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磊+袁航
細細追究起來,高效課堂,應該是一個陳舊的話題。早在上個世紀我們就曾提出過“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說到底,其實就是追求“課堂高效”。如今,高效課堂又被人們無數次提及,那么,什么才是高效課堂呢?在這里,我不妨也趕一回潮流,湊湊熱鬧。
我覺得老師上課和作家寫文章是一樣的道理。文章是作家精神的產物,課堂同樣體現著授課教師的智慧。我喜歡讀文章,那么,請允許我把“上課”比作“寫文章”。作家追求的是“文章的精美”,作為教師,我們追求的應該是“課堂的高效”。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做好課堂教學這篇文章,讓學生“讀”起來能夠因口齒生香而沉湎其中,在不知不覺中感悟知識,提升能力。
“意猶帥也,無帥之眾,謂之烏合”,對于一篇文章而言,往往要立意先行。就是說文章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突出、深刻的中心思想。因此,做好課堂教學這篇文章,首先要求課堂有一個集中科學的教學目標。對于一篇文章而言,中心就是文章的立意,是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樣,教學目標應該是一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設計一個科學、準確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煥發生機。課標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因此,實際設計教學時,我們應該結合具體文章聚焦其中的某一個目標,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打目標。筆者認為,對于初中學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最好還是將知識與能力目標作為主打目標,而將情感目標和過程方法貫穿其中,并與之水乳交融。
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劍走偏鋒。或者承載太多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教師往往憂心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度,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般領著學生在一個個目標面前淺嘗輒止;或者沒有教學目標,一節課教師就像一只無頭蒼蠅樣領著學生東奔西走。兩種教學卻是殊途同歸,最后,師生在一頭霧水中結束了課堂教與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不但無為,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亂為、胡為,課堂教學成了一盤散沙。
“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說好的文章還應該有一個曲折跌宕的結構,讓讀者身處其中而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文學美感。因此,做好課堂教學這篇文章,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有一個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流程。對一篇文章而言,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正是因為這個“骨架”的有力支撐,那些有血有肉的材料才會站立起來。因此,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我們就應該精心構思,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好的文章在結構布局上往往會采用一些技巧,諸如“懸念法”“對比法”“抑揚法”等等,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妨也借鑒這些技法:如通過一個小故事的講解或生活中的疑難問題來巧妙布局,巧設“疑問”,進而引出相關知識的學習。結構是為文章服務的,有了好的結構,我們就會循著作者的思路,快速觸摸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把握文章中心。因此,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讓學生快速明白、理解并內化課堂教學目標,進而消化知識,提升能力,積淀素養。
于是,很多專家積極探索,探索出了很多課堂教學模式,并把這些模式作為一種葵花寶典,要求老師們加以學習運用。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課堂模式化對于新教師,對于某些學科或許會暫時起到積極的作用。可是教學雖然是一門技術,但更多的可以說是一門藝術,而藝術講究的則是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因此,好的課堂教學流程應該拒絕模式。
可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給人的感覺是無序的,甚至是雜亂的,就連教師自己都不知道要循著怎樣的路徑才能走向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又如何引領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呢?
退一步說,就算我們的課堂教學環節沒有什么技術性和藝術性,最起碼也應該追求層次感和清晰度,不能讓學生在混亂中茫然無知,猶如逛超市,隨心所欲之后,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語不驚人死不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些詩句充分說明了作家都是十分重視語言錘煉的。語言是文章的外衣,語言生動優美的文章,讀來自會讓讀者口齒生香,不舍罷讀。教師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和相聲演員一樣,是靠口才吃飯的。因此,做好課堂教學這篇文章,還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語言表達上要力求做到流暢簡明貼切優美動情等等,即要求授課教師要有一個好口才。這一點,對“課堂教學這篇文章”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衡量點。作為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擁有吸引學生的足夠魅力,就要努力豐富自己的的學識,錘煉自己的口頭表達。當然,我們的課堂教學語言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老師語言優美,有的老師語言雋永,有的老師語言幽默,有的老師語言樸實……這就猶如不同文體對語言有不同的要求一樣,文科教師的語言應該追求優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理科教師的語言應該追求精確周密簡明富有明晰性。當然,課堂的表達能力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老師能夠積極閱讀,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然后才能像于丹老師,像紀連海老師那樣,用語言的魅力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
除此之外,做好課堂教學這篇文章還要注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如要有一個靚麗誘人的開頭;有一個戛然而止、余音繞梁的結尾,有層層鋪墊、環環相扣的銜接等等。
我始終堅信,教學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項藝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將自己的心智凝聚到課堂上,教師的魅力應該綻放在“課堂”這個舞臺上。所謂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這四十五分鐘的舞臺演出,我們臺下所做的工作應該很多,為此,我們應該沉下心了,耐住寂寞,甘為人梯,讓學生因為自己的默默耕耘而學的輕松,學的愉快,學有所獲,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