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娜
摘要:人本主義強調“人”的完整性,強調學習的“自我實現”,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與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如何相配合,是本文討論的主要內容,本文認為,可以從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加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以及轉變觀念、完善制度等方面進行嘗試,使人本主義能夠在高職學生管理中得到合理運用。
關鍵詞:人本主義 高職學生管理 運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與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在人本主義看來,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從自身角度去感知世界,從而發展出對世界的自我理解,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其重點強調的是環境的建設,是人做為整個人的自我覺醒,自我完善的過程。認識人本主義,理解人本主義,為高職學生管理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實現途徑。
一、自我實現的自我管理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人的最高需求層次是自我實現,做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而言,是否能夠對自身行為進行合理化規范,對自身言行進行科學化管理,是其檢驗的重要標準。
(一)造就自我實現的環境
1.營造無條件尊重的環境。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最終需求目標是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是所有潛能得到激發的根本保證,其實現的兩個最基本條件是無條件尊重和自尊。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無條件尊重和自尊恰恰是其最為缺失的需求,社會的異樣眼光,來自家族的不認可,以及長期成績差而受到的來自于教師和同學的壓力,等等都造成了他們長期缺失被尊重的環境,從而自尊便也無從談起。
高職學生管理要激發學生自我實現,就要從改變基本環境出發,營造無條件尊重環境,只有無條件尊重得到滿足,自尊才能實現,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只有這兩個條件被滿足,才能具備自我實現的環境。
2.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的,而不是教育的結果。自我實現是人自身所具備的,與外界因素并沒有關系,是每個人都有的,但這種需求能否最終被激發,使其成為現實,卻是要靠外界環境的最終作用,高職教育學生管理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自由、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從而,使高職學生的潛能能夠得以自由發揮。
(二)外在管理向內在管理的轉變
學校的管理手段是促使學生進行學習的外在動力,這種動力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但是,這種目的下培養出來的人變成了只為成績而學習的機器,一沒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二沒有真正掌握知識,最終致使學校變成了手段目的化的管理,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迷失了教書育人的最終真實目的是培養合格的有才華的完整的人。
人本主義認為外在的管理最終要促進的是學生的內在管理,依靠學生的內在驅動,開發學習潛能,以達到自我實現的最終目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要明確意識到,外在管理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驅動力,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根本性轉變。
二、有意義的自由學習管理
有意義的自由學習是人本主義的核心觀念,它將人看成是完整意義上的人,學習是由“人”來參與的,是一種由衷的自發行為,是自己進行個人發展的根本性需要,其表現不僅僅在成績上,更在于行為、態度、人格等全方位發展,它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是由學習者自己來參與并完成,學習者明確的知道他需要學習什么知識,什么內容,以及自己學到了什么樣的程度。
(一)充分相信學生
從人本主義觀點來看,學生做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其具有完善的思考能力,以及辨別能力,管理者要將學生做為一個完善的“人”來看待,少一些條款,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檢查,多一些自由,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相信學生的自身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給予學生學習自由
高職學生究竟應該學什么,應該怎么學,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學校的教學者和管理者,他們會自認為對學生好的給予學生一大堆知識,而這些內容對于他們而言究竟是否適用,或許,思考者并不多。人本主義認為,管理者應該放開束縛,給予學習者一定的自由,讓學習者自己來挑選適合于自己的學習內容,這一點可以根據他們想要從事的職業所需的技能來決定,而學習者完全有能力來進行這種選擇,管理者要做的是將他們所需要的課程制定好,最終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渠道都由學習者自己來抉擇[2]。
(三)增加學生參與度
無論是備課、還是講課、練習、亦或是最終的評價,在各個高職院校都是由教師來完成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按照人本主義觀點來看,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有權利去選擇如何學習,所以,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增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參與度,都是較為有利的。管理者和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上課所需材料,讓學生自行選擇練習的內容,以及最終的考核評價都可以和學生共同完成,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把握住大的方向不出錯,保證學生的學習評價是科學合理的,協助學生完成他們無法完成無法解決的內容。
三、學生為中心的觀念轉變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是指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學習環境,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的方式和途徑。教育者要變身成為“學習的促進者”。
(一)要轉變觀念
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進行教學,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全面顛覆,教師不再是灌輸著,而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管理人員以及教師都肩負了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職責,這就給學生管理人員提出了一項重要要求,便是對自身身份的重新認識,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新審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認同和放手,所以轉變觀念尤為重要。
(二)制度要完善
要想保證學生能夠自由的學習,首先要完善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高職學生的自律性還處于較低水平,自由不等于完全的放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制度來保證,即要給予學生以自由的學習環境,又要保證這種自由帶來的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人本主義在高職學生管理中運用的空間以及價值都是可以期待的,運用人本主義進行高職管理,更能給予高職學生以自信,充分激發高職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從而達到培養高職人才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周文寧.論人本主義心理教育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