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茉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各行業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物資采購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師在采購成本控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經濟師是負責企業采購的重要人員,它不僅可以對采購成本進行直接有效的控制,同時還能夠為企業領導出謀劃策,制定科學策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進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基于此,文章通過對當前企業采購成本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關鍵詞:經濟師;企業采購成本;風險因素;控制方法
采購成本主要就是指企業在各種采購活動過程中的一種貨幣表現,為了實現采購目標而付出經濟資源代價和價值,或者企業為了獲得一定的物資而花費的費用,就是在物資采購中的包裝、存儲、購買、運輸以及裝卸等環節所要付出的財力、人力、以及物力等資源的總和。但是,當前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風險和影響因素,如人員素質相對較差、供應商管理不當、缺乏完善的采購計劃等,這些嚴重影響著企業的成本控制效果,需要經濟師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企業采購成本面臨的風險以及影響因素
(一)風險分析
1. 固有風險。其主要就是指在不對外部因素和內部結構進行考慮的情況下,采購中的某一環節可能存在的失敗風險。通常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固有風險就是指市場風險,通常因為市場價格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企業采購活動失敗的風險。在采購中雖然提倡堅持“公平、公開”的基本原則,但是由于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限制,無法保證購買商品的質優價廉性,從而預期目標的實現也得不到保證。
2. 計劃風險。企業在進行采購活動中,如果經濟師沒有對市場和供應商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制定的采購計劃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那么很容易形成計劃風險,在采購數量、交貨日期、商品質量以及技術要求等嚴重偏離了預期采購目標,這不僅會影響著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還嚴重影響著成本控制效果。
3. 合同風險。在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后,有的供應商會出現延期交貨、商品質量不達標、數量不夠等違約行為,合同中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違約處罰條例,但是合同履行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商品沒有及時到位,很容易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進度或者正常發展。因此,經濟師應該充當市場調查的角色,將各商品供應商進行綜合分析考慮,盡量選擇信用良好、生產能力強的企業進行合作,確保物資能夠保質保量按期到位,推動本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影響因素
1. 人員素質相對較差。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采購人員綜合素質差的現象,由于企業忽視了物資采購工作的重要性,所以缺乏對采購人員進行各種教育培訓工作,使得采購人員的采購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在商品采購過程中,有的經濟師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商品的真實價格。在商務談判時也只能對商品價格進行簡單的橫向比較,沒有對商品成本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所以只能將商品報價作為商務談判的主要條件,這樣無法保證物資購買成本的最低性。
2. 供應商管理不完善。經濟師在控制采購成本分析中,缺乏對供應商進行動態維護和管理,沒有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發展情況進行最優化的供應商選擇,長時間內都是認準一個供應商,很容易形成供應商的壟斷行為,從而使買賣雙方存在不平等交易現象,導致企業無法通過合理的價格來進行物資的采購。
二、加強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采購計劃,有效降低企業采購風險
1. 明確物資采購數量。經濟師在制定采購計劃過程中,要堅持適量原則,雖然采購數量越多價格就越優惠,但并不是采購數量越多越好,采購成本很容易受到庫存成本和資金周轉率的影響。首先,采購部門和經濟師要認真核對和審查物資購買清單,將物資購買數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認真核對商品使用部門領導是否在請購單上進行簽字同意。在采購那些需求量較大的原材料中,如零配件等,經濟師要通過多種采購數量所產生的成本影響進行分析。成本分析通常包括:歸類各項清購項目,通過經濟指法進行成本測算;在對采購數量較少的物品,可以通過對照資金來進行成本控制分析。
2. 供應商的精確定位。采購部門在采購活動之前,需要將自身的購貨單發送到各個供應商手中,并且向他們索要商品的供應價格、付款條件、質量指標、交貨時間以及折扣標準等。然后根據以上資料對各供應商進行全面充分的對比分析,從中選擇成本最低、信譽良好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同時,在進行采購活動中還要堅持“適地”原則,盡量選擇本地或者距離本企業較近的供應商,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商品的運輸成本,而且還有利于進行溝通和協調,促進合作的順利進行,進而從整體上降低采購成本。
3. 合理確定采購時間。如果商品采購不及時,延誤了物資到位時間,那么很容易使企業發生待料停工的現象,進而影響著生產和銷售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經濟師應該合理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合理確定物資采購時間,結合時間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采購方法。例如,對于那些現用現購的物資,應該根據物資的具體使用日期來測算出準確的采購時間;在堅持最佳成本的采購原則時,需要通過公式將采購時間長短計算出來;在控制存貨過程中,應該運用存量控制來確定采購時間;對于那些需要定期進行采購的物資,需要制定采購時間表,保證物資能夠按時進行采購。
(二)進行科學的價值分析
要想將采購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首先就需要經濟師做好科學的價值分析,為采購活動提供經濟性和合理性的指導。首先,效用分析。通常情況下,物資類型不同其效用也不同,但是也存在一些物資在某一方面的效用相同。所以,經濟師要充分了解每一種物資的效用,從可行性和經濟效益角度出發進行全面的比較分析,最終做出合理的選擇。其次,成本分析。對企業的各項工作成本進行具體分析,充分掌握項目運作成本和所需物資成本的變動規律。再次,對商品內部的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如商品的尺寸、零件、形狀、公差等要素,從而確定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最后,功能分析。將零件作為對象、商品功效作為目標進行零件的分析對比,全面考慮這一零件是否可取消、是否可調整以及是否可替代,從而找出最優的設計方法。
(三)創新物資采購途徑和方法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各種電子商務平臺,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經濟師也可以將眼光放到網絡環境中去,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物資的采購,在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物資采購效率。通過電子平臺能夠方便經濟師更加全面、清晰、透明的了解供應商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可以從用戶評價、商品庫存數量、商品價格、廠家地址等多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選擇距離最近、評價信用良好、庫存充足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同時也可以與供應商進行在線協商和議價,這樣不僅縮減了供應商的分析時間和談判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減少物資采購中不必要花費的成本。此外,企業也可以與其他同類企業合作進行聯合采購,有效解決因為單個訂單數量少而無法滿足優惠條件的矛盾,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同類企業之間的合作,相互之間交換情報,增強采購績效,同時還有利于實現雙贏的目標。
物資采購活動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在這一環節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充分發揮經濟師的市場分析、內部管理作用。經濟師在進行成本控制工作中,應該充分考慮當前企業物資成本面臨的各種風險,結合自身發展和市場情況制定科學的采購計劃,合理確定物資采購數量和采購時間;對供應商以及商品類型進行全面的價值分析,做出正確選擇;創新物資采購途徑和方法,加強與同類企業的合作,在有效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企業的可持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敏.淺談企業采購成本有效控制的重點工作[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01).
[2]王紅.淺談企業采購成本管理與控制[J].中國錳業,2010(01).
[3]王健.淺談企業采購成本的控制[C]. 2005年度中國總會計師論文選,2016.
[4]周凌.淺談企業采購成本內部控制有效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6).
[5]張玉秀,楊敏,常麗艷.淺談如何加強企業采購成本的控制[J].玻璃,2013(05).
(作者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