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豐
摘要:在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本文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水利事業(yè)單位會計核算的改變、對單位財務管理的積極影響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性的提出改進措施,以期更好的提高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水利單位 財務管理
現階段,為了更好的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應對世界性貿易,我國于二十一世紀初開始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全面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實現了國庫集中支付在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全面覆蓋,是財政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促使該制度在財政資金管理體系中起到重大作用,對實現我國的財政經濟目標具有深遠意義。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主要通過國庫單一賬戶對財政性質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由此國家對財政性資金的撥付方式開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直接對水利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水利單位會計核算的新變化
1.會計核算發(fā)生了變化
在資產類項目下,“貨幣資金”項目中,增加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這一科目,用以核算水利單位根據財政部門批復的用款計劃收到和支付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取消了各單位在銀行開設的實存賬戶,開設了單位零余額賬戶和財政零余額賬戶,分別用于單位授權支付和財政直接支付。對應結算的票據則分別是財政授權支付憑證和財政直接支付憑證,平時單位的資金結余則表現為指標或計劃的結余,并無實際資金流動。年終財政授權支付和財政直接支付結余的資金則區(qū)別為單位非財政補助結余或單位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余可以按照規(guī)定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則不可結轉。
2.財政資金的撥付程序與支付方式發(fā)生了變化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對水利單位的建設項目支出和日常費用支出進行了嚴格的區(qū)分,并分別進行獨立核算。水利單位對項目建設資金只具有使用額度或指標,而無實際支配權。在實際支付中,按照批復的預算與資金使用計劃,在使用額度內經財政部門審核后,直接向相應的銀行發(fā)出指令進行商品與勞務的支付。對于日常費用的報銷,也必須在財政部門審核批準的預算內支付,且支付資金的數額、用途、收款人、交易時間等詳細的交易內容都直接體現在財政部門網絡體系中,由財政部門實時監(jiān)控。
3.預算管理發(fā)生根本變化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由于資金撥付程序與支付方式的變化,必須強化水利單位的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精細化水平,建立統(tǒng)一、高效、規(guī)范的預算資金申請與撥付體系,進一步加強對于預算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監(jiān)督,特別加強對水利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項目的支出預算按照重要性及實際開支,按零基預算定額制定,樹立依法執(zhí)行預算的觀念。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水利單位的財務管理形成了積極影響
1.改變了財政資金的撥付程序和支付方式,提高了財務管理預算認識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水利單位無論建設項目支出還是日常費用支出,都是只有用款計劃和指標,而不再有財政資金管理。在該模式下,財務管理的重心就由以前的資金管理轉向全面預算管理,促使水利單位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進行預算編制,直接促進了財務管理人員加強預算管理。
2.改變了水利資金的支侍方式,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水利單位建設項目繁多,以往申請資金的程序比較復雜,資金管理的安全性比較低。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后,縮短了資金層層劃撥,分散支付的時間,把以前對水利單位建設項目的撥款,由按進度撥付改為按需撥款,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和資金滯留,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避免了資金的截留和挪用,杜絕了腐敗現象的發(fā)生,提高了資金使用的安全性。
3.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監(jiān)督的全面性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使得單位行政領導權和會計監(jiān)督權分離,使會計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水利單位的項目開支和日常費用開支分別納入財政賬戶,款項支付經財政人員審核監(jiān)督,提高了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及時性,提高了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有利于領導的決策,有利于財政資金的監(jiān)控,保證了單位會計業(yè)務的健康有序。
4.提高了單位財務電算化信息水平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信息網絡建設的要求比較高,單位辦理的授權支付是由計算機系統(tǒng)自動審核完成的,這樣財政資金和單位的支付活動都在計算機系統(tǒng)監(jiān)控之下。由于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的改變,要求單位的財務人員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管理經驗,及時更新會計知識,掌握使用財務會計軟件,直接促進了單位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實際工作中,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單位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1.財務管理理念滯后
國庫集中支付實行后,水利單位的銀行賬戶管理、票據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方式、支付手段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管理人員的會計觀念、知識結構、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等還不能很好的適應財務管理的變化。
2.財政資金分配方式限制了水管理財政資金的自主權
水利單位由于涉及工程建設項目多,導致部門審核、付款等操作過程時間過長,遇到需要追加工程預算的時候,基本沒有調整的余地,導致水利單位用款困難,應付突發(fā)情況也喪失了機動靈活性。同時,國庫集中支付下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權沒有發(fā)生改變,水利單位還需要承擔自身在財政集中支付中的職責,負責與各級投資管理中心協(xié)調本單位招投標工作的開展和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進度等,加大了水利單位的管理負擔,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工作量。
3.單位會計化電算能力及信息化技術亟待提高
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使得預算對經費支出起到了制約作用,這樣就要求單位財務人員具備現代經濟管理知識,要對單位將來的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和規(guī)劃,為編制預算打好基礎。另外,計算機與網絡的運用,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管理經驗,提升會計電算化水平。國庫集中支付的模式對單位財政部門與代理銀行、國庫之間的聯(lián)網和財政審核支付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這一模式下,單位與代理銀行需要借助網絡完成信息的核對,需要財務管理人員由較高的信息化水平。
四、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水利單位財務管理的相應對策
1.認真學習,提高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知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于納入集中管理的水利單位,支付機構按照“責權不變、集中支付、分戶核算、封閉運行”的辦法進行管理,涉及單位財務、資產、人事、建設等多個業(yè)務部門。單位財務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要求轉變觀念,形成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理念。
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預算管理辦法
水利事業(yè)單位由于項目建設內容繁多,工程建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在編制預算的時候要科學、規(guī)范、細化,部門預算要完整、全面、準確。水利單位要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及上年度財務數據,結合下年度重點建設項目預算,合理編制預算,統(tǒng)籌安排,認真執(zhí)行。在預算編制中要對項目進行時間合理性及完成項目時間的充裕性進行保障,并把預算管理的目標進行細分,加強預算管理力度,規(guī)范財政資金的使用,不得擅自改變預算和資金的用途,確保預算的順利執(zhí)行。
3.加快水利單位信息化建設步伐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由國家、行政事業(yè)單位、銀行建立的網絡信息體系。由此要加快水利單位合理配置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相配套的硬件設施,建立健全水利單位財務信息平臺系統(tǒng),通過信息系統(tǒng)與財政部門一起對財政支付進行日常動態(tài)監(jiān)控,嚴格控制財政資金的支出,及時發(fā)現解決財政支付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健康長遠發(fā)展。
4.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提高綜合素質
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不斷的更新財務管理理念,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及時學習新政策,樹立防范意識和保護資金安全意識,全面提升他們的專業(yè)技術和綜合素質,確保國庫支付制度的正常運轉。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順應了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統(tǒng)一要求,滿足了公共財政體系基本框架建設的需要,是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有力措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行,雖然是對財政資金管理的改革,卻對水利單位的財務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水利單位只有不斷的加強和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才能完善財務管理工作,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