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真
(嶗山區水利局,山東 青島 266061)
嶗山區多措并舉促進水利科技實現新突破
張真真
(嶗山區水利局,山東 青島 266061)
近年來,青島市嶗山區努力落實“工程帶科研、科研為工程”措施,在水利建設管理中,不斷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強化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創新水利科技運行機制,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水利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嶗山區;水利科技;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嶗山區水利局秉承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思想,認真貫徹水利部《關于加強水利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努力落實“工程帶科研、科研為工程”措施,在水利建設管理中,不斷推行新技術、新材料,運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手段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
自2003年區水利局單獨設局以來,局黨組每年都把水利科技工作作為全局水利工作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的重要方面。
在增加水利科技投入方面,一是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投入,每年均爭取區財政列支水利科技專項費用,2008年水利科技專項經費更是達到了223萬元。二是鼓勵、引導全社會多渠道、多層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在小流域治理中引進民間資本參與水利科技項目建設。三是努力落實“工程帶科研”措施,積極爭取市以上財政從征收的水利經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解決相應的工程技術問題。
對由區及以上財政投資建設的水利科技推廣項目實行招標投標制。根據水利現代化發展需要,堅持“項目從生產中來,成果到生產中去”的方針,確定科研與推廣項目;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公開招標、擇優選取”;有關科室把落實“工程帶科研”作為主要內容,列入年初工程計劃。
同時,高度重視水利科技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水利科技隊伍不斷壯大。近年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不斷引進新技術、采用新材料,在水庫除險加固、節水灌溉以及河道治理等方面都注意推廣應用領先的技術及管理設施,實現了傳統水利工程建設向現代水利的轉變。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水利科技創新能力,以水利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根據《水利部關于加強水利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嶗山區水利局制定了《嶗山區關于水利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項目申報及驗收管理辦法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增強水利科技創新的責任感,明確了水利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同時在政府出臺的《嶗山區關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及資金扶持獎勵辦法》中明確規定,鼓勵推廣應用節水灌溉等新技術項目,每畝分別給予400~800元不等的獎勵。去年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曉望、浦里和曲家莊社區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分別通過社區自籌及上級部門補助在各自社區建設了大口井及管道配套工程,成功采取“民辦公助、政府補貼”的形式首次引進了IC卡管理設備,對社區內群眾灌溉用水實施有償用水管理,在節水的同時,有效改善了社區內茶葉等作物的灌溉條件,增加了群眾收入。
3.1 雨量遙測防汛抗旱自動化系統建設
為進一步夯實全區降水實時實效監控和信息快速傳輸的堅實基礎,將雨量遙測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建立了覆蓋嶗山全區的11個雨量遙測站,通過GPRS系統將適時降雨強度和降雨量及時傳遞到防汛指揮中心,測量敏感度達到了0.5mm。大幅提高了雨量測算的科學性、準確性,為防汛的準確指揮、科學調度提供了可靠依據和重要保障。
3.2 衛星云圖系統建設
為了掌握天氣總體變化形勢和臺風動向,對衛星云圖設備進行了改造,增加三維立體云圖,利用局域網絡實現衛星云圖共享,在防汛指揮中心就能直接觀察到云圖變化情況。通過衛星云圖系統及時了解區域內是否有雨、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雨量大小等情況,以便于準確掌握雨汛信息。
3.3 現代化防汛指揮中心建設
縣(市、區)級防汛部門是防洪救災最基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中堅力量,采用現代計算機、通信及網絡技術,建立防汛信息采集、傳輸、處理、使用、共享的防汛指揮中心,提高防汛指揮決策能力和辦公自動化水平。同時還進一步升級了遠程異地視頻會商系統,在暴雨洪水和臺風來臨的關鍵時刻,可以同步接受全市防汛工作指令及區市工作情況,及時匯報溝通應急問題處理方案,全面提高防汛指揮的現代化水平。
3.4 供水管理信息自動化建設
在水源地管理方面,建立水源地視頻監控系統,在水庫安裝水源視頻監控系統,24h對水庫管理所辦公樓、水廠出入口、沉淀池、大壩與庫區岸邊情況和水位變化情況進行監控,監控錄像直接出現在辦公室的顯示屏上,進一步提高了供水水源的安全保障。
3.5 取水計量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建設
取水計量遠程監控系統是一套由遠程計算機管理和現場監測站而構成的取水口流量計量遠程管理系統,對各取水點的遠程檢測,實時動態采集、傳輸各測站(點)的流量數據,并自動建立完整的數據資料庫,實時進行各種趨勢分析,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準確流量數據,以實現動態計劃用水,科學調配管理用水的目的。2017年將在2007—2008年已安裝17處取水遠程計量設施的基礎上,實施取水計量遠程監控系統三期工程,進一步對取用地下水的大戶實施取水情況遠程適時監控,加強監管,提高取水戶節約用水的自覺性。
4.1 加大投入,實現水利科技新的突破
一是加大前期工作和協調力度,積極爭取水利科研項目在市局立項,爭取項目資金的支持,為加速水利科技進步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二是進一步落實“工程帶科研、科研為工程”措施,積極協調爭取財政資金對水利科技項目的支持。三是加大協調力度,積極爭取財政、發改部門的支持,盡快出臺水利科技資金投入的籌集與使用管理辦法,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四是為有效推進區內水利科技項目的推廣,爭取成立專門的水利科技推廣機構,建立一支穩定的科技推廣隊伍,真正實現“工程帶科研,科研為工程”的目標。
4.2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體系
根據水利事業發展的要求,優化水利科技力量,調整結構,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新型水利科技體制,特別是積極努力爭取成立專門水利科研推廣機構。通過改革,結合水利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一個上下相連、左右相通,隊伍多元化、運行市場化、形式多樣化的水利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
4.3 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
加強通訊、網絡等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設和完善嶗山區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資源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等應用系統。在水資源的優化調度、洪水預報預警及災害評估、大型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等方面,廣泛采用新技術,對傳統行業實施技術改造。用水利信息化推進水利現代化,增強水利科技創新能力,以水利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趙其芬)
F426.91
B
1009-6159(2017)-01-0037-02
2016-09-08
張真真(1983—),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