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厚民
(濟陽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陽 251400)
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設的任務重點是堤防加固、險工改建、控導新建及防浪林工程,這就需要占用工程建設用地,需要對地面附著物清理予以補償,對占用農村土地進行補償,包括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及房屋拆遷等。由于涉及沿黃村鎮較廣,呈帶狀分布,相關征地移民工作矛盾突出。本文結合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對征地移民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工作做以下探討。
在征地補償與移民安置實際工作中,個別群眾認為標準低,不予配合,成為工作推進的“釘子戶”。對此,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標準開展工作,通過耐心解釋,讓群眾理解征遷政策。
由于村集體土地分配時間較久遠,村民在土地上種植的作物存在權屬不清的現象,增加了征地移民的工作難度。另外,部分村民在地面附著物丈量、統計過程中,突擊種植樹木以獲得更多的補償費。
部分村民承包的土地被占用,但農村集體土地補償款需要打到村集體賬戶上,如何分配,成了村民與村委會之間的一道難題,解決不好就會成為影響征地移民工作的一道障礙。
大型工程占地多,涉及經費也多,再加上監督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對待群眾的訴求,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近年來,村委會人員截留補償款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如何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廉潔保障機制,使相關工作人員不敢腐、不能腐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黃河下游防洪工程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征地移民涉及民生,政策性強,影響范圍廣,工作任務重大,既要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又要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由于征地移民群眾在社會資源分配上的不平等,他們得到的與失去的不成比例,以及對政策的不理解,很容易爆發不滿。為了使社會處在健康的、富有活力的狀態之中,必須幫助征地移民群眾減輕來自經濟社會和心理的巨大壓力,把社會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沿黃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加大對征用土地和移民拆遷安置政策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認識到黃河防洪工程是防治水旱災害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一項保證沿岸群眾長治久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利民工程,引導被遷移群眾自覺服從大局,按計劃和進度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在征地移民過程中,各利益主體對信息占有處于非對稱狀態,從而導致群眾處于弱勢地位。應進一步規范完善征地程序,增加工作過程中的透明度,讓群眾平等地參與到征地移民的全過程,保證他們有充分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從而充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個別漫天要價、嚴重阻礙工作開展的人,要依法依規采取措施,必要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自工作開展以來,群眾撥打12345熱線反映問題的不在少數,可見當前對于群眾的利益表達機制還不健全、不完善。社會公正建立在所有社會成員主體參與的基礎之上,而傾聽征地群眾的聲音,給予他們更多的話語權,就是建構征地移民社會參與主體性的內在需要。利益表達機制就是形成對利益表達帶有原動力性的有機系統,農民要實現其自身利益及保護自身利益不受侵犯,關鍵在于利益表達。同時針對征地移民工作,應當建立一定的法律援助機制,幫助他們實現正當的法律訴求。
通過征地移民工作,提高當地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農民為了自身利益學習政策、法律等知識。推動移民工作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相關職能部門要定期加強移民工作相關人員的溫都法治教育,干部首先能依法、守法,群眾就會依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