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民辦高校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民辦高校規模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教師穩定性差、流動性大的問題凸現出來。本文以教育改革為視角,對民辦高校教師流失的原因予以深度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民辦高校教師流失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對當前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 教師流動 原因 應對策略
一、研究背景
自我國放開民辦教育以來,民辦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體現在民辦高校建設上,如表1所示,民辦高校數量、民辦高校數與公辦高校數的比例、民辦高校在校生數和公辦高校在校生數的比例逐年攀升,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方面,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教師不穩定、教師流動性大的問題卻日益嚴峻。
二、民辦高校教師流動性大的原因
1.民辦高校教師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相較公辦高校教師,民辦高校教師的物質保障權、改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尤其是像教職工的住房保障、醫療保障、退休退職后的待遇保障、解決教師子女入學問題等方面的權利沒有得至Ⅱ有效的維護,民辦高校教師缺乏工作安全感和歸屬感。
2.民辦高校教師職業發展受限
相比公辦院校而言,政府對民辦高校的投入幾乎為零,這就導致了民辦院校不可能在教育、科研、培訓方面投入過多。另外,由于更高職稱評定名額不足、對學校要求高、專家沒有給予重視等原因,使得他們在民辦高校個人發展達到了瓶頸,自我上升和發展的空間不大。
3.民辦高校教師來源復雜,結構不合理
民辦高校教師主要是由退休教師、兼職教師、專職教師三部分組成。就退休教師而言,再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消遣退休生活,一旦在民辦高校工作不順心如意隨時都會離職;兼職教師大都是年輕的公辦院校的專職教師,一旦專職工作和兼職工作產生沖突,必然會舍棄兼職工作;民辦院校專職教師則是絕大多數來源于高校應屆畢業碩士生,因缺乏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暫時愿意在民辦院校積蓄力量,一旦他們積累了跳槽的資本,也會選擇毅然離開。
4.職業滿足感弱,缺乏成就感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和人格魅力獲得職業滿足感和成就感,但滿足這一需求還是有一定難度。民辦院校招生門檻相對較低,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理解吸收有限,很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滿足不了教師的心里需求,職業成就感無法滿足。
三、改善民辦高校教師流動性的應對策略
1.構建民辦高校教師合法權利的保障體系
充分利用工會和教師代表大會的維權功能,和學校平等協商聘用合同事宜,積極代表教師參與學校的日常工作,切實維護教師的合法利益。民辦高校教師還應該提高自我維權的主觀能動性,要明確清楚自己作為民辦高校教師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在權利受到外界損害時,知曉維權途徑和維權方法。
2.建立合理的科研機制,為教師提供發展空間
為了留住人才,民辦高校應該建立合理的科研機制,打破民辦高校教師發展的瓶頸限制。拿出一部分穩定的經費,每年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業務提高、科研業務培訓,提供在職進修以及出國深造的機會,實現教師自我成長。努力為教師爭取更多的職稱名額,鼓勵本校教師參與到各級各類的課題研究項目,努力打破職稱評定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不公平的局面。
3.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建立有激勵性的薪酬制度
民辦高校以青年教師隊伍為主,提高民辦高校教師的待遇,是留住青年教師的有效措施。并且教師的待遇增長應該與當地的物價房價增長相適應,均衡發展,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對于教師的薪酬認定,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評教結果、職稱、教師的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做到工作投入與收入成正比。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教師隊伍的穩定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的未來,要深入了解民辦高校教師高流動性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措施,穩定民辦教師隊伍,實現民辦高校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