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霞
摘要:近年,各地方財政加大了對農業農村的資金投入,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以中山市為例,2016年市農業局的農業農村資金投入1.45億元,其中7000萬元轉移支付到各鎮區,7450萬元是專項資金,村級財務呈現新特點、新趨勢、新問題。完善農村內部控制,加強村級財務的核算和管理,提供真實、有效、可靠的會計信息;完善農村內部控制,加強監督、激勵機制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規范運作保證農村基層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本文在綜述國內農村村級財務管理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農村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說明完善農村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探討并提出針對珠三角地區農村加強內部控制的措施。以期為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農業農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村級財務;珠三角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部署“三農”改革工作時更加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尤其在確保農業農村資金投入方面確定了多項措施,成為一大亮點。加強農村經營管理,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也成為了當前農村工作的熱點和難點之一。建立農村內部控制制度,是要達到對農村經營管理活動的控制。近年來,雖然通過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范村務、財務公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內部控制,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一、完善農村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需要
2003年,廣東省出臺《關于在全省農村全面推行“會計委派(選聘)和代理制”的通知》,會計委派制和會計代理制在廣東省得以全面鋪開。以中山市為例,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的特點是會計代理制與會計委派制雙管齊下,全市24個鎮區,有17個鎮區176個村社區實行會計代理制,分別占全市鎮、村數的71%、73%;7個鎮區64個村社區是實行會計委派制,分別占全市鎮、村數的29%、27%。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會計代理制下業務主管部門不統一影響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會計委派制下財政部門基本上沒有參與村級財務的指導工作。完善農村內部控制,理順內部管理機制,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
(二)提高農村會計信息質量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出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公益事業、農村環境整治等建設資金及物資的投入繼續加大,以中山市農業局為例,2016年農路硬底化建設資金3740萬元,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一事一議市級配套資金250萬元,實施市秀美村莊工程建設獎補資金3000萬元,糧食直補835萬元。較高的會計核算水平保證支農資金的落實和規范使用,提供準確可靠的農村經濟數據,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制約著會計信息質量。因此,完善內部控制是提高農村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
(三)落實農村監督機制的需要
財務公開、民主管理、村民監督是新形勢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集體財務工作進行監督是村民的權利和義務,因此,通過完善和推行農村內部控制,真正落實公開制度,提高公開質量,特別是群眾關心的重點投資項目,以保障農民的監督權。
二、目前農村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管理制度缺乏與時俱進,管理力度不夠
近年來,全國各地立足當地實際,完善鎮村制度,規范管理流程,基本實現網絡監控。但有些管理制度沒有根據外界因素變化及時修訂和重修,不適合實際情況。比如新形勢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工程招投標和預決算管理制度等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二)內部控制不完善,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和執行力不夠
在農業部、財政部下發《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制定了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農村財務會計管理混亂的狀況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執行力不足,一事一議資金的管理,年終決算審計、基建工程等一系列問題都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有些干部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理解內部控制的意義所在,對內部控制失效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嚴重性認識不夠。
(三)監督機制不到位,落實形式化
雖然按要求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也制定了相應的人員任職條件、議事決策等制度,但從實施來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對自身的職責、權限及責任的認識不夠,主動參與監督的能力不足,對村經濟財務、政策精神等事項的了解不夠清楚,缺少相關業務知識等,導致監督不到位。農村財務監督、外部審計部門大多是事后監督,力量有限。
三、完善農村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提高農村干部對農村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
單位負責人的重視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內部控制的成效。農村干部內部控制的認識程度是真正貫徹內部控制的首要條件。加強村級干部內部控制觀念,一方面依靠政策引導,完善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建立和健全農村內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加強村干部的業務素質,提高對村級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二)完善農村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1.完善村級治理結構控制。由鄉鎮政府、全體村民(村民代表大會)、村級管理者、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組成的村級治理結構,通過規范村民自治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村級管理者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制定相應的聘選、激勵與監督等方面的制度達到一定的制衡關系,約束和管理村級管理者的行為。重點完善以下兩方面:第一、農村內部控制激勵制度建設。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激勵方法與手段,根本上提高農村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第二、完善農村內外監督機制,提高公開質量。一方面完善內部監督,加大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相關業務的培訓,落實好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做到公開內容通俗易懂、真實完整;重大事項及時公開、日常事項定期公開;公開地點固定。另一方面堅持外部監督,包括政府審計及社會審計等;完善制度審計,包括農村內部控制審計、專項審計等。
2.完善農村內部財務控制。科學、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既能保證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又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完善農村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對財務基礎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結合實際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從而使財務活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大限度的減少制度缺失造成的違規行為發生。第二,把好村級財務人員任免關,加強不相容職務的控制。任用有會計從業資格的合格的財務人員,任免調換依照法定程序,合理設置會計崗位,不相容崗位由不同人員擔任,不相容業務由不同人員執行。
3.完善村級財務預算控制。在推行村級財務預算制度的基礎上,加強完善財務收支范圍的界定、預決算方案的編制、有效執行。根據預算要求進行業務活動,對于預算執行中的偏差應及時糾正,對于確需調整的應按規定程序,以保證全面預算的約束性和精確性。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服務項目、實施的民生工程越來越多,有的是在預算編制時沒有發生的,也沒有預計可能開支的費用,對于類似或有事項,財務預算需合理處理,提高預算數據的謹慎性。完善預算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調動有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動力。
4.完善人事和行政控制。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和控制具體包括:招聘原則、管理者聘用、培訓和提升、考核和激勵機制。公開招聘、公平競爭、全面考核、擇優錄取保證人員素質的基礎;領導組織才能、溝通能力、專業水平、品行操守等方面的綜合考核提高農村管理者水平的保證;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和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保障農村內部控制制度貫徹實施;公開透明客觀合理的考核激勵制度調動管理人員積極性的動力。完善行政控制主要通過領導控制、授權控制、溝通機制,提高領導功能的發揮、增強下級人員的責任心、發揮整體合作力。
四、結束語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內部財務管理控制、預決算管理、內外監督機制都是正確全面地落實農村政策,促進農村干部依法、依規地執行政策和管理財務的有效措施。內部控制對農村建立完善的自我約束機制,確保農村農業資金合理有效使用,提高現代農業經濟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曉玲.農村財務內部控制芻議[J].南方農村,2011(02).
[2]周洋.農村內部控制制度構建探析[J].農業經濟,2010(09).
[3]賀旭玲,韓克勇.淺談當前農村的村級治理結構問題及對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4).
[4]管晨智.內部控制理論在村級財務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管理觀察,2014,7.
(作者單位:中山市三角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