人則可以通過集體吃飯的方式獲取生活服務,這樣以“團購”的方式獲取的方式必然會以低于市場價的方式獲取,尤其是共享養老模式可以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獲取上門送餐的服務,這樣可以為子女節省大量的費用。另一方面解決子女精神負擔。子女常因為上班時間緊張而沒有陪伴父母而感到自責,而父母也因為沒有子女的陪伴而失望。共享養老則為子女提供了全新的途徑,例如共享養老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與子女的遠程視頻,子女和父母可以通過視頻聊天滿足精神交流需求,從而緩解了子女時間上的缺失矛盾。
(三)減少了家庭購買養老產品的費用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基于生活需求,部分老年人會購買相應的產品。例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購買輪椅、醫療床等設備,同時還需要購買相應的養老護理書籍等物品。老年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會購置相應的設備,增加其養老成本。但是共享養老模式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共享,進而減少了家庭重復購置養老產品的費用。一是通過共享養老實現了養老基礎設施的共享。同樣以不能自理老年人為例,老年人之間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實現物品的重復利用。通過互聯網管理平臺的管理,共享養老機構內的成員可以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進而實現了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二是通過知識共享,可以讓享有護理知識的人員發揮作用。通過自身知識的講解等提高成員之間的知識水平,避免了購買相關書籍等費用。例如共享養老機構通過公共網站等載體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宣傳與講解,大大提高了公眾的文化水平,滿足其文化需求。
三、共享養老模式下優化家庭養老費用的對策
基于共享養老模式對家庭養老費用支出的體現,實現互聯網+家庭養老目的,必須要優化家庭養老費用支出結構,具體對策如下:
(一)立足于市場,積極開發應用智能養老服務產品
物聯網養老經營模式的低成本化前提就是必須要占據養老市場,通過提升市場競爭力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首先物聯網養老機構要立足于地方養老產業發展的現狀,結合當地老年人的實際需要開展養老服務。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以及不同家庭的老年人對養老需求是不同的。有的老年人對精神養老需求比較強烈,有的老年人則需要身體上的護理,而有的則對老年旅游項目需求比較大,因此需要物聯網養老機構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開展針對化的服務。一方面物聯網養老運營要本著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進行操作,通過企業聯合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差別化、人性化的服務。江蘇慧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物聯網養老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了全國性的旅游服務活動、銀聯服務以及家政服務等,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另一方面物聯網養老運營要符合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規劃。其次物聯網養老機構要積極依托物聯網技術開發創新的產品,以產品創新降低成本支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實現養老產品服務的創新能夠彌補企業運營中所存在不足的缺陷。例如針對養老機構人力資源費用高的問題,物聯網養老機構可以構建上線綜合產品,通過網絡管理降低人工勞動量,實現人力資源成本的降低。
(二)加強對互聯網+家庭養老運營控制
實現物聯網養老運營模式的低成本化關鍵在于加強對運營過程的財務控制。首先物聯網養老機構要加強對機構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成本意識和風險意識。以財務人員為例,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影響著養老機構的財務工作水平,因此作為財務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而且還要具備物聯網運行下的財務管理技能。例如需要將財務風險作為重點工作看待,避免因為老年人的意外事故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物聯網養老運營機構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和清晰的責任崗位制度,提高對企業資金的核算能力,規避會計舞弊行為。
(三)優化老年人消費結構
基于當前老年人將養老費用用于購買各種健康保健品的現狀,我國要加強對老年人消費結構的引導與控制,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首先,開發老年消費品市場。政府需要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保障人群和保障范圍,尤其是老年醫療和養老,解決老年人的后顧之憂,讓更多的老年人敢花錢,建立老年社區活動中心,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這也減輕了家庭的負擔。其次要創新老年人產品。我國目前老年消費品數量少,質量差,操作復雜,市場上專門針對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產品少之又少,所以,真正以老年人的需要為出發點的產品和服務一定會受到市場的歡迎。三是創建個性化的營銷渠道。由于老年人存在行動不便的問題,因此共享養老模式要考慮到老年人消費問題,因此可以在其周圍構建符合老年人消費的商場等場所,以此滿足其消費需求。同時也要創建網絡購物渠道,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消費手段。
(四)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經濟收入不僅是家庭養老最主要的支持力,同時也是居民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重要基礎。因此,應加強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經濟。首先在農業生產方面,一是要創新農業發展生產思路,挖掘農業增收潛力,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在非農業生產方面,第一,要調整非農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私營經濟、民營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農村青年回鄉就業和創業。第二,重視發展老年產業,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為有能力的老年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老年人實現自養,以此來減輕子女的贍養壓力,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五)加強對共享養老機構的支持力度
政府應全方位支持社區養老機構開展日間照料服務項目,建立日間照料服務項目基金,加大對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和開設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養老服務機構的資金投入,并提供多樣化的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如供暖的天然氣費用、水電費等給予實施居民價而不是商用標準的優惠政策。建立社區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統,全方位了解網絡覆蓋內的社區老年人所需要的養老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段、服務水平、服務人員等的多樣化要求,進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的養老照料服務項目,合理制定各個項目收費等級,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資源配置與調用方案,從而滿足不同老年人對養老照料服務的需求,增強老年人的入住意愿。
[參 考 文 獻]
[1]何濤.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老人互助院里享幸福[J].社會福利,2013(11)
[2]席群,陸新華,夏雨.地區機構養老服務供需分析研究——以南通市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1)
[3]睢黨臣,彭慶超.“白發浪潮”下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6(4)
[4]姜海順,崔軍勇.朝鮮族養老問題的調查研究——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