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秀杰



摘要:圍繞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教學難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實際案例深化學生理解,通過課堂互動、章節練習、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習興趣,降低記憶難度,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并提升考試通過率的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教學思維模式;創新;財經法規
《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如何講解?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如何發揮?條款多,關聯性弱,是本課程學習的難點,教師如何全面超越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思維模式的創新?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發現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1.教材體系建設落后。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國家考試大綱的更新速度。2.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教師不關心從業資格考試的變化,只根據教材內容講解。3.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教授-聽課模式教學。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根據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變化,將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枯燥的知識講授,變為簡單形象的記憶,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鞏固學習效果。
一、教材模式改進
目前,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全部采用無紙化形勢,使用全國統一題庫。筆者將近三年會計從業考試軟件中案例題摘錄與教材的章節內容相匹配,作為現有教材的有益補充,極大的豐富了教材的內容。并將手機版電子教材制作成WORD文件置于學生微信群內,供學生課下下載練習。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時間碎片進行學習,受到學生極大的喜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記憶方法的改進
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這門課程都很難和趣味性相聯系。美國著名的記憶術專家哈利·洛雷因說:“記憶的基本法則是把新的信息聯想于已知事物。”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四種記憶模式。
(一)形象化記憶
諧音記憶的關鍵在于將所要記憶的內容建立生動的聯系,從而達到提升記憶興趣,延長記憶時間的目的。教材中對會計違法行為分兩部分論述,第一部分為“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等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采用列舉的方式包括“10條”;第二部分為“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筆者將會計違法行為按照性質分為三類,建立起一個記憶的邏輯。詳見表1。
(二)聯想遷移綜合聚類分析
在記憶五類專用存款賬戶及對應的使用范圍時,可采用一、二、三、四、五記憶,詳細記憶過程見表2。
(三)綜合聚類法
對于支付結算中各種票據的提示承兌、提示付款期限因為條目多,日期相似,是記憶的難點,通過聚合各種票據的方式,找出差異點記憶,詳見表3。
三、教學形式的改進
記憶方法的創新是教學思維的創新的核心和出發點,將知識的簡單傳授變為思考模式的傳授和記憶方法的探索,引導學生創造屬于自己的獨特記憶方法,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許我們就向“樂之者”更近了一步。
參考文獻:
[1]曾昭坤.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的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0(8).
[2]張大芳.《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商業會計,2013(23).
(作者單位:集寧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