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惠敏
摘要:語言與文化兩者密不可分,好比魚兒離不開水。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象征,是文化現實的表達,而信仰、民俗、藝術等所有文化元素均可通過語言進行分析和評價,人們的經歷也是通過語言體系進行記錄并傳播。同時,語言也受文化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文化塑造了語言。然而在我國職業院校中英語教學中忽視文化教學、文化意識淡較為普遍。簡直就是涸澤而漁,把語言的靈魂搞沒了,把學生教沒趣了。從而導致學生的普遍無法準確表達思想,無法得體地與人溝通和交流。
關鍵詞:文化;高職英語;教學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工具。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它不僅決定了人的認知結果,還制約著語言形式,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又擔負著傳達文化的任務。人們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掌握人類社會的文化知識。語言是交際的一個主要途徑。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們的交際活動中表現最為明顯.只懂語言不懂文化很難順利進行有效的交際。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與思考
授業有余,傳道、解惑不足。英語被當做孤立的符號系統,英語學習的全部內容就成了語法和詞匯,缺少自覺性、計劃性和系統性的文化(語言結構文化及語用文化)因素的導入。重視可操作層面研究和實踐,知識層面講解與強化及應試技巧與訓練。然縱使萬千師者千般努力,但教學效果與之期待教學目標甚遠。所謂“道”我們可以理解為規律或者是英語的內在邏輯。即是語言符號背后的文化內涵,因為目標語言和本族語言代表的兩種文化,其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專業人士的分析,不涉及跨文化內容的學習、忽略了語言與社會、語言與文化、語言與風格、語言與交際、語言與語境的關系,這樣的英語學習只是從語言到語言或為應試而應試;沿襲著一種微觀學習方式和呆板的學習方法;而語言是活生生的,語言存在于社會,語言是為了交際而用的。因此,必須樹立宏觀的學習理念,掌握靈活有效的學習方法,既聚焦于語言,又要開闊視野,注意到文化與語言關系,建立文化視角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文化導入為語法和詞匯的學習提供了依托,將刻板的文字嵌入生動的生活當中,賦予了語言以靈魂與生命力,將抽象化的思維予以清楚的表達,因此適當的文化導入能有效促進英語語言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文化導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和交際方面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在整體上提高社會文化的整合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母語之外掌握另一種語言意味著個體潛能的增長,如果在與語言緊密結合的文化的學習中進行得當,對于培養多元的思維方式、積極互動的“生產性人格”和拓寬學習者的視野是非常有幫助的,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也大有裨益。系統的文化導入為語言學習提供了基礎和條件,豐富了詞源,同時也通過深化語境的認識提高了對該語言的深入掌握,從而為交流提供了扎實的支撐,為思維的準確表達提供了基礎,更加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深入研究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和敏感性,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能力,必將成為未來英語教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體功能
其一,教師。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轉變教學理念,要認識到文化教育對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性;還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自我的綜合文化素質。最終將文化內涵的灌輸自然地融入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詞匯和語篇時.對相關的文化知識進行解釋,做到語言知識講到哪里。文化知識就解釋到哪里。其二,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主體學習作用。比如在課堂上,通過給學生小組布置相關文化任務,如情景模擬對話、舉行辯論賽等,激發學生主動、認真地去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幫助學生了解語言背后所蘊涵的深層文化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糾正學生所犯的詞匯、語法等表層的語言錯誤,對于學生所用的語言形式正確但不符合文化背景的深層的語言錯誤更要及時指正。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同步發展,最終真正并有效地掌握和運用該門語言。
(二)利用課外活動的輔助功能
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是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僅僅依靠課堂,讓學生真正地全面了解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也是勉為其難的。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文學作品、報刊時留心和積累有關文化背景方面的材料。還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收聽VOA或BBC等外文電臺節目來獲取第一手的文化材料,并在下次課上檢查,不要流于形式。此外,英語角、英語晚會等活動,也為許多人創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能把學到的英語知識正確地應用到實際的互動交際中。
(三)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可以制作出與語言知識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多媒體課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形象直觀地在課堂上實現語言與文化的互動教學,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對所學語言文化知識產生興趣。也可以在課下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登錄相關的教育教學網站,從中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還可以通過網絡來在線學習,或是通過BBS或E-mail向教師請教問題、與其他學習者討論問題、分享心得,更可以通過即時通信軟件(MSN)等與外國人直接進行交談,達到在互動中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穿插有關文化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英語知識,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識與情感,促使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精神共鳴與心理依賴。總之,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英語教學,就應將文化的理念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總之,在今后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走出那種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的誤區。要在向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正是多元化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同步發展,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最終正確效地運用該門語言。
【參考文獻】
[1]陳建琦.試論文化與語言的互動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1(30).
[2]魏敏.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文化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