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滔
摘要:本文從當前國家工作人員招錄程序、崗位設置條件以及考試等方面進行了歸納并提出相關建議,針對崗位特點提出不同的招考流程及側重點。文末從社會成本角度提出國家工作人員招考轉變為資格考試。全文不同方面提出的改革建議均關注了國家工作人員招錄中的社會導向性。
關鍵詞:公務員招錄 事業單位招錄
本文將公務員招錄及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招錄統稱國家工作人員招錄。
自1993年推出《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隨之公務員考試制度也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特別是2006年實行《公務員法》以來,行政單位以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已經實現凡進必考。凡進必考設置的初衷是促進國家工作人員招錄公開、公平、公正的選拔人才。經過近j-年的制度建設和實踐發展,招錄考試選拔了大量德才兼備的國家工作人員。事業單位目前也均已實行凡進必考的原則。如何在社會總成本最小的前提下選拔合適的人才'同時發揮行政事業單位招錄過程中的社會導向作用是我們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
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國家統招的中專及以上學歷畢業生自畢業起即具有國家干部身份,國家對畢業生直接分配,不存在千軍萬馬擠行政事業單位獨木橋的現象。
由于九十年代末期大學擴招,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工作穩定性高、工資收入處于中等偏上,工作強度適中等因素使行政事業單位越來越受到適齡就業人口的青睞。但粥少僧多,對畢業生不再統分之后,行政事業單位以考試方式招錄新人的制度確立并固化下來,且競爭日趨激烈。國家工作人員招考屢次創出新高,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雖略有降低,但仍達到199萬人。
公務員招錄考試逐步形成了按照崗位類型分為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專業技術類三類的分法。同時,形成了《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兩科為主、專業技術測試為輔的筆試,以及筆試后面試、體檢、政審、公示、錄用的流程。
事業單位招考的崗位設置及流程與公務員招考極其相似。國有企業招聘以及社會各類用人單位的招聘都在考試科目、人員選拔標準、招錄流程上借鑒了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錄。
一、招錄程序
目前國家工作人員招錄先由用人單位提報計劃;人事部門批準招聘信息后發布,然后接受網絡報名;網絡報名后現場審核或在面試時一并審核考生資料;筆試前或擬錄取時要求考生提供當前單位同意報考證明或離職證明;面試合格后對擬錄取人員經體檢、政審、公示等程序正式錄取。
招錄程序在各地區、各部門目前仍存在較大差異,建議今后本著方便考生的原則精簡流程。
1.信息發布
目前公務員招考在各地人事信息網統一發布,信息能被公眾知悉,有意愿的考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某些地方事業單位的招錄信息發布不規范,有的提前10天,有的提前7天。信息發布倉促,難以被社會關注且難以保證有應聘意向的考生看到。今后事業單位招錄人員考試,建議統一在當地人事人才網提前15天發布。
2.現場確認
國家公務員招錄目前在面試環節統一確認個^信息。但各地方國家工作人員招錄的現場確認環節規定不一:有的在筆試前專門組織現場報名確認;有的在面試時進行。建議統一在面試環節進行現場確認。避免異地考生舟車勞頓,增加考生的便利,就自然增加了報名考試人數。
3.證件核查
目前關于證件的要求有個人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當前單位準予報考證明等材料。但也有單位要求提供與崗位相關度不高的證件,對于證件的要求應嚴格遵循“必要原則”,即要求的證件應與崗位職責緊密相關。對于相關證件的要求應與崗位相匹配,不宜拔高對相關證件的要求,比如招聘初級財務人員,就不宜要求應聘者具備會計師中級職稱。
對于考生身份核實,如非在校全日制學生、現役軍人、行政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且法律法規沒有特殊的限制,則不宜設置過多限制,應保證更多的考生有參加考試的機會。同時,對于擬錄取考生報到時能夠提供當前單位《同意報考證明》、《離職證明》或簽署《無工作承諾書》均可,保證擬錄取考生到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機會即是保障公共利益。
二、崗位設置條件及考試
1.招錄崗位設置條件
招錄崗位條件設置除考慮用人單位要求,擇優選拔匹配人才之外;與企業不同的是,國家工作人員考試由于強烈的社會導向性以及對公平就業的影響,崗位設置必須兼顧公眾利益,留出適當崗位照顧特殊人群:對復員軍人、支援西部建設的大學生、見義勇為者、勞動模范、道德模范、殘疾人等進行適當傾斜照顧。
崗位要求應遵循“必要性”原則,目前有些崗位要求設置過細或者與崗位核心職責差異較大。如果崗位條件設置隨意性太強、過多關注招錄崗位非核心能力要求,如招聘稅務人員要求籃球水平高、鋼琴水平高,這種崗位設置要求必將對年輕人自身職業規劃及社會用人導向產生不良影響,并導致國家工作人員招錄公信力降低。杜絕出現“蘿卜招聘”,即錄取人員已經事先內定,后續的招錄條件是為內定人員量身定制的,如典型的福建寧德屏南財政局招錄案。
2.學歷
學歷要求逐年拔高,誠然國家工作人員隊伍需要提高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基層服務部門專科畢業生能否做好工作?高中、中專畢業生能否做好窗口服務崗位工作?筆者相信是可以的。建議對某些崗位設置固定的學歷要求,即低于或超出該學歷都不可以報考。適當對高中生、中專生、專科生予以傾斜,該項政策可以定向面對前述需要照顧的人群。廣東省近年招考就做出了表率,有些崗位只要求高中畢業。國家工作人員招錄中對學歷要求的理性回歸能夠帶來社會單位相應的變化。
3.體檢
體檢的標準同樣應盡遵循“必要原則”,對于不造成社會公共安全的疾病及不影響工作正常完成的生理缺陷盡可能不做特別限制。國家自2010年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錄體檢不再檢查是否攜帶乙肝病毒的措施就為公平就業做出了良好的導向。同樣對于某些崗位提出的身高、體重甚至女性乳房是否對稱等限制是否與崗位職責必需?我們要重視公民就業公平權。體檢的設置標準應是崗位核心職責必須的,同時體檢過程應尊重應聘者的隱私。
4.年齡
年齡限制必須有,但同時盡可能不要將經驗豐富的考生因為幾歲之差擋在了外面。清代愛國重臣左宗棠就是40歲才人仕的。招錄環節,年齡條件盡可能放寬、不做明確要求或僅僅將其作為擇優的一個選項,面試后根據體檢綜合考察考生身體狀況、精神狀態、情緒等因素擇優錄取。建議當前可以將年齡限制由18-35歲進一步放寬到18-40歲。
5.筆試及面試
目前國家工作人員招錄普遍采用《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兩科方式考察,某些部門技術類崗位另行組織專業筆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考察語言理解能力、邏輯能力、知識儲備等;《申論》考試考察對當下社會熱點事件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歸納總結并提出相關建議的能力。
我國公務員考試報名要求條件較高,報考門檻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報名者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語言理解、算數能力、邏輯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積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科目的考察方式能否對當前考生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區分需要進一步研究。
《申論》考察的核心能力契合綜合管理類崗位,但是對于行政執法類崗位及技術類崗位招錄中相關能力的考察可以降低難度,如面試環節進行。
對于行政執法類人員招錄需要重點考察其對相關崗位法律知識的掌握以及公眾服務意識、個人綜合素養。確保其在工作中嚴格執法、熱情服務;執法過程合法、守法。對于專業技術類人員的招錄,我們應主要關注專業知識及技術是否扎實過硬。
建議今后改革方向為綜合管理類崗位招錄繼續沿用《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兩科考察為主;行政執法類崗位招錄,考察與行業及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兼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不再考《申論》;對于專業技術類人才招錄將社會評價度較高的職稱證書、職業準人證書納入招錄評價體系。如司法考試證書、注冊會計師證書等行業認可度較高、公信力較高的準人類證書,招錄中兼考察過往工作業績,降低《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所占分值比重,不進行《申論》考試。
教師、醫生、法官等專業技術類崗位招錄的程序由于其崗位特點決定了其招錄程序的特殊。教師招聘中出現過應聘人員筆試、面試第一,但是講課能力很差的現象。教育界有識之士已提出教師招聘先試講再筆試、面試,試講占據較大比例的分值得建議。安徽省教師招聘采用先試講、試講合格后再筆試、面試的流程進行取得了較好的選拔效果。對于以上專業技術類崗位招錄,《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及《申論》考試均應降低其所占分值。
三、轉變為資格考試
國家工作人員招錄為國家工作人員提供了大量儲備人才,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巨大的成本。各級招錄部門需要付出統籌、組織成本;報考考生需要付出金錢、時間、精力成本。北京以及浙江都推出了將考試由招錄制轉變為資格制的嘗試,考生通過公務員考試,證書在一定時期內有效。考生取得國家工作人員資格證書后,相關崗位招錄可以直接應聘參與面試,而不需要再次參加筆試。國家工作人員轉變為資格制,可以減少社會和個人的成本,同時引導個體將關注點放在扎實做好當前工作上,改變當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狀態,引導個體在不同崗位上努力工作。此外,我們還需建立更全面、立體的國家工作人員崗位分類設置,建立統一的招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