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中,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兩個重要方面。這兩者之間相互配合,對社會主義社會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迫在眉睫。
關鍵詞: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在我國戰略布局中處于重要地位,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相互配合,推動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新農村建設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沒有它,城鎮化將會失去現實基礎;而城鎮化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沒有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也將會失去原有動力。因此,要統籌城鄉,實現共同繁榮。
一、中國城鎮化現狀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未來較長時間之內,城鎮化仍然是我國的發展主題。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深化改革,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在我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調整,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1.城鄉發展不協調表現及其原因
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是由城鄉發展不協調而導致的。它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1)我國城市發展規模不同,水平不同。在我國的一些小城鎮,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大城市,他們的發展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據調查顯示,國家每年用于重大項目的投資資金,大城市就占到了90%,而小城鎮就只占剩下的那10%,很明顯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小城市的扶持力度并不夠。而且,小城鎮的人均GDP只占到了大城市的三分之一,這樣的消費水平根本無法刺激經濟的發展,自然也就更加落后了。
(2)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差距在逐漸拉大。隨著大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們紛紛涌入大城市來謀生,這樣導致了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這些表現都使得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
(3)城鄉發展模式有待探究。大城市是工業與高科技的代名詞,這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口密集,但是能源比較短缺。而農村是糧食供給的主力軍,如果沒有農村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城市的發展也不會這么快。因此,要為農村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
二、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涵及關系
1.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內涵
城鎮化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重要途徑,它順應了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城鎮化首先表現在城鎮人口所占比重的增加,其次是城鎮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最后就是農村中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們的生活觀念,文化水平等向城市型轉變。城鎮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新時期,我國的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產城互動,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在十六大提出的發展概念,這是一個全面的,立體的,現代化建設方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新農村建設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即農業生產持續發展,農民生活逐步富裕,農村管理不斷民主,生態逐步改善等。改革開放時,鄧小平提出了先讓一部分地區富裕起來,先富帶后富,因此有些地方發展較早,逐漸出現了現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在經濟發展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種模式的缺陷,所以,又提出了新農村建設,它是解決我國發展問題,農民富裕問題,農村繁榮問題的有效辦法。
2.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新時期城鎮化建設的方針“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協調發展,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
(1)健康的城鎮化帶來資源的合理配置。工業發展將會帶來城鎮化發展,農村的發展需要依靠工業,因為工業發展需要一定的勞動力和資本,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樣就帶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2)健康的城鎮化有利于現代文明向農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推進城鎮化就是建設“鄉風文明”的重要途徑,用城市文明來影響農村文明,帶動農村文明,這樣就會促進農村的發展。而城市文明在影響農村的過程中,又會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因此,健康的城鎮化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3)健康的城鎮化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城鎮化是推進農村現代化和“三農”問題的關鍵。因此,要想解決三農問題,就要盡可能減少農民數量,城鎮可以提供好的基礎設施,有利于第三產業的發展,這樣就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三、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途徑
實現城鄉一體化,推動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不僅關系到當前經濟的發展,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
1.統籌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雙輪驅動
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發展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做到目標一致,措施統一。要將城市與農村的優點結合起來,不斷推動公共設施建設。除此之外,還要統籌城鄉人口發展,資源共享,協調發展。充分規劃資源,城鎮規劃以及其中土地利用各方面的總體規劃,從而充分發揮新農村在城鎮化發展建設及資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城鎮規劃與新農村建設的協調發展。
2.統籌城鎮和新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城鎮化與新農村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發展各方面的經濟,同時也要協調各方面的有利于發展的問題。新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立完善是改進農村基礎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物質基礎。統籌城鎮和新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是要不斷推進農村及城鎮的基礎設施的向前發展,要做好在環境保護與治理、交通、教育、供水電等方面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工作,同時,在各自發展的同時也要協調各方面的發展,也要加強城鎮與新農村間的整合協調的工作,在各自的發展中實現共同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3.統籌城鎮和新農村的公共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
在發展城鎮化和新農村公共基礎建設的同時,也要實現社會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實現社會的有效管理。居民平等的接受基礎公共社會的服務,加快建設發展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增強醫療服務使得人人有平等的衛生服務。要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使得農村居民人人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也要健全各方面的文化設施,發展文化事業深入進行文化活動,使得農村居民的生活得以豐富和提高,不斷深入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四、結語
在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一體化,在共同發展中正確處理二者關系,優化資源調配,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協調發展,在協調中實現共同健康的發展,惠及城鎮及農村居民,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靖;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年第6期.
[2]陳玉雙;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問題研究[J];《門窗》;2016年第4期.
作者簡介:汪啟寶(1979-11-25),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固始,職稱:助理工程師,學歷:中專,單位:河南省固始縣國土資源局石佛店鎮國土資源所,研究方向: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