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梅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推進了素質教育的進程。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教師的指導,強調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參與。但是,有的學校小學語文教學濤聲依舊:一本書,一塊黑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本文試就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發揮 主體作用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設計滯留于以往的備課
為學校檢查而備課,為這一任務而備課,為備課而備課。所寫的教案只是再現以前的、過去的教案而已。寫的教案越來越薄,更有甚者把使用過的教案改頭換面而已。有的教師復制或網上下載應付了事,還加上集體備課,共享資源的頭銜。課堂上講述可想而知,按照教案宣科,全然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分析學情,或圈養,或放養,課堂教學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課后就別想反思自己了。
(二)無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理念有的教師曲解了:以為以學生為主就是把教學時間給予學生,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放羊式”的教學到處都是。例如:如課堂上多媒體演示題目,學生自主學習,然后結合問題,交流互動,尖子生發言,全班總結,大屏顯示答案。一節課教師的工作就是演示問題及答案,像一個演員一樣。有的教師誤以為講的越少越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否則就是滿堂灌,就是填鴨式教學,違反新課標精神。一些所謂的觀摩課、示范課、優質課尤為如此。上課伊始,學生登臺,個個登臺,活動自由,教師不講或講得很少。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時,合作、交流探究活動不給于任何指導,課堂上學生自由自在,亂哄哄的,幾個人在一起,暢所欲言,展開自己的思維翅膀,任由飛翔。教學實踐課,在教室的一角,教師自己佇立著,有的看著外面的藍天。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拋在腦后,根本沒有必要的指導、點撥,沒有及時評價反饋,一節課教師“導”的作用拋到九霄云外,感覺這才真正凸現了學生的主體。
(三)熱熱鬧鬧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堂上學生亂成一團,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異常活躍。教師質疑的問題,你答我答,爭先恐后,你舉手,我大喊,爭論激烈。你說這樣的結論,我說那樣的結果,主動參與,興趣盎然,好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仔細品味不然,學生進行的一切,按照教師實現設計的程序,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處于教師的“引導”包圍而已,教師仍然是主角,學生依舊是 “配角”,只不過有幾個參與教學的“尖子”唱獨角戲罷了,多數學生看熱鬧,被動接受,難道這樣的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了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了嗎?一節課猶如 “一潭死水”。幾個“尖子”生頻頻表演,多數學生像看電影一樣,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沒動腦,沒動手,東邊看看,西邊瞧瞧,這樣的教學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嗎?
(四)合作、互動流于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提倡的,突出的表現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然而,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教師設計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合作討論,幾分鐘過后收場,讓幾個“尖子”生回答結論。試想:大多數學生有力問題之外,如此的教學能算合作學習嗎?如何理解小組合作學習呢?有的教師則認為:只要小組在一起討論交流探討,不管問題的提出有沒有必要,不管問題的提出有沒有價值,不管問題的提出是否發揮學生的主體,只要合作就行了,只要互動就可以了,都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等等不一而足。
二、幾點對策措施
(一)樹立新理念,變換角色
以學生為主是新課標提倡的,教師教學必須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進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必須結合學情設計教學,以是否有助于學習為出發點,以是否有助于學生提高為目的,以學生發展為本。了解每一位學生,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巧妙解決突發性事件,愛護關心每一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有責任感,徹底拋棄“師道尊嚴”束縛,做到:和藹可親、笑口常開、幽默善導,告別:神情嚴肅、心胸狹隘、寬容賞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樹立新理念,變換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二)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發展
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巧妙營造教學情境,必須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激發學習動機,應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積極的研究、探索。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探討有價值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感悟獲取新知識。主動學習是保證,進行有效訓練,養成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培養自學的習慣,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潛能。
(三)激發興趣,巧妙質疑
注重培養主動讀書、獨立思考和善于質疑的習慣。設置適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營造質疑的氛圍,讓學生多問 “為什么”,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增強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樹立問題意識,正面引導,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營造創新條件,多讀書、用心探索,學生的創思維能力得到長足發展是一定的。
(四)多向互動,發展學生個性
新課標提倡多向互動,這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表現。教師的行為與學生的行為是交互的,對一個問題認識不清,講解需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暢所欲言,合作探究,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師生互動,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不斷撞擊,面紅耳赤的爭論,輕聲細語的解答,最后、掌握了知識,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如何生存,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劉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杜永強.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研究[D].寧波大學,2012.
[3]李棟.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學生主體性[J].學子(理論版),2016,(07).
[4]宋美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吉林教育,2016,(26).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章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