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曉
(山東省膠東調水局濰坊分局,山東 濰坊 261000)
濰坊市利用黃河水與長江水的成效分析
顏曉曉
(山東省膠東調水局濰坊分局,山東 濰坊 261000)
分析了濰坊市水資源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梳理了在利用黃河水和長江水等客水資源中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下一步深化利用客水資源的幾點建議。
濰坊市;水資源利用;統籌配置
濰坊市地處膠東半島西部,全市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03條,其中骨干河道有濰河、彌河、白浪河、南北膠萊河和小清河5條,這些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雨季(6~9月份)流量大,枯季流量很小甚至斷流。濰坊目前建有大中型水庫27座、小型水庫663座、塘壩4707座、攔河閘壩258座,總庫容達到40.29億m3,興利庫容18.33億m3。
1.1 資源性缺水
濰坊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64.8mm,當地水資源總量為27.28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7.03億m3,地下水資源量15.12億m3,重復量4.87億m3。按最新統計資料計算,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98m3,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全國平均水平的1/7,也低于全省334m3的平均水平,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m3的極度缺水地區,正常年份全市水資源缺口1.95億m3,在特殊干旱年份水資源缺口將非常大,資源性不足是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1.2 時空分布不均
受季風性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濰坊市降水量時空分布極為不均,時間上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6~9月份),空間上從南部山丘區向中部平原區、北部濱海灘涂區依次遞減,給水資源開發利用增加了困難。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濰坊市經歷了1952年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連年干旱,26座大中型水庫僅蓄水不足2億m3,有幾座大中型水庫甚至干涸。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主要依靠長江水、黃河水和部分地下水支撐,南部地區水資源相對較多,但供水形勢依然非常緊張。
1.3 客水利用不足
山東分配給濰坊市的調引黃河水指標3.07億m3,調引長江水指標1億m3,由于前期較長一段時間,濰坊降水相對較多,干旱狀況沒有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在思想上沒有重視利用客水,加之干線輸配水能力不足、配套工程不健全和價格政策等原因,長江水和黃河水的實際利用量很小。
近年來,考慮從長遠角度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濰坊市依托國家南水北調和省膠東調水兩大骨干調水工程,開展了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和引黃引江調水工程建設,將長江水、黃河水調入濰坊作為常規水源,與本地水一體配置,彌補了水源不足問題,構建了強有力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同時,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逐步完善了多樣化水費征收制度體系。
2.1 長江水配置工程
1)雙王城水庫工程。位于壽光市雙王城生態園區內,是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輸水干線工程的重要調蓄水庫。水庫大壩軸線總長9.64km,壩高12.5m,最大庫容6150萬m3,總投資8.05億元。主要作用為抽引長江水,經水庫調蓄后,在引黃濟青非引水期,通過引黃濟青輸水河,向青島、濰坊、煙臺、威海等膠東地區供水,設計向膠東地區年供水4357萬m3,向壽光市年供水3000萬m3。該工程于2009年12月批復工程設計,2010年5月開工建設,2013年全面竣工并正式通水運行。
2)南水北調濰坊配套工程。該工程分為壽光、濱海(一期、二期)和昌邑三個供水單元實施,目前已基本完成,共計完成投資15億元。其中壽光供水單元,主要依托雙王城水庫和膠東調水干渠,建設抽水泵站2座,鋪設南、北供水管線84km。工程于2014年10月開工建設,2015年底全面完成,完成投資4.49億元。南供水干線已向壽光市供水1590萬m3,及時緩解了壽光用水緊張局面。濱海供水單元,分為一期和二期建設,一期主要建設白浪河調蓄工程和西分干輸水渠治理工程,總投資4.9億元,于2013年底完成;二期主要新建第二平原水庫及相關配套設施,于2015年4月開工建設,2015年底建成主體工程,完成投資4.98億元,現已具備蓄水條件,但受膠東調水渠道輸水能力限制,暫未蓄水。昌邑供水單元,主要新建泵站1座、鋪設玻璃鋼管道17.65km和襯砌渠道3.47km,新建泵站和管道鋪設已于2014年建成,渠道襯砌2015年建成,共完成投資6227.5萬元,具備了向昌邑北部供水的條件。
2.2 黃河水配置工程
為進一步加大長江水、黃河水的利用量,濰坊市自籌資金4.9億元,建成了引黃入白、引黃入峽、引黃入昌及引黃入高等4個引黃引江骨干調水工程,調引客水的能力大幅提高,設計調水能力達到300萬m3/d。目前,濰坊除地勢較高、水源相對豐沛的南部諸城、安丘、青州、臨朐4縣(市)外,中部和北部8個縣(市、區)均可利用長江水、黃河水。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已累計調引長江水、黃河水2.6億m3,極大緩解了濰坊地區供水緊張局面。
2.3 水費征收機制
為統籌用好長江水、黃河水,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兼顧流域、區域和上下游利益的原則,確立了基本水費全市統籌、計量水費受益區承擔、探索實施區域綜合水價的水費征繳模式。
1)基本水費全市統籌。濰坊各縣(市、區)基本分布于濰河、彌河兩大流域,按照流域內水資源共享原則,從全局和公平角度考慮,實行基礎水費全市統籌,以各縣(市、區)上年度GDP為依據,按比例進行分攤。
2)計量水費受益區承擔。按照誰受益、誰承擔原則,計量水費由受益的縣(市、區)承擔。為便于進行水量計量和水費核算,對調引的客水統一按上級下達的調引計劃水量比例進行分配。
3)區域綜合水價改革試點。為進一步探索水費征收模式,在壽光市開展了區域綜合水價改革試點工作,制定3個有關區域綜合水價核算及運行管理的辦法,組建了壽光市金潤水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作為落實綜合水價改革平臺,統一執行原水綜合水價,統一結算各類地表水原水水費。
盡管濰坊市的引黃引江工程體系趨于完善,管理制度也不斷健全,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在黃河水和長江水的利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調水工程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當前,山東省為加大對膠東地區供水的力度,正在實施或計劃實施引黃濟青渠道改擴建和黃水東調等大型調水工程,為充分利用好這些省骨干工程,濰坊市應進一步規劃論證,及時做好相關配套工程的建設。
2)客水利用范圍需進一步擴大。在旱情比較嚴重時,調引的黃河水和長江水大部分用于居民飲用和工業生產,用于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非常少,需要研究用于農業和生態利用客水機制。
3)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在探索實行區域綜合水價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不同區域之間的類型,完善不同方式的水價制度體系,在水資源配置上推動建立先使用客水,再使用當地水的分配格局,在取用水戶之間建立公平的取水秩序,推動水權水市場的建立,促進水資源的統籌管理。
(責任編輯趙其芬)
TV213.4
B
1009-6159(2017)-01-0055-02
2016-07-14
顏曉曉(1986—),女,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