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紅
當下課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如果積極嘗試“班本課程”,將更大程度激活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班本課程語文教學必要條件語文學習有賴于豐富的語文實踐。課改以來,校本課程在這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和有益的補充,但依舊是一種頂層設計的課程,多數教師仍舊不具備課程開發的身份,僅是被動實施,且缺乏靈活多樣性,教師與學生的個性化體現不足,針對性有限。當下課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如果積極嘗試“班本課程”,將更大程度激活教師教學自主性和創造性。
一、班本課程的優勢
1.有助于教師形成課程意識。強烈的課程意識建立在教師科學準確地認識學科本質的基礎上,有利于教師站在課程宏觀角度努力建構課堂、時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隨機評價并適時調整教學行為與策略。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其課程意識的強弱程度直接影響著課程改革的成敗及教學質量的高低。
2.有利于激發教師的自主性。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一門課程。班本課程的提出,努力實現“讓教師站在課程正中央”的目的,立足于教師所長、學生所缺、師生興趣所在,體現語文教育的直接實施者——語文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性,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空間,體現教學創意,凸顯教師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以自己的興趣引領孩子,將自己的擅長轉化為課程資源。新任教師在積極大膽的嘗試中自主成長,骨干教師在游刃有余地發揮中向風格型教師邁進,為全體教師創造了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圓滿自我的舞臺。
3.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在教育發達的地區,很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在此方面長期探索、大膽實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山東省淄博市的常麗華老師自主開發的《農歷天空下》古詩詞學習課程引起了廣泛關注。在農歷的每個節氣,來學習相應的詩文,為這些詩文找到了最適宜的土壤,讓古詩詞回歸到原有的情境中去,引領孩子充分接觸傳統文化、學習優質語言,在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效果突出,值得我們借鑒。
4.有益于培養學生學科學習興趣。在班本課程實踐中,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更貼近班級實際,教師教學熱情高、自主性強、課程情感深厚、操作嫻熟,教學多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評價方式區別于傳統課程,能比較徹底地解決課程對于學生的適應性。可謂“學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課堂又要超越課堂;尊重教師,又要超越教師”。這樣立體構建的課程會使教師教出班級不一樣的語文,帶出不一樣的學生,“潤物無痕”教語文,“曲徑通幽”學語文,開啟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旅。
二、實施班本課程的必要條件
1.教師良好的素養促使課程開發邁出第一步。在一定程度上,任何一位教師只要具備相應的課程開發意愿和自身素質,就能在班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體現自身價值。在班本課程中,教師即課程。教師的思想、情感、言語、行動、氣質無不流露課程色彩、彰顯課程元素。教師個體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實現對國家課程統一語文教材的改編、整合、補充,或者在浩如煙海的語文之海中精選其他內容,或研讀各版本教材,進行優化和自主組合,形成自己的教學內容體系,或者對教材某一主題內容進行放大、深入開掘,或者將語文綜合性學習上升為課程,將語文學習向四面八方打開,拓展所教學科的內涵與外延
2.團隊支持保證課程走的更好更遠。團隊在課程開發、實施、評價過程中的理念引領、技術支持與及時監督是班本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指導團隊全程跟蹤課程建設,前期指導教師分析班級學生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挖掘自身學科特長與技能優勢,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在此基礎上確定目標、選擇內容、制定方案、審定教材,中期積極關注課程實施情況,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并根據實施情況中出現的問題指導教師進行策略調整,后期指導教師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好課程的經驗總結和反思,通過指導團隊的全程關注與及時顧問保證課程順利進行。
三、實施班本課程的一般過程
1.教師培訓。語文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開放的教學視野、深厚的學科知識儲備是班本課程實施的先決條件。具備以上基本素養,在班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中教師才會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意愿。因此,實施班本課程,打造“具有獨特標簽兒”的語文課程重在有效的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激發教師的熱情,先解決“想做事”的問題,再解決“會做事”的問題。培訓中要注意做到“重理念輕方法”,相信教師的力量,將教師從統一教材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在感染、熏陶中萌發激情,培育語文教師深厚的語文情感,涵養語文情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樣傳統的教育理念同樣適用于教師培訓,當他迫切想做一件事卻又無從入手的時候,適當進行方法引導,達到拋磚引玉、百花齊放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班本課程培訓中對教師要分層實施,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如果一些教師在培訓后仍然覺得困惑,有畏難情緒或實際困難,允許暫且延遲,在后期觀摩交流中繼續學習,直至成熟。
2.課程申報與實施。班本課程基于“教師發展自覺”和“教師課程自覺”意識,是一個基于教師能力的課程嘗試,教師具有“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選擇,“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選擇。教師有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傾力打造自己的班,可謂“我的語文我做主”。因此指導團隊在充分了解并評估教師課程能力的基礎上,要申報與實施過程中把握“多激勵、多賞識、多幫助”的三多原則,鼓勵教師放手去做,根據教師實際操作水平調整比例,并逐步放手,避免在教師經驗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推進導致學生學習出現漏洞,實現國家課程與班本課程的合理搭配,最終實現的是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的大幅提升。
3.課程評價。區別于國家語文課程,班本課程多數以活動、體驗等較為靈活的方式學習,學習中關注學生的參與性、合作與探究能力的培養,相對應的,也應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評價。建議采取積分制等形式關注學習過程,采取競賽、展示活動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多方面考察學生學習效果,綜合評定學生語文素養情況。我自己目前在做的誦讀課程就是以“誦詩會”的形式在進行學年評價,綜合考察學生的積累量、誦讀水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班本課程實施注意事項
1.對于班本課程的實施應積極鼓勵、加強引導、避免隨意,在保證完成國家語文課程的基礎上實施,根據教師實際能力分批次開設,可以將班本語文課程作為選修課進行。
2.權衡好班本課程在班級語文教學中的所占比重,班級教師業務能力與班本課程所占比例成正比關系。
3.在教學時間有限的前提下,要對國家語文課程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整合,我自己就在嘗試群文教學、捆綁教學,節省時間進行班本課程的實施。周期可以是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幾年,唯一的前提是: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密切正相關。
4.班本課程生動、立體、個性鮮明,圍繞“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為核心,內容開發或借助國家課程某一點生發,或補充國家課程中所欠缺的語文學習其他內容,充分考慮各年級段學生特點和不同班級學生語文學習的差異性,進行深入挖掘。
班本課程,是基于教師自主發展的思考與教學實踐。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打造“適合教育”的有益嘗試,在課程設計這個宏大背景下鼓勵教師立足當下進行微觀探索,將引領教師逐步走進專業的深度研究。并有效提高語文教學的個性化程度,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打開“個性教師——個性化教學——個性學生”的多元發展之路。班本課程,是真正“以師為本”的課程,讓語文教學多一抹亮色,多一種可能,讓語文教學閃現教師教育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