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輝+許正杰+劉青山
摘要:以模因理論為指導,遵循模因生命周期“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的特性,在語言語塊、內容語塊、語篇語塊的語塊教學環節中,設計“識別、背誦、內化、運用”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語塊模因的新宿主,促進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模因論 高職英語寫作 語塊教學法
當前,高職院校英語寫作教學注重語法規則的掌握和詞匯量的擴充,學生在寫作時按照語法規則,將孤立的詞匯堆砌成句子和篇章,狀況不斷。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認為掌握好了語法規則和記憶了大量的詞匯就能學好英語;二是教師過于注重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而忽視語言輸入能力的發展,導致輸出與輸入不平衡。解決方案: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樹立“語塊能力的匱乏是制約寫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理念;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辨識、積累和借用語塊;再次,充分發揮模因論在語言輸出過程(即寫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模因理論為指導推行高職院校英語寫作的語塊法教學,對提升高職院校英語寫作教學實效具有現實意義。
一、模因理論
模因論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從歷時和共時的視角,解釋文化如何在代與代之間橫向和縱向聯系的理論。縱向傳播,如教師教學生知識和學生閱讀名著等;橫向傳播,如時尚跟風和流行歌曲的廣泛傳播等。模因(meme)是模因論中最核心的術語,即,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它就可以稱為模因。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這才有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傳承。根據布萊克摩爾的著說,他將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分為基因型(內容相同形式各異)和表現型(形式相同內容各異)兩種方式。基因型語言模因,如“妻子、愛人、夫人、老婆、娘子”,等等,其傳播形式主要有直接套用和同義異詞兩種;表現型語言模因,如種種版本的“X族”,其傳播形式可分為同音類推和同構類推兩種。語言學家海利根(Francis Heylighen)指出,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即,“同化、記憶、表達和傳播”。同化是指由于模因載體的顯著程度引起了宿主的關注,宿主能夠將其在自己的認知系統里重新呈現出來并接受它;接受它后在宿主腦海里所保留的時間就是記憶;通過宿主有意識或下意識地將記憶中的模因轉化為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即為表達;最后宿主將感知的有形體通過穩定的載體或媒介傳遞給其他個體就是傳播。
二、語塊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自從Becker和Bolinger提出了“語塊”一詞之后,眾多國內外學者從各個角度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所謂語塊就是指在語言中一種具有一定結構、表達相對穩定意義的多詞詞匯現象,兼有詞匯和語法的特征,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塊狀結構。它整體存儲在記憶中,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既節省了語言處理的努力,又實現了交互功能。語塊分為語言語塊、內容語塊以及語篇語塊。
1.語言語塊
固定搭配(Collocations)是指由固定的詞語和語法組合而成的短語,形式或功能上完全固定,可以視為一個短語。比如,in short /a white lie /generally speaking,等等。習慣性用語(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性用語,主要是為了滿足交際的需要,包括諺語、名言警句、社會交往公式語等,如Fancy meeting you here./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等等。句子構造型結構(Sentence Builders)是為句子本身提供框架結構,再根據具體的語境條件填入對應的短語或句子,其結構具有較強的可變性,如not…but…;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2.內容語塊
學生通過課外讀物、錄像材料、網絡資源等多種信息平臺了解寫作的語塊內容;然后進行歸納、整理、儲存;在寫作時,提取儲存內容語塊。內容語塊按主題可以分為教育、校園、思想、文化、環境、科技、經濟、娛樂、社交等。
3.語篇語塊
篇章框架式結構(PassageBuilders)是指為文章本身提供框架結構,再根據具體的內容填入對應的語境段落。如文章常用的承上啟下的句型結構,如Firstly/Secondly/At last等過渡語。再如,As is shown in the chart…When it comes to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From the figures above,we can concludethat…等可套用的句子框架半固定語塊。
通過語塊的起源、定義和分類,大部分語塊是那些頻繁出現的短語、諺語、固定句式以及過渡語,具有保真度高、保存時間長、復制傳播廣等特點,因此,常用語塊往往就是強勢語言模因。
三、高職英語寫作語塊教學優勢
1.語言輸出的地道性
在英語寫作時,學生可以直接套用基因型語塊模因或仿寫同構異義的表現型語塊模因。如論事物的兩面性,文章開頭點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學生根據儲備的孤立詞匯和正確的語法規則編碼成,“Everything has two sides.”然而,地道地表達為“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如果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習慣性用語語塊模因,通過基因型語言模因的直接套用原則,將大大提升語言輸出的準確地道性。再如,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之類的話題要表達“你越努力,你就會收獲越多”,學生可以仿寫句子構造型語塊模因“The more…the more…”,仿寫的句式為“The harder you work,the more youll get.”雖然同構異義的語塊模因仿寫要依據其內部結構、具體語境進行,但仿寫是有章可循的,避免了學生因運用復雜的語法規則和少量孤立的詞匯進行語言編碼而導致的語言表達生硬、別扭,使其表達更流暢、規范、地道。
2.語言輸出的實效性
語塊模因學習是指把輸入當作整體來接收習得,當接收寫作任務時,學習者只需把輸入內容進行整體的提取或簡單的處理。學習者若有了內容語塊的儲備,輔以語言語塊,尤其是語篇語塊的習得,寫作時提取語言語塊組字成句,語篇語塊組句成篇,按照內容語塊模因有機銜接層層展開。較之由詞匯根據語法規則進行臨時編碼而導致的內容空洞不連貫,這種有效構建篇章的語塊材料增強了文章表達的層次感和豐富感,其語言產出的實效性將獲得極大的提高。
3.語言輸出的生成性
根據語法規則用詞匯構建句子表明了語法具有生成性(見徐烈炯著《生成語法理論:標準理論到最簡方案》)。語塊教學理論提出,生成性并非是語法具有的獨特功能,語塊模因也具有生成性。根據一定的語法和詞匯構成的具有雙重功能的語塊結構根據具體的語境也能生成大量的同類結構。如根據表現型語塊模因“One of the…that…has to do with…”可生成:
例句一:On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tends to annoy Americans has to do with understanding of punctuality.
例句二: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have to solve has to do with water pollution.再如“This is true in…”的表現型語塊模因,也可生成:
句式一:This is true in personal and community life.
句式二:This is true in China.
四、模因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寫作語塊教學
以語塊模因為輸入單位的語言輸出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習得效率和效果,實現語言輸出的地道性和流利性,從而減輕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心理負荷以及提升交際過程中的語言質量。在教學中,如何借鑒模因論的相關理論優化英語寫作語塊教學的模式呢?
1.語塊模因的同化
首先幫助學生顛覆將詞匯和語法進行截然二分的傳統認識,有意識地將兩者統一在語塊教學之中,從而引入語塊模因的概念及其教學特征;接著講授語塊模因的分類形式、話語功能以及相關語言知識,如教師可通過“找語塊模因”的訓練增強學生對語塊模因的敏感度。此外,指導學生區分語言語塊、內容語塊、語篇語塊的固定結構和半固定結構,尤其對于半固定結構的生成性能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內化到宿主的語言庫中,為下一階段語塊模因記憶打下基礎。
2.語塊模因的記憶
語塊模因能否成功內化并進入宿主的長時記憶中取決于他們出現的頻率,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應強調背誦模式,督促學生反復記憶最終固化語塊模因。除了背誦,教師還可以使用以下練習幫助學生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1)語塊模因固定結構的填補及翻譯練習
教師從所選材料里把某些語言語塊或語篇語塊強勢模因留空,并要求學生將其補充完整。除了補全練習,教師還可以通過翻譯練習提升語塊的運用能力。在此練習中,要求學生根據中文提示將留空部分翻譯出來。通過這樣的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進入宿主記憶模式的語塊模因。
(2)語塊模因半固定結構的仿寫及創新練習
教師選取包含半固定結構語塊的句子或篇章,并要求學生將語塊部分改寫為具有相似含義的不同語塊,如“Go straight along…and turn right”語塊,可以改寫為:
例句一:Go down…and make a right turn.
例句二:Go straight along…and turn to the right.
以上基因型語塊模因的仿寫創新將能使整篇文章的詞匯選用或句式結構上更加多樣化,語言表達上也更具深度;或根據具體的語境對半固定結構語塊進行仿寫創新,如根據“Not having…can be seen as being…”語塊描寫攜帶名片的重要性,可仿寫為:
例句一:Not having your cards can be seen as being unprepared to market yourself and your business.再如論述微笑在禮儀中的重要性。
例句二:Not having a smiling face can be seen as unfriendly to others.
這類表現型語塊模因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語塊模因語義和功能的掌握,為正確靈活地使用語塊模因奠定了基礎。
(3)語塊模因的糾錯練習
教師可選取學生習作中常易出錯的語塊模因進行正誤判斷或糾錯練習,以加深他們對語塊模因正確書寫形式的記憶,以及幫助學生掌握其語法結構和語義搭配。
3.語塊模因的表達
通過同化和記憶階段,即語言的輸入階段,學習者存儲了大量的語塊模因。在語塊模因的表達階段,即語言的輸出階段,學習者就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將這些語塊模因從記憶庫中整體提取并應用在寫作中。語塊模因的表達實際上是對同化記憶階段的實際運用,能進一步鞏固掌握前期記憶和內化的語塊模因,也使其能在傳播階段成功地進行,逐漸成為語塊強勢模因。在此階段,教師可通過課文復述、模仿寫作、自由創作等練習提升學生運用語塊模因的能力。
(1)課文復述
在一篇精讀課文學習完成之后,即學生已掌握內容語塊,教師可根據文中出現的重點語言語塊以及語篇語塊讓學生進行課文復述。復述時,教師需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使用語塊的情況進行
解釋和糾正。
(2)模仿寫作
對于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模仿寫作是一種高質高產的有效途徑。如推薦信的寫作教學,教師可選取幾篇范文,讓學生尋找并歸納用于推薦信的語言語塊以及語篇語塊強勢模因,學生再按照具體語境進行填入式的模仿寫作。
(3)自由創作
教學中,教師給出內容語塊以及與內容語塊相關的語言語塊和語篇語塊。在寫作中,學生除了整體提取固定語塊結構,還需靈活運用半固定語塊結構;然后按內容語塊多角度、有邏輯性地分層展開論述。這種自由創作對學生內化的語言語塊、語篇語塊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正確合理地處理內容語塊也考察了他們構思和組織語篇的能力。
4.語塊模因的傳播
語塊模因的傳播是語塊表達進一步的拓展延伸,是語塊模因成為強勢模因的必經階段,它需借助載體或媒介等傳播。例如,將表達階段的課文復述、模仿寫作、自由創作等各種課堂活動以競賽的形式展開,在符合語境條件與語用原則的前提下,使用最多語塊強勢模因的獲勝。這種相互交流,便是語言模因的傳播階段。
五、結語
以模因理論指導高職院校英語寫作語塊教學,并切合語言模因復制傳播經歷的“同化、記憶、表達、傳播”四個階段,重申語言的輸入與積累沉淀,引導學生“識別、誦記、內化、運用”語塊模因。在內容語塊的分類輸入的前提下,宿主按照一定的語境條件和語用原則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發揮和創新語言語塊與語篇語塊,從而使學生掌握駕馭語言語塊、內容語塊和語篇語塊。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從各種媒介載體,如網絡、電視、報刊和雜志等,吸取新的語塊模因,擴充自己的寫作語料庫,大大提升英語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206.
[2]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06):54-64.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02):200-210.
[4]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3-134.
[5]劉月輝,許正杰.模因論視角下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探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77.
[6]劉月輝,許正杰.語塊視域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探究[J].職業技術,2016,(07):75.
[7]蘆平.語塊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3):77-78.
[8]周正鐘.語塊教學法新探——理論、實證與教學延伸[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