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福+孔祥峰
摘要:財務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才能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增多,該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資金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非常必要。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高校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本文對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以期能夠促進高校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途徑
當前,高校的籌資方式趨于多元化,使得高校的利益主體逐漸增多。財務管理工作是高校利益主體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因而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縱觀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存在著賬外資金循環和資金使用不當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務管理效率,阻礙了高校利益主體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實現。因此,有必要對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以提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促進高校的發展。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賬外資金循環問題
許多高校賬外資金循環問題嚴重,對高校財務管理產生了不良影響。其問題主要表現在院系部門的有關創收收入不上交學校財務,私自截留使用,主要有以下資金項目:一是開辦培訓班收取的培訓費;二是巧設名目收取的學生費用;三是相關部門人員擅自出租學校資產的租賃費。賬外資金循環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不良影響。首先,造成學校資金流失或分散,不利于財務集中管理,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其次,導致高校內部的經濟秩序十分混亂,如部門私自設立“小金庫”、“賬外賬”等,助長了不正之風,使高校滋生了腐敗問題;最后,導致了高校收入分配不公平。由此可見,賬外資金循環降低了財務管理效率,同時將高校置于重重風險的漩渦中[1]。
(二)資金使用問題
高校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同時存在著公用經費不充足和亂消費的問題,對高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一方面,高校受資金緊缺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時提供某些必需的辦公用品;另一方面,由于采購環節把控不嚴和缺乏統籌管理,導致重復采購和資產利用率低下等問題。最后,高校的很多支出超標,甚至出現報銷金額超出實際開支的問題。長期以往,極易使高校財務管理面臨安全隱患[2]。
二、高校財務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制約了高校的發展。要全面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必須從財務管理問題著手,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為選擇提升途徑提供有力依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夠,財經法規意識淡薄
高校的領導干部大都是教授、教學業務骨干,平時大都忙于教學、科研和行政事務,不太注重對財經法規的學習,不知道“小金庫”違法性質的嚴重性,往往存在以下幾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設立“小金庫” 是經過班子成員研究決定的,出了問題法不責眾;二是認為設立“小金庫”是為了集體謀福利,用“小金庫”資金為職工發放獎金、福利;三是認為設立“小金庫”有利于本單位的發展,要發展事業需要資金,學校的財務制度限制的太多,太過于教條,很多費用不好報銷,有了“小金庫”就方便多了。
(二)監督很難到位
由于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籌資方式趨于多元化,情況日趨復雜,“小金庫”的設置也越來越隱蔽,手法不斷翻新,內部不舉報,外部排查難度很大。
(三)財務預算管理的控制能力偏弱
由于時間緊張等因素,預算編制人員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往往未能跟其它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不能根據高校的發展實際來確定預算目標。同時各部門對財務預算編制計劃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參差不齊,不僅降低了高校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而且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沒有完善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國家教委財務司1995年制定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高校財務評價指標,包括3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隨著高校的不斷發展;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這套指標已經不能全面真實的反映出高校的財務績效情況。
三、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
(一)加強財經法規教育,強化領導的主體責任
首先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很多高校部門存在私設“小金庫”、“賬外賬”的問題,往往是由于有關領導的財經法規意識淡薄,有法不依。高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領導干部進行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法律認識。其次要強化落實領導的主體責任,“小金庫”、“賬外賬”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個別領導的問題,如果部門的主要領導不默許,一般是不可能出現“小金庫”、“賬外賬”問題的。因此只有強化領導的主體責任,才能杜絕“小金庫”、“賬外賬”問題的產生。
(二)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監督機制
首先要加強高校票據的管理,要求所有部門的收費,必須使用財務部門提供的合法票據,同時,大力推廣校園“一卡通”,確保所有收入都納入學校賬戶。其次要推進校務公開,完善舉報監督機制,要求各部門定期將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公示,同時設置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等方式,讓廣大師生和社會群眾參與到對“小金庫”的監督中來。
(三)強化財務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單位資金進行必要的預算管理,能夠為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所以,高校財務人員必須強化財務預算管理。首先,轉變財務預算管理理念,對預算管理給予高度重視,為財務管理工作奠定思想基礎。其次,針對高校的發展實際,選擇合理的財務預算編制方式,使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更加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例如,零基預算法,要求財務人員先了解單位的基本情況,再確定標準、核定專項撥款。此外,滾動預算法也是財務預算編制的重要方式。再次,加強對高校各部門預算執行的管理,尤其要強化支出控制管理,確保經費支出的有效性,規避浪費。如設定財務報銷審批權限、設定二級理財單位、完善獎懲機制、加強采購管理等。最后,對高校財務管理進行必要的預算分析,并對財務預算編制計劃進行監控,逐漸引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3]。
(四)構建完善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必須要構建完善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首先,確定財務評價指標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重要性原則,力求財務評價指標能夠反映高校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業務事項;全面性原則,保證財務評價指標可涉及到高校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并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原則,對財務評價指標進行數據分析,保證財務評價指標符合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利于執行。其次,對財務評價指標的選擇應著重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財務綜合實力評價指標,如資產負債率、經費自給率;二是財務運行績效評價指標,如生師比、學生就業率、教學經費投入比重、科研經費增長率等;三是財務發展潛力評價指標,如固定資產增長率、撥款增長率、凈存款儲備率等。通過構建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高校財務現狀的全面認識,對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有利[4]。
四、結論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高校逐漸成為特殊的市場主體,其財務環境、運營理念等方面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財務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對財務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對高校財務管理現狀的分析可知,賬外資金循環和資金使用不當是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應通過加強財經法規教育,強化領導的主體責任;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監督機制;強化財務預算管理;構建完善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等途徑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為例[D].安徽農業大學,2013.
[2]許兆泉.高校財務資金結算支付體系研究——以L大學為例[D].蘭州大學,2013.
[3]劉迎春.提升財會人員工作水平促進高校財務管理創新[J].教育財會研究,2012,02:12-14.
[4]黃曉麗.山東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以德州學院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