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滕金花,陳瑩
(1.莒南縣水利局,山東 莒南 276600;2.莒南縣石泉湖水庫灌溉管理所,山東 莒南 276600;3.莒南縣陡山灌區灌溉管理所,山東 莒南 276600)
莒南縣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付元1,滕金花2,陳瑩3
(1.莒南縣水利局,山東 莒南 276600;2.莒南縣石泉湖水庫灌溉管理所,山東 莒南 276600;3.莒南縣陡山灌區灌溉管理所,山東 莒南 276600)
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堅持“水安全、水經濟、水文化、水生態、水景觀”五位一體的工作方針,把水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城市建設、環境整治、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整體推進“水、灘、岸、路、堤、景”,著力打造人水和諧、人水相依的宜居家園。
莒南縣;水生態文明;新景觀
臨沂市莒南縣屬淮河流域,主要用水來源為地表水。境內有大小河流210條,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142座、塘壩2001座、流域10km以上的河流23條,年均水資源總量4.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17億m3。近年來,莒南縣堅持打造“水安全、水經濟、水文化、水生態、水景觀”五位一體的工作方針,把水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城市建設、環境整治、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整體推進“水、灘、岸、路、堤、景”,著力打造人水和諧、人水相依的宜居家園,城鄉環境得到大幅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1.1 雞龍河防洪生態工程建設
雞龍河防洪生態工程是從莒南縣城隆山路至淮海路,治理總長度13.90km。目前,完成開挖河道土石方120萬m3,砌筑擋土墻13.9km,建設21道攔河壩和2座橡膠壩,在13.9km河道內形成水域面積115hm2,蓄水量310萬m3。雞龍河防洪生態工程與上游雞龍河濕地公園、下游白馬河環保生態園緊密相連、相互融合,主河道寬由過去不足30m拓寬到100m;通過河道清淤、兩岸培堤、建設攔河閘壩,增加蓄水量200萬m3,河道行洪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通過建橋、道路硬化,方便了兩岸交通;通過清理私搭亂建、對兩岸綠化美化,改善了沿岸群眾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
1.2 城區污水處理
莒南縣沭河水系沿河兩岸涉及人口約55萬,有生產企業780家,其中涉水企業220家,每天總排水量約4.5萬t;濱海水系沿河兩岸涉及人口約27萬,有生產企業423家,其中涉水企業105家,每天總排水量約2.8萬t。目前,新建新區、龍王河、大店黃蘆河、坊前龍頭河等4處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總能力達到11.5萬t;建設污泥處置廠1處,日處置污泥100t;建成新區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日生產回用水2萬t;新建污水管網59km,實現城區雨污分流。
1.3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
莒南縣充分利用水庫眾多、地勢較高、水量充足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庫集中供水工程。投資2.18億元,建成覆蓋全縣農村范圍的大店、相邸、文疃、澇坡、相溝等5處凈水廠,設計供水人口73萬,推動城鄉供水實現“同源、同網、同質”。目前,已有46萬城鄉居民用上了干凈的水庫集中供水,“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供水格局已經形成。
1.4 構建現代大水網
莒南縣從2009年開始,著力構建“三庫串聯、沭水東調、庫河相通”的莒南大水網工程。2013年9月,莒南縣政府與山東水務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組建了魯南水務發展有限公司,分期實施大水網工程,總投資10.19億元,設計年供水量9100萬m3。2015年7月,總投資2.86億元的大水網一期工程已實現了相邸水庫向莒南縣臨港產業園區和臨港經濟開發區正式供水,并按照臨沂市委市政府決定,向日照市嵐山區跨區域應急調水,目前已供水1000萬m3。通過“三庫串聯、沭水東調”,為全縣工業、農業、生態及居民飲水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1.5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莒南縣在確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攔河建壩蓄水、建園添綠、造景增靚,建成景觀水面45處,沿河綠化小區27處,全縣水岸綠化率達到96.9%。2011年以來,先后投資3.7億元對流經縣城北部的雞龍河進行綜合治理,治理總長度13.90km,新建橡膠壩2座,建成五洲廣場等廣場9處,栽植苗木花卉及水生植物178萬株,新增綠化面積103萬m2。隨后,在縣城西部、東部、北部、中部相繼實施了總投資1.2億元的磐龍河水系工程、總投資5億元的白馬河環保生態園工程、總投資6億元的龍王河生態工程、總投資3億元的臥龍河治理工程,形成了“五河會城”、“三面濕地一面城”的大景觀,“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秀美畫卷正在全面展開。
1.6 水系治理與景區建設
莒南縣堅持將水系治理與景區建設緊密結合,成功打造國家AAAA景區1處、AA景區2處。引進縣外資金1.5億元,對天馬島水利風景區(陡山水庫)進行提升改造,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休閑度假、娛樂康體等多功能于一體,山映水秀,水潤山美,成功爭創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AAAA級旅游區。按照“一河、兩帶、四區、多點”的構想,對雞龍河城市濕地公園進行規劃布局,打造濕地生態、綠色生態長廊,兼容濕地公園和城市漫步休閑功能,不僅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更是改善了生態環境,先后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景區、省級城市濕地公園。白馬河濕地公園以中水養濕地、以濕地凈化水的工作思路,運用“河、道、丘、林”四大要素,設計多層自然跌水,打造了“一水串五園、一線連多點”的景觀,2014年被評為國家AA景區。
1.7 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莒南縣將灌區建設納入城區建設整體規劃,對投資1.57億元的陡山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進行綜合整治,實現了通水補水與美化環境雙促進雙提升。在大店鎮借助緊靠陡山水庫灌區的有利區位,在干渠兩側建成總面積6hm2的高標準水上公園;緊抓水庫除險加固和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有利時機,對146座大中小型水庫實行專職管理,對70座病險塘壩進行除險加固,對水庫周邊的工礦企業及養殖項目進行清理整頓,對周邊荒山進行封育綠化,有效涵養了水源,凈化了水質,美化了鄉村生態環境。
1.8 水土保持工程建設
2011年以來,莒南縣對雞龍河、潯河、磐龍河、白馬河、臥龍河、龍王河、汀水河等7條重點河道進行了綜合治理,治理河道長度65.90km。綜合治理小流域10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km2。在確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筑壩蓄水、建園添綠、造景增靚,建成景觀水面57處,新建沿河廣場21處,水域環境得到根本性轉變。
1.9 水資源管理
莒南縣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齊心協力將取水許可審批列為建設項目的必要前置程序,在水資源論證中否決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設項目。近3年來,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1.65億m3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3m3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1以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超過60%。
莒南縣有著良好的水資源稟賦和水生態條件,水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打造水生態文明城市,成為莒南縣盤活水系資源、激發城市活力、打造宜居地的關鍵抓手。通過一系列水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豐富了城市內涵,增強了城市競爭力,初步建立了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水域新環境。
(責任編輯鄭繼勝)
X832
B
1009-6159(2017)-01-0061-02
2016-06-17
付元(1986—),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