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 孫學會
摘要:隨著網絡游戲世界的不斷豐富、規模化和產業化。人們越來越重視的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問題頻發,侵權形式各異。面對類似事件多數人無可奈何,置之不理。通過網絡虛擬財產侵權糾紛形式和我國目前現狀的分析,找出完善細節,提出完善策略才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網絡虛擬游戲;保護;完善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224-02
作者簡介:宋慧,天津商業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學;孫學會,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檢察理論及實務。
一、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法律糾紛的具體形態
目前,網絡游戲產業發展聲勢浩大,吸引了眾多玩家。有關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引發爭執的案件也越來越多,如何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是目前網絡游戲產業面臨的共同難題。該領域相關糾紛,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因第三者盜竊、欺詐等引起的玩家與第三者、網絡游戲運營商之間的糾紛
網絡游戲虛擬財產被盜后的舉證是相當有難度的,一是被盜者難以查找,證據難以保存,二是運營商推脫責任,投訴無門,沒有權威監管,即使找得見,也只能通過私力救濟解決。被盜玩家往往是以運營商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為由將網絡游戲運營商訴諸法院,但訴訟環節依然面臨同樣舉證困難的問題,訴訟費用不低且虛耗時間長。虛擬物品交易越多,不法之徒越有機可趁,網絡欺詐就越盛。
(二)使用外掛封號引起的玩家與網絡游戲運營商之間的糾紛
網絡游戲中,為爭取勝利玩家常使用一種被稱為外掛的作弊程序。此程序屬非法程序,一旦被運營商發現,就會立即封號處理,不管內置財產多少,游戲級別高低,都會全部查封,根據作弊程度的輕重給予不同時長的凍結封鎖。時長幾年的,待查封結束后,游戲已失去了價值。這種情況往往也會引起網絡游戲運營商與玩家之間的糾紛。
(三)運營商停止運營、數據丟失引起的糾紛
網絡游戲運營商停止運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①,一是經營不善被迫終止運營,二是少數運營商為了私人利益惡意終止運營,損害玩家利益。網絡游戲運營商停止運營,使得玩家失去對其虛擬財產的支配價值,進而引發糾紛。
二、我國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立法現狀
我國法律發展還不健全,目前虛擬財產的保護尤其使游戲中的虛擬財產保護還屬于空白,司法解釋亦沒有關于該方面的具體規定。遇到類似網絡虛擬財產侵權案件時,因為沒有具體可供操作執行的法條,法官只能借用其它部門法的相關規定,比如《民法通則》、《合同法》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法律定義,《民法通則》第75條第一款規定以“其他合法財產”兜底概括,如何進行解釋目前尚沒有明確的依據。《憲法》2004年修正案第22條,將列舉式規定改為概括性規定,為虛擬財產保護提供了更大的遐想。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相關的虛擬財產的規定借此出臺。《物權法》嚴格遵循物權法定原則,游戲虛擬財產自然不能被保護。我國有關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的判例已經肯定了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但判例并不是我國的法律淵源,因此,還需要后續的努力,給予立法游戲虛擬財產物權屬性。
眾所周知,網絡游戲以點擊合同或者是格式合同的方式使玩家在進入某款網絡游戲之前,必須通過點擊的方式,完成對相關合同的審核,與營運商之間建立相應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點擊合同雖然方便快捷,適應大眾需求,節約合同成本,但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運營商單方擬定合同,更多時候排除自己責任,甚至加重玩家責任,這種方式往往被急于游戲的玩家忽視,不認真閱讀點擊合同就選擇“我同意”,導致糾紛出現后,責任認定困難。即使玩家不同意,也無法更改合同內容,只能選擇拒絕游戲,違背了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同時,點擊合同經常伴隨注冊登記問題,需要輸入手機號碼、郵箱甚至身份證信息。對于運營商后臺的信息保密工作不得而知,信息泄露時有發生,依舊難以很清晰的責任劃分,往往使惡意泄露者逍遙法外。玩家作為消費者,通過游戲點卡或者是虛擬游戲幣的形式消費游戲,理應獲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但目前相關法條無一例,相關保護措施一直處在擱置中。
三、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的司法完善
網絡游戲作為一種產業發展至今,因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引發的訴訟不在少數,雖然目前相關立法還不完善,司法操作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一)確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性質
學界對虛擬財產認定問題仍未達成統一意見。但實踐中相關游戲虛擬財產案件依舊會作為財產類案件予以審理,主要是考慮到,虛擬財產大多是充值購買或者點卡購買方式取得,本身具有交換價值②,比如裝備,有游戲經驗的玩家會為了裝備投資金錢,也有玩家倒賣裝備,贏裝備,以此換來金錢。而且隨著網絡游戲的繁盛,虛擬財產保護只是時間問題。網絡游戲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相關游戲虛擬財產的保護還不完善,盡快的完善法律便是當務之急。將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納入物權法和民法的保護范圍,才能拓寬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范圍,為后續的法律跟進和各部門發的配合打下基礎。
(二)完善網絡警察職責
面對玩家的投訴舉報,網絡警察經常因為玩家游戲內虛擬財產數值小,被盜證據、盜竊物難以提供詳細資料而拒絕受理。或者是因為運營商徹查盜竊時間后臺操作復雜、成本大、精力大,而只受案不理案,加劇了網絡虛擬財產盜竊案的猖獗。類似的不作為行為應該嚴格懲處,網絡警察相當于現實中的人民警察,對于網絡秩序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完善網絡警察職責,嚴查瀆職行為。同時加強運營商與網絡警察的配合以及相關網絡監察制度的配套跟進,簡化查案成本。
(三)完善舉證責任分配
舉證責任是網絡虛擬財產訴訟中的核心問題,民事訴訟法一貫主張“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但介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特殊性,網絡游戲的數據在不停的變化之中,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在丟失以后,玩家很難尋找到有關數據變動痕跡,所以玩家在舉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由于游戲運營商相對于玩家出于比較強勢的地位,法庭在該案審理中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由玩家舉證相關虛擬財產的價值數量和大小,運營商同意則無需運營商再舉證,若其不同意,則要自行舉證,以體現公平原則,畢竟玩家處在弱勢地位。
(四)完善相關法律
社會的變化發展推動法律不斷地更新完善。每當社會存在的事物形態發生變化時,新的社會形式就有可能超出傳統法律框架而存在,從而使得法律的滯后性顯現出來。但是反過來,這一情況又反作用于法律,使法律積極尋求不斷的應變轉化而變得更加完善。法律作為虛擬世界最有力的武器,加強和完善相關立法是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的有效措施之一。網絡屬于新興事物,基于網絡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已客觀存在,它與現實社會關系必有其特殊性,僅僅在傳統的法律框架下尋求解決的辦法似乎有些力不從心,通過立法才能更系統更徹底地規范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問題。在立法上,要實現相關實體法和程序法配套構建,加強實踐可操作性,以解決諸如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案件中舉證責任等難題,加快案件的審理進程。
(五)完善訴前糾紛解決機制
針對游戲中頻繁出現的虛擬財產被盜等情況,可以通過設立訴前糾紛解決機制來完善。在當前立案登記制的大背景下,法院案件受理量飛速增長,而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往往訴訟標的較小、案情簡單,可以通過訴前糾紛解決機制將矛盾化解于訴訟之前,減小法院的訴訟壓力。
訴前糾紛解決機制可以通過一系列手段完成,例如網絡游戲運營商的居中調解、公安機關或者司法機關的居中協調。網絡運營商應當履行其運營游戲,保護玩家虛擬財產安全的義務。玩家在自己的虛擬財產被盜聯系網絡游戲運營商之后,運營商首先核實玩家是該虛擬財產所屬賬號的實際所有人,即要求其提供自己的實名認證信息,游戲賬號密碼等。在核實相關信息之后,對于虛擬財產的流向,運營商應當通過其主服務器系統進行追蹤,根據其財產的流動來確定最終財產流向的賬號,根據賬號確定注冊時該賬號的注冊者,也就是侵權人。鎖定侵權人之后,運營商可以通過QQ等社交平臺將可能不在一地的雙方拉進群聊,協調侵權人補足損失,返回虛擬財產。在侵權人不予配合的情況下,可以將情況匯報給公安機關、司法機關,通過國家機關來進行更為有力的調解。力爭在訴訟之前,很好的解決這些案情清晰明確的案件,不浪費司法資源。
(六)網上仲裁機制
在前兩種方式依舊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模仿商事仲裁的形式,在網上設立仲裁機構,明確財產最終歸屬③。網絡游戲糾紛往往涉及到的雙方處于距離遙遠的兩地,通過網上仲裁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更為簡單的解決問題。首先設立統一的網絡游戲仲裁機構,由知名的網絡游戲服務商選擇合適的仲裁機構,當糾紛發生時,當事人可以將其提交給仲裁機構。仲裁機構受理后,不需要安排雙方當事人到場,通過視頻的方式或者語音的方式,將仲裁員、雙方當事人結合起來,說明案由,出示證據。具體的仲裁程序按照商事仲裁的具體規定進行,達到定紛止爭的效果。
[注釋]
①葉銳.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糾紛的防范與解決[D].華東政法大學,2006.
②劉軍霞.首例虛擬財產糾紛案引發的法律思考——兼論虛擬財產的保護[J].河北法學,2004.
③王賢.網絡虛擬財產的立法與保護[J].消費導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