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
[摘 要]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是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為基點出發。因此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對事業單位的正常運營起到預算和監督的作用,更涉及到國家、社會、人民的共同利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改革急需提上日程。然而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待改進。
[關鍵詞]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研究;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4-0127-03
一、關于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概述
事業單位會計作為以經濟業務為主,及時觀察反映經營資金漲幅并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和結果的專業會計,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總和,在預算會計的整體框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對于促進國家預算收支任務的完成,保護事業單位財產安全,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事業單位會計行業涉獵廣泛,包括科學、教育、文化、衛生、農、林、水利、勘探等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職能具備預測、控制、核算、分析、監督和決策幾大特性。目前我國推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從上個世紀末歷經十八年的改革和完善至今,財政體制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體制漏洞不斷的被彌補和修繕,制度化的政策也在不斷的被重視和調整,比如在針對國庫集中支付的制度問題上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和彈性,中央財政部制定了一系列與該分設相匹配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相應的會計審計項目,從而使會計賬務的處理方式更加有條不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有了質的飛躍。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重點規劃出了三個會計要素,即資金來源、資金運用和資金結存。
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改革工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意義重大,這與事業單位會計的社會職能作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重視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不僅能有助于細化明確國家預算資金的用處和流向,不僅減少了資金流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黑幕,另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國家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益,提高閑置資金的流動率。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得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應時代的需求我國現行的財政管理體系在大的發展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環境悄然發生了改變。為了更好的與當下的經濟環境相切合,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的改革應該盡早的提上日程,以此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當下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其改革的前提需要滿足事業單位的經濟收益受到保護不受損害下狀態下,對目前應用的收付實現制缺陷進行改善,彌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的短板。
三、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薄弱
目前我國中央財政部推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上大多數使用收付實現制,針對經營性收支業務類別范圍的核算方式大多數采用權責發生制。由于目前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存在較多的紕漏,發展不夠完善,體制不夠健全,為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諸多的麻煩。制度的缺失導致其制度準則不能更準確的對事業單位的所持資產、負債進行指導和反映。由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薄弱會對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和控制、季度性的績效評估造成一定的影響。這與收付實現制的業務處理標準有著密切的聯系,收付實現制的實際收付準則是以款項作為標桿進行衡量的,同時也為后期事業單位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統計計量本期盈虧打下堅實的基礎?,F金收付制之所以存在一定的誤差,不能準確的對會計數據進行反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以現金交易的本期實際費用,不論其應否在本期收入中獲得補償均應作為本期應計費用處理,而在本期實際收到的現款收入,也不論其是否屬于本期均應作為本期應計的收入處理。正是由于在統計過程中當期的收支歸類不夠明確,因此收付實現制不夠準確精準,所推導分析出的會計信息缺乏可靠的數據支持,不能為事業單位的收支結余和預算執行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助依據。
另外,事業單位為了更好的完成年度預算,收付實現制導致事業單位主管行政單位以撥代支將大量資金沉淀于事業單位。由于行政單位先于2006年實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為了能更好的完成預算執行,一般主管部門年終前將部門預算按項目將資金全撥付給下屬事業單位,對于主管部門來說撥付的資金作為支出,而對下屬事業單位來說作為撥入專款,因為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主管行政單位賬面反映非常漂亮,預算全執行完了,而對下屬事業單位來說賬面上多了許多撥入專款,如果當年來不及使用該項目,就會留下許多專項結存。其結果是使主管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資金運用效果不能得到完全真實反映。
(二)會計科目的設置缺乏準確定位
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設置異于大多數的企業的會計考試科目。由于偏向重點不一樣,加之事業單位內部大多數的部門而更趨于對預算管理。會計工作的需求結預算管理方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就導致了不同事業單位設置的考試科目也不盡相同。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考試缺乏一定的規范性,科目類別混亂,且缺乏明確的定位。近年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考試在科目設置方面,充分結合了當下教育事業資金運作的實際情況,但由于沒有對教育辦學等級進行細致的區分,導致其教育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設置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其次,事業單位本身沒有意識到會計科目設置的重要性。經營類事業單位只是在原有的科目設置上增加了經營支出的考核,從而在報表編制過程中將其經營行為區分開來,卻沒有從根本出發,結合其經營盈利特性完成會計工作。因此存在于當下事業單位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改革和創新且沒有從根本上借鑒學習一般企業。
(三)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存在漏洞
財務報表涵蓋信息準確,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分析性。不僅能真實客觀地反映資金的支出情況和具體流向,還能及時的記錄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和執行情況,從而減少資金流通過程中存在的舞弊行為。同時也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因此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在編制過程中顯得尤為的重要。財務報表對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漏洞較多,失去了其本身所具備的職能作用。報表的漏洞具體體現在報表項目類別尚不夠完善。大多數的財務報表往往都是由數據進行堆積陳列,而對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流向沒有具體的標注,為循私舞弊等不法行為的頻繁發生提供了生存的溫床。
(四)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不足
會計核算工作往往會涉及到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涉及范圍廣泛。不僅需要考慮社會會計,還需要考慮預算會計等方面,加大了會計核算的工程量。加之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方式和經濟行往往呈現的是單元格結構。不同部門其經濟管理呈多元化和開放化的狀態。事業單位的行政財務管理上,大多數應用的是預算會計,而經營行為的事業單位其實行的是企業化的會計管理模式。其次,單位內不同部門在財務管理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大多數事業單位將主要的重點關注目標投放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兩個方面,因此忽略了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行力度和會計工作的檢查情況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由于監管力度和執行力度不嚴,為存在于事業單位內部的不法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雖然我國事業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上一直在改革和進步,從而加強對財務部門涉及到的相關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和約束,也加強了對財政經費的管理和統計。但卻忽略了對該工作涉及到的其他類別會計人員的管理,因此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依然存在著盲點,不能將各項收費來往款項做到筆筆帳清。同時,事業單位在對會計審核工作的內部控制執行力度上依然不夠,還需要不斷努力加強。
四、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改革的建議
(一)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事業單位對財務信息的要求門檻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將權責發生制應用到會計核算的過程中能更好地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客觀真實的對事業單位的經營行為和財務狀況,進行準確的評價。不僅能幫助事業單位更直觀的了解收支和結余狀況,還可以對其應收未收的資金進行明確的登記和掌握,從而使得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更加的具體準確。第二,將權責發生制應用于會計核算的過程中,也能更好的發揮會計核算的特性,即客觀性、準確性和嚴謹性。將資金的流向和用途,進行準確的標記和細分,從而真實公允的對單位內部部門的工作業績形成系統性的考核評價。第三,計提折舊的方式應用到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方法中,不僅能提高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工作效率,提高數據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也能加強事業單位對財務的控制力度,強化其控制手段。
(二)改進會計科目的設置
會計科目的設置需要滿足市場經濟體制的需求,跟隨市場經濟的變化,以及其服務于市場的特性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反應。而當下我國會計科目的設置,并沒有進行新的突破和改革,一成不變的路數,使得會計水平在某些工作方面,依然處于留白階段。對后期事業單位資金評價效果的時效性和作用性大打折扣,也不利于事業單位真實客觀地掌握自身對資金的使用狀況和收益情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改革是一個長期且持久的過程,在市場經濟變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在與權責發生制結合,為了滿足會計核算的需要,適當對會計科目進行調整。
(三)強化財務報告體系建設工作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加強財務報告體系建設工作成為不可跳過的環節之一。其次,事業單位在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忽略了對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和完善。因此無法準確的掌握事業單位在現金收支變動問題上的具體情況,不能滿足會計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為其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和文件資料。其次,由于缺乏現金流量表的輔助,內容相對局限性的財務報表容易給報表使用者帶來一定的誤區,解讀過程中產生錯誤的理解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第三,事業單位會計財務報表的附注大多數流于形式。財務報表附注往往很涵蓋了報表內所沒有重點解讀的信息。大多數企業都會對財務報表的付諸進行明確的要求,然而由于事業單位對財務報表的附注沒有提出規范性的要求,導致大多數的財務報表附注內容流于形式,從而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事業單位真實預算執行情況的掌握。在編制資產負債表的處理問題上,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會計依據,將資產負債表中的收入與支出部分,以“資產=負債+凈資產”為編制依據。
(四)建設科學嚴謹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支柱部分由內部會計控制組成,會計工作有條不紊,依法有序的進行能最大化的發揮會計工作的職能作用。建設科學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在提高對事業單位的經營集中管理、保護持有財產安全、客觀真實的反應會計信息工作成為改革建設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的與當下市場體制相切合,事業單位需要由內而外的做好改革作,首先要加強對內部會計的控制建設。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任務艱巨、概念籠統,需要加強對單位內部與會計工作有交集的崗位和業務進行有限的控制,形成相對穩定積極的外部環境。將責任制落實到崗位和個人,對類別管理涉及到的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的約束和管理,從而更好的對單位內部涉及的會計機構與會計崗位的權限職責進行劃分。將內部控制與職業權限進行有機的捆綁,從而實現權職的分離和制約,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權職交互演替的問題滋生。通過內部控制手段從根本上消除長期以來存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中的財務漏洞,同時也有效的對財務舞弊行為進行遏制。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非一朝一夕,為從嚴打擊經濟犯罪的違法行為,營造積極健康的事業單位會計發展環境需要單位自身意識到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保障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有序進行。
五、結語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之路是一個長期且持久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多方的努力,循序漸進進行改革,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實現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優化的大目標。經濟的進步和市場的發展無疑對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我國在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時不僅需要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會計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工作經驗,還需要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建立與我國的預算管理體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相切合的相關制度。因此在事業單位會計的改革之路上,統籌兼顧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需要根據實際國情合理借鑒應用國外發達國家的會計改革經驗,還需要考慮事業單位會計項目類別在業務范圍和類別上的特殊性;在傳統的理論模式上進行深化改革,還要與既定出發方向切合,對傳統模式的優點進行保留和繼承,對弱勢進行彌補和完善同時也要積極創新,將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的改革積推進。
[參 考 文 獻]
[1]陳坤.有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和改進措施的分析[J].商,2014(22):121-122
[2]吳丹.淺析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核算[J].財會研究,2014(5):29-30
[3]劉菁.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評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4):172-173
[4]何澤英.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分析與解決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4(3):214
[5]崔巖.淺議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的資產會計核算[J].財經界(學術版),2014(1):175+220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