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宏



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相關概念及數量計算,出現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III中第五章第一節中。是高考必考的內容。探究食物鏈的數量問題,是對于食物網相關的考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有利于學生較快把握題目的結構,準確解答相關問題,也有利于教師有效地教學。
食物鏈食物網數量
一、引言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進行,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特別是對于探究能力、解決實際情況的能力的考查。探究食物鏈的數量,是解決有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的先決條件。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沒有相關的、系統的食物鏈數量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及學生在教學此問題時,往往會因為疏忽而導致食物鏈數量的錯誤,進而影響后續的解題。本課題正是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及高考的考查,總結出相關的方法。
二、探究食物鏈的數量
方法一:傳統的路徑法
以第一營養級為起點,以最高營養級為終點,注意每條路徑上的分岔點。
例1.2014江蘇卷。如圖,食物鏈有8條。
食物鏈1:甲→乙→辛;
食物鏈2:甲→乙→丁→辛;
食物鏈3:甲→丙→乙→辛;
食物鏈4:甲→丙→乙→丁→辛;
食物鏈5:甲→丙→丁→辛;
食物鏈6:甲→丙→已→庚;
食物鏈7:戊→丁→辛;
食物鏈8:戊→已→庚。
方法二:樹狀圖法
以第一營養級為起點,最高營養級為終點,每種捕食關系對應一條分支。最高營養級出現的次數即為食物鏈的條數。
識圖可知,辛和庚作為最高營養級在食物鏈的結尾共出現8次,即8條食物鏈。
從圖中,可知,同一列為同一營養級,第幾列即為第幾營養級。同時,可反映出,同一種生物可處于不同營養級,如辛,可處于第三、第四、第五營養級。
方法三:計算法
第一營養級: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只會被捕食,所以可描述為只出不進,0進n出,計n;最高營養級:同理,只進不出,m進0出,計0(因為在倒數第二營養已經計算在內);其他營養級:X進Y出;Y-1代表此路徑已經被利用一次;X代表利用次數;Σ表示所有的集合求和。
例2.2011年新課標卷。如圖,食物鏈有4條。
如上題:第一營養級的牧草可被羊和兔食用,0進2出,計n=2;最高營養級的人,可捕食羊、兔、狐,3進0出,計0;其他營養級的羊,只能捕食牧草,但被人和狐捕食,1進2出,套用X羊(Y羊-1)=1(2-1)=1;同理,兔,X兔(Y兔-1)=1。求和:N=
對于有多個第一營養級的食物網,采用拆分法,把食物網拆分為相應數量的食物網后,分類討論后求和。拆分的依據為:凡是和某第一營養級相關的生物,全為同一食物網。
例3.2014江蘇卷改編。
由于此食物網中有兩個第一營養級,且乙同時捕食兩種第一營養級,對于此類食物網,必須先拆分為兩個食物網進行分類討論。
和甲相關的物種有乙、丙、丁、已、辛和庚;和戊相關的物種有乙、丁、已、辛和庚。分解為兩圖。
情況一:第一營養級的甲,0進2出,計2;最高營養級有辛和庚,總計3進0出,計0;其他營養級的乙,2進2出,所以X乙(Y乙-1)=2;其他營養級的丙,1進3出,所以X丙(Y丙-1)=2;其他營養級的丁,2進1出,所以X丁(Y丁-1)=0;其他營養級的乙,1進1出,所以X已(Y已-1)=0;N1=Σ{n}+Σ{X(Y-1)}=2+(2+2)=6
情況二:第一營養級有戊,0進3出,計3;最高營養級有辛和庚,總計3進0出,計0;其他營養級的乙,1進2出,所以X乙(Y乙-1)=1;其他營養級的丁,2進1出,所以X丁(Y丁-1)=0;其他營養級的已,1進1出,所以X已(Y-已1)=0;N2=Σ{n}+Σ{X(Y-1)}=3+1=4;∴N=N1+N2=10
三、解題規律
1.凡是X進1出的營養級,X(Y-1)=0。所以,在熟練之后,先確定并計算第一營養級,再排除最高營養級和X進1出的營養級。其他的逐個計算。
2.并不是所有的含有多個第一營養級的食物網都需要拆分,如上題,亦可不拆分。但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教學的深入淺出,在這里不討論多個營養級不拆分的情況。
四、結束語
食物鏈的數量問題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和應用的能力。以上討論的方法,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在實踐操作中,應就每種方法進行逐一的介紹,讓學生掌握每種方法的本質和內涵,進行對比,從而掌握應用。然后,根據題目要求,采用適合的方法,快速解答此類問題。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3·生態系統的結構.201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