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娜
【摘要】本文從圖書館防盜措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揭示了一套完善的智能防盜措施對圖書館的重要性。文章從門禁措施、監控措施、報警措施這三方面全面闡述了實施智能防盜措施的方法,提出了將傳統防盜措施與智能防盜措施相結合的理念,為完善圖書館的防盜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智能防盜;門禁;監控;報警
圖書館作為社會的信息機構,承載著為讀者提供知識和信息的社會責任。圖書館因其良好的閱讀氛圍和優美的借閱環境受到各類讀者的歡迎,完善的軟硬件服務贏得了讀者的認可和好評。但是,隨著讀者意識的加強,怎樣更有效地保護藏書和讀者的閱讀隱私成了他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雖然目前我國的傳統防盜措施已經非常完善,但是還不足以全方位地保護各種珍貴藏書以及讀者隱私,為了讀者能在圖書館安心閱讀,圖書館的安全防盜措施已經不能再拘泥于傳統形式,要尋求更高、更廣闊的發展。智能防盜措施能夠更好地解決讀者在隱私保護方面和藏書方面遇到的問題,在傳統防盜措施的基礎上,加強對智能防盜措施的投入與使用,以期能夠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最全面的防盜安全保障。
一、傳統防盜措施的局限
(一)我國傳統防盜措施現狀。目前,就防盜措施這方面而言,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都采用門禁防盜作為防盜措施的主要手段,與之相配和使用的是感應磁條。將帶有黏性的磁條黏貼在書脊中,就相當于給書籍充上了磁,那么書籍在借出的同時就需要消磁,沒有消磁的書籍在通過裝有感應器的門禁時就會發出警報聲以達到防盜目的。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最流行的防盜磁條就是RFID。RFID是目前我國使用率最高,最廣的一種防盜磁條,但是它的防盜原理和老式的感應磁條一樣,都只能依靠門禁系統來實現其防盜價值。
(二)傳統門禁防盜措施的局限。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圖書館以閉架式服務為主,讀者到圖書館借書,都是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幫忙找書,讀者不能進入書庫自主借閱。現在,我國圖書館引入超市管理法,讓讀者到書庫自己找書,自主借閱。這樣雖然提高了書籍的借閱率但同時也增加了書籍的遺失率。讀者將書脊中的防盜磁條撕掉,或者在反復的高頻借閱中防盜磁條的靈敏度會降低等,這些都讓門禁防盜措施失去了它的保護能力。
現在圖書館都在向借、閱一體化模式發展,這樣大大節省了圖書館的空間資源,據統計,高達77%的讀者是為了享用圖書館優越的閱讀環境,在這樣一個無人打擾的空間,讀者能夠完全地放松下來,安心地做自己的事。完善的防盜措施是自助借閱的保障,使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得以有效發展。
隨著圖書館智能化進程越來越快,單純的門禁防盜措施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智能的安全防盜措施才能夠保證讀者正常、有序地借閱圖書,才能夠保證各種藏書的安全,以及讀者的隱私安全。智能防盜措施應該是全方位的,高覆蓋率,涉及到圖書館的方方面面。為了實現智能防盜措施的全面實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二、 完善智能防盜措施的方法
(一) 門禁措施。讀者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或工作人員到圖書館上班,都要通過身份識別才能進入,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讀者和工作人員是本圖書館的讀者或職工而非社會上的閑雜人等,讓圖書館有一個相對安定的借閱環境。這樣,在完整的防盜措施中,門禁措施被首當其沖地排在了第一位。它是保證圖書館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門禁措施如此重要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圖書館的高度重視,并經歷了幾代的發展,最早出現的網絡化門禁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后門禁措施又經歷了許多變化。
1.密碼識別。第一代門禁措施采用的是密碼識別,它是通過檢驗輸入密碼是否正確來識別進出權限的。這種門禁措施操作簡單,無需進出人員攜帶任何憑證,只要記住密碼,隨時都可以進入圖書館。但是這種門禁措施也有它的缺點,如果進出人員忘記密碼,就不能進入圖書館,這樣會給廣大讀者和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再者,如果不小心泄露了密碼還會造成社會閑雜人員進入圖書館,給圖書館帶來潛在的危害。因此,密碼門禁由于其自身安全性低和便捷性差已經被普遍淘汰。
2.卡片識別。通過讀卡或讀卡加密碼方式來識別進出權限。按照卡片種類,我們又可以把卡片分為兩種:一種是磁卡,另一種是射頻卡。磁卡的優點是成本低,一人一卡,使用方便。但它的缺點是,磁卡很容易磨損,一旦過度磨損,讀卡就會失敗,卡片因此就會作廢,壽命很短。而且磁卡還很容易受外界磁場的干擾,卡片信息受到磁場影響而丟失,卡片便無效了。但是,射頻卡的出現解決了磁卡的這兩大缺點。它采用無接觸模式,靈敏度高,開門方便,快捷。它不容易被復制,安全性能高,壽命長。射頻卡識別是目前使用較多的一種門禁措施,它被廣泛應用于學校、醫院、銀行等重要場所。但由于其成本較高,所以沒有完全普及,一些落后的地區仍然在使用密碼識別。
3.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是通過檢驗人的生物特征來識別進出的。生物識別又分為指紋型、虹膜型和面部識別型等。從識別的角度來說,它非常方便省事,不需要記住密碼,也不需要攜帶任何卡片,只要本人到場進行生物驗證即可。而且它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因為每個人的生物特征都是不同的,指紋、虹膜、面部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世界上絕對找不到兩個相同的指紋、虹膜以及面部特征。所以,在安全性能方面,生物識別是做得最好的。但是,生物識別對使用者的條件要求很高,比如使用者的手指不能有劃傷,眼睛不能紅腫出血,臉上不能有傷等等。而且生物識別的成本也特別高,這也是生物識別沒有辦法普遍使用的重要原因。
(二)監控措施。隨著安全意識的提高,視頻監控也慢慢走人圖書館。視頻監控以實時性、先進性、實用性等特點受到各大圖書館的歡迎。它的實時記錄功能能夠準確無誤地記錄當時所發生的情況,為使用者提供有利的證據和依據。整個監控措施建成后在十年內都會保持先進,視頻監控所采用的設備和技術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并能夠及時地升級換代。視頻監控將成為一個集可靠性、保密性、操作簡便性為一體的安全措施。
1.傳統模擬監控措施。傳統監控措施在我國圖書館剛剛引進監控的時候最為昌盛。圖書館的各個區域及樓層都布有攝像頭,以便記錄整個大樓的安全情況,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就可以及時調出視頻查找究竟。但是,傳統的模擬監控的有效距離只有二、三百米,這樣在監控點和控制中心就需要鋪設電纜,而鋪設電纜的費用相當昂貴,往往會占據整個監控費用的80%。除此以外,監控中心設備繁多,結構復雜,需要操作人員具備相應的技能知識才能勝任監控中心的監控工作。這樣一來,除了鋪設電纜的費用外,圖書館還得抽出經費,把操作人員送到相關部門培訓,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成本。基于這樣的原因,這種傳統的監控措施也日漸在圖書館衰落。
2. 以硬盤錄像機為核心的第二代準數字化視頻監控措施。相對于傳統模擬監控措施而言,以硬盤錄像機為核心的第二代準數字化視頻監控無疑是一次飛躍。在監控應用中,數字硬盤錄像機放置在監控點前端和攝像機相連,對視頻信號進行數字化轉換然后壓縮在硬盤上,通過電信數據網絡或其它網絡上傳到監控中心。它擺脫了傳統模擬監控必須鋪設電纜的缺點,使其結構大為簡化。但是,由于本身技術結構的局限性,以硬盤錄像機為核心的第二代準數字化視頻監控始終無法解決圖像傳輸時間過長,無法實現多條線路同時監控等問題。
3.以網絡視頻服務器為核心的第三代全數字化遠程視頻集中監控措施。第三代數字監控措施是以網絡為依托,數字處理為核心,集光電感應器、計算機系統、數字傳輸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一體的全新監控模式。它不僅具有第二代準數字化視頻監控所具有的快速處理數據的能力,視頻傳輸清晰以及可同時監控多條線路的優點,而且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把監控中心和網絡可以達到的任何一個監控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真正做到了對視頻監控遠程、實時、集中的要求。
(三)報警措施。報警措施采用國際上最新的周邊安防,周界報警概念:以“阻擋為主,報警為輔”,即把入侵者阻擋在周界之外。把犯罪活動制止在發生之前,讓入侵者知難而退。當有入侵者闖入時,報警器就會發出警報,通知保安人員并聯動視頻監控。這和傳統的報警監控是不同的,傳統的報警器只能在事件發生時或發生后提供信息和記錄,不能有效地防止外人的入侵。
1.開關式報警器。第一代防盜報警是開關式報警器,這種報警器主要安裝在門和門框上,只要有非法者強行闖入,圖書館的主機系統就會自動報警。除此之外,主機顯示器還會顯示報警地點和報警性質。開關報警器因其成本低廉,安裝方便等特點受到普遍的好評,并被廣泛的使用。但是,開關報警器的局限性很高,只能安裝在門上,而不能安裝在其它物體上,這樣就大大限制了開關報警器的防盜范圍。
2.玻璃破碎報警器。第二代報警器是安裝在室內的玻璃破碎報警器,玻璃破碎報警器又叫振動報警器,它是粘貼在玻璃上的,當有人敲砸玻璃時,就會鳴笛報警。玻璃破碎報警器可用于其它任何有振動的場合,它的警報聲可以嚇跑盜賊和提醒工作人員注意來人的動向。它被廣泛用于門窗、保險柜、文件柜、機械設備,室內、室外露天等各種物品,當一旦感應到輕微振動就會發出高達120分貝的高音報警聲以便達到及時報警等阻嚇作用。
3.空間移動報警器。第三代報警器是空間移動報警器,例如超聲波和紅外線報警器等,它的特點是:只要在它警戒的范圍內有人移動就會自動報警。這種報警器利用人體的熱感應原理,當發現有人在紅外線報警器的范圍內移動,那么紅外線或超聲波就會捕捉到人的溫度,一旦感應到溫度,移動報警器就會啟動。這種報警器是目前最先進的一種報警措施,它準確率高,輻射范圍廣,是各大銀行和國家檔案館普遍使用的一種報警器。但因其高昂的造價,這種報警器還沒有辦法大量在圖書館使用,我國大部分圖書館仍然在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報警器。
三、結語
完善的智能防盜措施是由門禁措施、監控措施、報警措施這三部分組成的。這三部分相互協作構成了圖書館安全防盜措施網,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影響到圖書館的防盜保衛工作。由此可見,在圖書館內部成立智能防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未來圖書館智能化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提高圖書館保衛人員的防盜知識,熟悉智能防盜措施的原理并合理利用,將傳統防盜措施與智能防盜措施相結合,為維護圖書館的秩序、藏書安全、隱私安全作出最大的貢獻。
(本文系四川省文化廳2016年度圖書情報學與文獻學規劃項目:圖書館傳統安防措施與智能安防措施的結合研究—以防火和防盜安全為例(立項編號:WHTTSXM[2016]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林幼平.高校智能安防報警系統[J].福建電腦,2010(5):140—160.
[2]陸璐.物聯網中RFID智能門禁系統研究[J].信息技術,2013(7):86—90.
[3]朱超平.基于人臉識別的門禁系統設計與實現[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4):390—393.
[4]陳冬梅,鄧小芳,梁紅玉.可遠程監控的智能防盜報警系統[J].計算機應用,2010,30(2):308—311.