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坤,鄧文坤,韓城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德州市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實踐與探索
孫洪坤,鄧文坤,韓城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為保障城鄉居民長期用上安全、衛生的黃河水,對德州市供水工程管理提升工作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在水源保護、水廠運行、供水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為沿黃平原地區解決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問題提供了借鑒。
德州市;飲水安全;建設管理
德州市位于山東西北部,總面積10356km2,總人口57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20萬人。目前,已建成平原水庫18座,新建改造規模化水廠20處,日供水能力達53.2萬m3,基本形成了以黃河水為水源、以平原水庫為依托的規模化供水工程體系。為保障工程長久良性運行,進一步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在水源保護、水廠規范化管理、水質檢測、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
1.1 加強水質檢測能力建設
自2014年以來,11個縣(市、區)都相繼建成了具備42項常規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化驗中心,市級建設了106項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化驗中心,配備水質檢測人員和管理人員68人。
1.2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各縣(市、區)都建成了縣級信息化中心,實現了從水源、引黃輸水關鍵斷面、水庫、水廠、二級泵站、管網到用戶的全程監控,達到了無縫隙、全覆蓋。做到了對出廠水至末梢水的水質、水壓、水量在線監測,并對水質、水壓等關鍵指標設置了報警系統,并建立了從及時發現問題到反饋信息再到應急處理的聯動機制。所有供水管網實行了GPS定位,根據坐標精準定位。
1.3 進一步完善了水處理工藝
對慶云、寧津等水廠增加了粉末活性炭應急處理,有效防止了夏季藻類和輕微污染對水質的影響。禹城、臨邑等縣(市)實施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水處理工藝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1.4 環節管控更加嚴格規范
1)實行了嚴格的水源保護。在引黃干渠、輸水河道、供水水庫周圍劃定了保護區,在輸水河道的主要斷面和水庫周圍安裝了監控設備,對水源保護區實行了24h全方位監控。同時,建立健全了嚴格的巡線制度和源水檢測制度,輸水期間每天進行2次巡線檢查和源水水質檢測。
2)開展了環節質量控制。供水水廠對混合、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各個環節,都設置了嚴格的質量標準并進行分段檢測,藥劑投加量、投加點、投加時間都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操作。
3)制定了水質檢測。建立了水廠每日13項指標自檢、縣級水務部門每月42項常規指標巡測、市水利局每年至少2次抽檢以及衛生部門定期不定期監測的四級檢測體系。
4)加強了安全生產。供水企業制定了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生產過程中嚴格按規程操作,定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并建立了應急處理制度,制定了供水事故及消防應急處理預案。特別是消毒設施和加藥間都制定了嚴格的工作安全制度。
5)提高了供水服務能力。各縣市區都建立了供水116服務隊,并且充實了專業人員、車輛和維修專用設備工具。同時,設立了供水服務電話和監督(舉報)電話,發生供水故障時都能得到及時處理。對舊管網,使管網漏失率一般小于15%,新管網控制在10%以內。
1)管理理念有待提高,部分地方只做到了水廠能正常供水,對供水水質、服務水平要求不高。
2)資金保障不到位,部分縣(市、區)財政維修養護經費不到位,水質檢測中心運行經費未落實。
3)技術操作人員素質有待提升,加藥員、化驗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基本知識不扎實、操作技能不熟練,對待各種儀器不能熟練操作、精準使用,沒有實現100%持證上崗。
4)個別地方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系統內容不全面,利用率偏低,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現代化供水管理的需求。
3.1 提升供水管理理念
喝上安全飲用水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權利,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都要把保障城鄉安全供水作為應盡職責,牢牢抓在手上。
1)強化責任意識。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蓋范圍廣、影響范圍大,容不得半點差錯。特別是在當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下,如果水質、水量、水價、服務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較大的社會問題。
2)堅持規范化管理。要始終抓好用好規范化這個法寶,嚴格按程序規范做好水處理、水質檢測、加壓供水等工作,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確保時時供水安全。
3)堅持頂層設計。當前各縣(市、區)都是一縣一網的規模化供水工程,對設備、工藝要求高、管理難度大,要堅持頂層設計,在水處理工藝、水質檢測、供水設備、水費收繳、維修服務等方面,都要積極引進現代化的設備、人才和理念。
4)牢記用戶至上服務理念。群眾既是政府部門的服務對象,也是水廠的客戶群體,要將服務好群眾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和提高水廠效益的重要立足點,始終強化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
3.2 加強人員培訓
德州市農村供水工作起步相對較晚,水利相關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相關經驗。目前,各地的硬件建設雖已全部完成,但實際檢測水平還較低。要進一步加強業務人員培訓,制定詳細可行的人員培訓計劃,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每年對水廠負責人、凈水工和水質化驗員、信息系統管理人員等關鍵崗位都要進行2次以上的定期培訓。
3.3 落實維修養護資金
目前,各縣(市、區)都出臺了《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維修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但有的還未落實縣級財政維修資金,沒有資金保障。下一步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確保補助資金足額落實。
3.4 維護充實信息系統
全市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信息化系統,但部分縣(市、區)利用率還較低,沒有發揮出系統的實際效力。要將信息化系統與供水系統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用工程信息化實現管理運行便捷化、現代化,切實提高管理效率。
3.5 合理控制供水價格
要進一步深化供水水價改革力度,大力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繼續加大水價控制力度,通過落實優惠政策、加大村內供水設施改造力度、推行兩部制水價等措施,千方百計降低供水成本,使群眾高興用水、滿意用水,且工程能夠良性、正常運行。
3.6 進一步提升供水維修服務水平
近年來,市民熱線、陽光熱線、承諾熱線反映最多的水利問題就是老百姓吃水問題,這就倒逼我們必須搞好供水服務。下一步要使供水工程維修率達到100%以上。同時,要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每個水廠和水廠的每個關鍵環節都進行檢查和評估,出現問題及時整改,力爭使農村群眾真正享受上“城市水”待遇。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工作,對水源、制水、輸水、配水到用水各個環節都要科學、規范管理,才能保障供水水質、水量和水壓,充分發揮工程效益,使城鄉居民用上安全、潔凈、方便的自來水。
(責任編輯遲明春)
TV991.6
B
1009-6159(2017)-01-0023-02
2016-12-01
孫洪坤(1967—),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